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在校园学风建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3

教育信息化在校园学风建设中的应用

薛孟如 1 王潇 2

商丘工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多媒体逐渐在高校教育中应用,把科学技术与高校学生管理相结合,既能减轻学生管理方面的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枯燥、工作效率低等弊端,提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信息,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符合国家提倡的教育发展趋势,推动大学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引言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关乎该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发展水平。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不仅要有最基础的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依,使管理更加制度化、科学化,同时也要充分运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抓学风、促学业,为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造优良的条件。学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继续创新学风建设工作方式。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校园学风;建设应用

1、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信息化”成为社会的流行词,人们普遍认为教育领域是信息化可以大力发展的一个空间。利用信息化对学生的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可以获得有利于学生管理的信息,从而探索出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培养人才的质量。但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仍存在有诸多问题。

1.1所想与现实专业的落差

一些学生因为报考前对所选专业缺乏认识,盲目报考,使许多学生往往内心有较大落差,学非所愿,从而缺乏学习动力、思想消极,内心痛苦;

1.2一些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大学陌生的环境和同于高中的上课方式。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生身份的变化,面对大学中大把的空闲时间,不知该如何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学习目的不清晰,缺乏目标和理想的指引,逐渐与他人差距增大,从而影响学习;最后是学生进入大学后,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看管与束缚,自控能力差,难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勤奋努力、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2、对教育行业的整体分析

信息化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新世纪,资讯科技像其它新科技那样,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活动,改变着我们对社会、对社会、对宇宙的理解。在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军人,他们必须尽快地融入社会,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作为教育界的载体,大学的发展和发展必然会对大学生的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冲击。经过对高校现有的高校信息化工作的剖析,发现当前高校的信息系统仍有很多问题。

2.1学校管理方面

高校是一个具有多种经营功能的复杂的行政组织。正是由于人数众多,事物繁多,使得校园内的信息十分庞大,工作任务十分繁杂,而且经常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学校的信息化是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行政为宗旨的。所以,在学校的经营中,既要有大量的储存场所,又要便于对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进行经营。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尽管已具备了一些基本条件,但仍处在起步期,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也未实现校园内的便利。

2.2校园安全方面

校园的治安问题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学校的“治安”更是举国上下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务。从网络上可以看出,学校的暴力行为时有发生。要把整个校园的师生都交给人工来进行统一的安保工作,然而,因为学校的财力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这种做法既不实际,又不符合科学化。所以,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学校的治安,将所有的安全问题都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2.3校园活动方面

在高校中,高校的校园文化与其自身的信息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大都是一些名目众多的、具体的活动,其表现形态也存在着局限,从而造成了学校的组织结构单一、层次低等特点,而且大都侧重于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等,但与其相关的活动很少,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等教育活动相关联的,更是寥寥无几,甚至没有。另外,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经常是单独进行的,很难有老师和老师的联系。目前的许多校园网络都是针对学生和学生进行统一的访问控制,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不但要登录到各个网站,还要记住不同的用户名称和口令。这种情况下,老师对学生的潜意识的影响力就会减弱,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3、教育信息化在学风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3.1教育信息化在学风建设中应用的特点。

高校学风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而优良的学风并非来自于学生自身,而是来自于教育行政的介入。在当前的新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推动学风的发展,更是顺应了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大数据参与对学生管理工作遵循教育改革规律,能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极大程度提高。

利用Hadoop集群数据管理、发放问卷调查表、从有关老师那里获得数据,记录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的教研活动,能够客观、全面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教师的教育、教育的发展历程,从而有助于解决推进学风建设工作中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可信度,对学生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并利用Python软件对学生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其中包含了各专业学生的到课率、各专业借阅率、社团类型、学生各科目的表现,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近期的学业状况进行了统计,以便对学生进行精确化的引导,实现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3.2教育信息化在学风建设中的优势

学风建设的提高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传统高校学风建设大多是以传统课堂为载体,以教材、大纲中的规定要求为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固定。依托教学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管理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前瞻性,可以使教育教学工作前置,使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更有计划性,有助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提高。依托教育信息化大背景,利用大数据采集、分析,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和学风建设工作效率,有助于加快学风创新改革,通过数据支持和记录,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3.3学风建设探索与实践

第一阶段:数据收集与处理。利用雨课堂、Hadoop数据集群管理和Python数据处理等工具,对学生上课出勤率、早读自习、教师指导记录、教室使用情况、图书借阅率、专业书籍借阅率、学生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为减少机器误差,安排辅导员定期对数据结果进行抽检,并整理分析,汇总为每周一期的“学生学业情况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含各学院每个专业考勤、师生教学反馈、学生参加专业讲座率、班级学风建设活动开展情况、成绩汇总等。

以该校学生为样本进行数据采集,将学生分成三组,调查各年级学生平均绩点情况。按年级将该校学生进行划分,调查各年级学生一周去图书馆的次数。第二阶段:数据信息传递。将每周一期的“学生学业情况分析报告”送至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部门,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促进学风建设工作效率。

第三阶段:反馈阶段。通过数据分析,将信息反馈给教学管理相关部门,再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学风建设方案,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意见:学校要加大制度层面建设,注重对学生的鼓励与引导,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也可以发挥各项奖助学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对于部分学习学业优,自我控制能力强,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学生给予鼓励与支持,同时,学校也要有相应的惩罚制度,奖励与惩罚措施相结合,为学校学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社团活动和学风建设息息相关,学校各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关注,进一步完善社团管理体系,对团委和学生会进行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扶,同时可运用适当的奖惩手段,对办得好的社团予以支持和奖励,而对于相对较弱的社团,应及时查清原因,并进行整改,使社团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学校应鼓励社团多举办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有关优良学风创建的活动,让社团在学风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校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图书馆、考研自习室、社团活动室、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等各方面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通过数据分析,还了解到家庭因素对学生在校表现有较大影响,因此,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家校合作,组织辅导员多和家长和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感恩,理解和体谅父母,有助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增强学风建设。

4、校园信息化学风建设的发展趋势

4.1校园信息化学风建设要进行统筹规划

计划的开始是要有计划的。它既是一项建筑规划与施工的进程,也是一种认识和实际操作的过程。高校校园信息化是一种综合性的、综合性的工作。但是,学校的信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仅仅只是制定一个宏伟的计划,如果没有具体的计划,那就不能算是信息化。

由于各个院校的特点,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尽一致。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教职工素质、学生素质、宿舍设施、计算机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最终形成一个总体的信息系统需求计划,而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分阶段的进行。在开展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动向,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对策。

4.2校园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多向交流

高校管理人员、教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是高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信息化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校方与技术部门的沟通很少,而且缺乏沟通,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这三个群体都有着自己的职责和处理方式,因而在处理同样的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他们在理解与交流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从而给高校的信息化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困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风是一所学校在治学方面整体风貌的体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设备和信息技术迭代更新,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逐渐在高校中普遍应用,为教育发展科学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学生的各项信息进行收集,在外校数据了解的基础上,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关于教育信息化对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和学生管理的意见,为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彬.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障碍与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6(32)

[2]姜桦,肖钒. 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明日风尚. 2016(20)

[3]何苗.专业建设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学风建设思考和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23)

[4]熊艳.“朋辈榜样”教育催化不同阶段学风建设的探究[J].国际公关. 2020(09)

[5]何文举,任伟.  高教学刊.“三全育人”推动民办院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陕西省某高校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J]. 2020(28)

[6]刘猛.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研究[J].智库时代. 2019(41)


第一作者简介:薛孟如(1995.12—),女,汉族,单位:商丘工学院,邮编:476000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学生工作

作者简介:王潇(1994.5—),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商丘市,单位:商丘工学院,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