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资源利用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3

桑树资源利用现状

韦生佐

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宜州 546300

摘要:桑树属桑科植物桑,我国最早栽培,河池市宜州区是全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桑树资源丰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使桑树资源的利用方式也有了重大的突破,本文结合河池市宜州区介绍了桑枝、桑叶、桑葚、桑白皮四种资源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桑树资源多元化利用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桑树资源 多元化利用 科学研究

引言 桑树是落叶行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它的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养蚕。中国是世界蚕业的起源地。最初可能是采集野生桑叶喂蚕,后来随着蚕业的发展而过渡到人工种桑。河池市宜州区是全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桑树资源丰富,《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桑叶、桑枝、桑白皮可止消渴,桑树资源中的桑叶,桑枝,桑果和桑白皮均为我国传统的重要中药材,桑树资源自古就有药食两用,通过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多元化的药用成份。种桑养蚕是传统的利用方式,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使桑树资源的研究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取得瞩目的成绩,利用方式出现多元化的格局。


1、多元化利用桑树资源的意义

1.1 打破传统的单一格局在传统蚕桑产业中种桑是为了养蚕,目标产物是白产丝生丝品,产品单一,经济价值较低,抗风险能力差,如对桑树资源进行深加工后,可以利用桑叶开发桑叶茶,利用科技手段提取桑枝生物碱,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和进行发电,利用桑葚开发桑果汁和桑葚酒等等,产品形式多样化。

1.2 提高经济效益

力争多学科融汇,融入农学、中药学、化工食品学等学科,利用现代科技对桑叶,桑枝,桑葚、桑白皮等资源进行食用及药用价值的开发,将促进桑树资源实现经济最大化。对地方经济收入、就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将是巨大的发展。一方面可为农民增收,桑蚕业增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实现蚕桑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3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随着科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桑叶,桑枝在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方面已显示出了显著疗效,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正掀起开发桑叶,桑枝系列保健品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桑叶菜,喝桑叶茶和桑葚酒。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桑树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研制出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食品、饮料、保健品、环保产品等形式多样化的产品, 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我国桑树资源多元化利用是符合市场需求和顺应时代发展的。


  1. 桑树资源的多元化利用研究

2.1桑叶资源的利用

桑树地上部64%都是桑叶,桑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国资源优势巨大,具有巨大的综合开发前景。综合利用桑叶资源可以提高桑蚕产业的经济效益。

2.1.1在养蚕业上的利用

桑叶是家蚕的唯一饲料来源,桑叶用于养蚕是对桑树最传统、最直接的利用方式。我国有5000多年的养蚕史,实际上就是利用桑树资源创造蚕业文化,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培育出500多个适应不用地区、不同栽培条件的桑树优良品质,实现了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了面积产能。河池市宜州区是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桑蚕业是当地的龙头产业。种桑养蚕已有470多年历史。2020年,宜州区桑园面积37.2万亩,养蚕覆盖全区16个乡镇206个村(社区);鲜茧产量6.80万吨,养蚕收入25.2亿元。宜州区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续16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同时,鲜茧缫丝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国蚕桑之乡”河池市宜州区依托广西宜州茧丝绸轻工园,大力发展茧丝绸产业,广西宜州茧丝绸轻工园现有缫丝企业15家,自动缫丝机232组;织绸企业2家,织绸机56台(套)。白厂丝产量4810吨;坯绸产量372.2万米,丝绸企业总产值21.2亿元。缫丝初加工业能力及其白厂丝产量方面继续保持广西第一。生丝40%达到5A级以上,90%达到4A以上。

2.1.2在医药上的利用

桑叶中含有多糖、多酚、生物碱、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及抗衰老功效,可以入药,临床试验表明,桑叶的这些成分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桑叶DNJ 成分对肿瘤也有一定的抵抗功效。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取制成片剂,研发出桑叶茶等产品。美国科学家对桑叶进行提取,发现多酚可以抑制口腔常见细菌的生存和生长,那么桑叶也可以进一步开发为口腔抗菌药物。

2.1.3 在食用上的利用

桑叶资源丰富、口感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我国南方地区,很多蚕农在春天选用无农药残留的嫩桑叶做成桑叶菜,采取多种烹饪方式,根据自己喜欢的口感做成桑叶面、粥、汤,也可以熬制成桑叶茶、茶保健品、桑叶减肥茶,有些地方还利用桑叶研制成动物饲料,大大提高了桑叶资源的利用率。

2.2桑枝的利用

2.2.1在药用上的利用

桑枝中的桑素、桑色素、桑酮、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消炎、降血脂、抗黑色素生长等功效。利用桑枝加工成片,是中药材是桑枝药用的新方式。“过去一文不值还污染环境的桑枝,如今已变废为宝带来了亿元大商机。”河池市宜州区桑蚕循环经济发展中心农技师唐晓光介绍,经过当地党委、政府1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宜州的桑资源已形成桑枝提取生物碱、生产菌棒、生物质发电的综合循环利用全产业链,成为蕴含着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的新兴产业。“每天有30吨桑枝,在这里经过10多道工序提取出生物碱原料,再运到北京总公司生产降血糖药物‘桑枝总生物碱’。”在河池市宜州工业园区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企业技术研发部负责人表示,该药已在2020年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获准上市,是我国近10年来首个获批上市的糖尿病中药创新药。

2.2.2桑枝于能源方面的利用

桑枝的生物质能源既清洁又环保,还可再生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广西宜州琦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利用废弃桑枝经过粉碎,输入企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第三代生物质锅炉中,通过高温超高压再加热进行发电。2020年,该公司共发电11013万千瓦时,供网电量10084万千瓦时;年可替代标煤1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2880吨、氮氧化物840吨、二氧化碳31.2万吨;燃烧后产生的灰烬还可以用于生产有机肥料,渣可以作为水泥原料等。

2.2.3栽培食用菌

栽培食用菌是我国目前在桑枝利用技术方面最常见、也是很实用的一类技术。桑枝主要用来栽培实用菇、黑木耳、灵芝、香菇等。宜州区庆远镇下维村寨门屯的村民在大棚里,全部用桑枝培育反季节食用菌,“当日采摘装箱送上冷链物流车,次日就能端上粤港澳大湾区市民餐桌。”村民梁尚林一边管护着新一批即将出菇的桑枝菌棒,一边自信满满地说。2020年,他采购的桑枝超过1500吨,培育食用菌30万包,年纯收入50多万元。

2.2.4桑皮纤维的应用

桑枝中的桑皮具有较高含量的纤维素、灰分和果胶,桑皮纤维属韧皮纤维,因此在造纸、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桑枝与一般木材相比,更加适宜制备高级纤维板和生活用纸。随着造纸技术不断进步,桑枝造纸水平不断的完善,很多公司开始利用创新技术进行桑枝造纸。在纤维板应用方面,很多公司利用桑枝的木质部分为材料进行纤维板的工业生产,并研制生态板。

2.3桑葚的利用

2.3.1桑葚鲜果

桑葚,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桑枣,桑葚果小多汁,味微酸而甜,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蚕农摘其成熟的鲜果食用,是季节性的水果之一,但不宜远距离运输,在桑蚕园区内出售鲜桑葚果,也是一种利用方式。


2.3.2进一步加工桑葚


桑葚果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葚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桑葚也是食品加工的原料。可以将桑葚果加工成果汁、果醋、桑葚酒等饮品。多地政府搭建桑葚加工和桑葚系列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2.4桑白皮的利用

2.4.1在医药、食品上的利用

桑白皮是桑树的干燥根皮,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功效。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提取桑根汁可用于降血压的功效,在临床上也是复方药的原料。桑白皮可以做成桑白皮酒,取桑白皮200克、米酒1000毫升,桑白皮切碎,用米酒浸7日即成,每日饮3次,每次20毫升,补肺益肾,清火化痰,用于肺热咳喘及高血压患者。


3、总述

多年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桑树资源得到广泛开发利用,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形成了多元化利用格局。桑树资源广泛的应用于医学、化学工艺、食用菌栽培、发电领域等,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多元化利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桑树资源的应用开发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具体体现在:可以对桑枝、桑果的药用价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扩展其在药学方面的应用;在食用菌栽培方面,桑枝粉碎技术也有待提高;在桑枝发电方面,燃烧后灰烬的有机肥转化率等;产品开发方面,加大桑树资源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推动形成了“叶—丝—绸”、“桑枝—医药品”、“桑白皮—生态板”、“桑—菇—肥”以及生物质发电等循环利用模式。总之,桑树资源的利用不仅能够促进资源的利用率,还能促进农民及从业者增收,促进我国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桑树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发展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一部,310-313

[2]梁晓霞,肖学云.浅析桑树的药用价值[J].中华医学丛刊杂志,

[3]李平平.桑枝药用综合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3(01):67-69.

[4]河池市宜州区全力打造茧丝绸全产业链轻工园.中新网广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