通信工程数据传输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通信工程数据传输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

晋巧玲 李传明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211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信息技术业不断创新。信息技术资本在早期被视为物质资本要素之一。 这意味着信息技术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内生的,不会单独对经济活动产生根本性影响。在全新的通信工程领域,关于数据传输逐渐呈现出全新的要求,在传输速度上提出了严要求、高标准。同时,也要保证整个传输过程的安全性以及传输数据的精准性和全面性,保证人们所获得的数据信息更加精准。本文主要对通信工程数据传输问题及优化措施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关键词:通信工程;数据传输;问题;优化措施

引言

就目前来讲,在具体实时数据传输过程中,因为多种技术和管理问题局限导致所呈现的传输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接下来相关部门需要立足于通信工程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更规范的数据传输管理方式和举措。

1数据传输的方式及特点分析

在数据传输领域所表现的技术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化分类,比如说可以按照同步、流向、时间等加以分类。常见的传输方式有同/异步传输法,以及单/半双/全双等数据模式。因为分类的标准和适用范围不同,导致其所呈现的功能特点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当前的数据传输领域比较常见的是并行和异步两种传输方式。前者类似于平行公路上两辆行驶的汽车并行而行,整个传输过程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在二进制码的数量选择上,通常以8个为主,相对应信道数量也有8个。而异步传输则与前者具有一定的差异,则是将宏观的数据规模进行细化,设置成若干个小单元。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性发送,最后将它们传输至最终的接收段。但是在运用这种传输方式时需要注意一点,其所呈现的丢失风险较高。

2通信工程数据传输的问题分析

2.1技术局限性强

比较经典的技术形式。主要依托于客户机和服务器为载体进行合理的传输。通常依赖于简单的服务器设置来通过访问传输等方式完成相关的通信任务。但整个过程中因为结构比较单一,功能具有很大局限,导致最终所呈现的传输效果会并不理想。

2.2安全问题频发

在新时期的通信领域,关于数据的传输过程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对具体的安全管理也逐渐提出严格的要求。然而相关单位在安全防范的思想认知以及具体的执行力上仍然表现得比较薄弱。

3通信工程数据传输的优化措施分析

3.1管理精细全面、决策科学精准

项目管理数智化转型需要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强化协调、促进创新,以数据共享为抓手,优化制度流程,夯实数据基础,以数据流动打通端到端流程,打破“数据孤岛”,消灭“断头路”,实现数据闭环,提高管理效率。数智化项目管理将项目立项申请、立项决策、项目创建、批复、制定、分解、跟踪、反馈等全面生命周期、全流程数智化闭环管理,通过拉通计划、采购、工程、资产数据,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物资信息数据采集、治理、建模、分析、实现造价成本智能预测和跟踪诊断,提高工程造价的精准度,实现投资效益评估闭环管理,智能辅助决策,助力提升投资效能。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分析,提供决策支撑,达到全面精细化管理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目的。数智化项目管理在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进行项目管理的同时,更加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状况以及项目的特点,构建完善了数智化项目管理体系,项目经理可以有效地把每一个子项目变成一个“选项”,针对各个项目特点进行定制化、智能化的管控。

3.2改变营销方式

在通信行业应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能够转变传统营销方式,提升营销精准度。注重用户数据行为分析,掌握客户行为位置、争端、喜好信息。满足标准条件后,为用户提供提醒服务。比如,用户近期频繁使用漫游服务,计算机能够自动发送信息,提醒客户办理漫游包服务,显著提升用户匹配度,满足用户需求。对于通信行业发展而言,数据分析量越多,越可以了解用户需求,在后续使用中,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可以处理通信业务问题。

3.3加强资源投入的准确性管理

由于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进步,相应的通信网络规划工作也将由以前的静态模式改变为如今的动态模式。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利用好直线拟合的方式对目前通信网络规划的发展方向以及实际的需求进行预测,从而为通信网络规划过程中的资源配置等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在这种情况之下,要想更加全面的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通信网络的规划,相关的企业应加强相关工作的监控管理,确保资源的投入的合理性,保证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加有效的得到使用。

3.4物联技术

随着互联网环境和生态的形成,通信网络工程中的很多设备设施都可以在移动通信技术的辅助下连接起来,在连接作用下构成一个整体性的功能系统,随着该系统的形成,在后续开展通信网络服务的过程中,也就可以达到智能化控制的目标。传统的4G移动通信技术下,很多家用电器都是利用智能手机来完成控制的,虽然这种技术的控制相对简单,操作便捷,但这一技术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主要是因为4G移动通信技术与多元化连接目标的达成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而5G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恰好可以克服这方面的技术缺陷,其技术覆盖和服务的范围更广,这一技术特点下,给物联网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前提。5G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应用具体包含了以下方面:(1)可实现物联网连接区域大小的灵活控制,满足拓展需求,因为当下的物联网环境呈现出全覆盖的特点,在该特点下,其中的每个移动设备,其流量消耗总量将大大降低,也就可以实现对通信系统组件成本的控制。(2)实时互联,重要任务之间的实时互联任务也可以达成,信息传输速率大大提升,其通信质量更有保障。

3.5小基站

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天线尺寸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正是因为这一技术特征,使得其克服了传统大基站模式的巨大限制,越来越多的小基站模式出现。与大基站模式相比,小基站模式的优势十分突出,所覆盖的服务范围更广,既能够解决传统条件下的末梢通信问题,又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对应的距离选择与确定,再加上其体积优势,运营商完全可以根据城市内的需求来进行多个小基站的布设,使得这些不同的小基站可以构成一个大密度的网络系统。在该网络系统形成并投入使用后,其中的每一个小基站都可以负责进行信号的接收与传送,系统具有更强的信号接受和传输功能,保障了整体的传输速率与安全。

结语

总之,通信工程的大力发展和建设,改变了当下人们信息获取的方式,同时也给数据的传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整个工程大规模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数据传输在质量方面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传输方式和管理举措相对来讲比较滞后,无法满足数据安全性传输的战略要求。面对这样的挑战,相关单位需正确认识数据传输的特点,深入分析其在具体传输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类问题。之后,从传输的技术、损耗管控、安全防范、通信层网建设以及管理体系构建等几个方面出发,就具体的管理举措加以优化。

参考文献

[1]贾岳恒,王俊伟.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1(02):108-109+125.

[2]薛莱.通信工程中的有线传输技术应用策略[J].智能城市,2020,6(24):158-159.

[3]张迪,刘腾飞,郭津瑞.通信工程中数据传输问题的研究[J].科技风,2020(14):121.

[4]邹平.通信工程中数据传输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0,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