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审美能力,感受小学语文阅读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培养审美能力,感受小学语文阅读魅力

李水玲

(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实验小学 福建漳州 363900 )

摘要:阅读是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的方式之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熏陶他们的品格和情操,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独立个性,让学生在更好的氛围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拥有感知生活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审美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而且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均有深刻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发现文学之美,为审美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一、注重创设阅读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带着积极情绪进行学习时,其个体认知活动也会被推动,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会更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其求知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阅读和学习,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创设阅读情境,需要从学生需求入手,保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情感推动,让学生更愿意参加各种审美活动,深度体验阅读,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例如,在对话类阅读当中,教师创设阅读情境时,可以将文本中的情境带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对话,更加深入地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此外,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还可以将范读、齐读、配乐读、指名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引入到阅读教学中,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不断提升其审美能力。

二、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素材,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语言的修辞美、韵律美,文章的意境美、结构美等,并将审美教学与阅读教学融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品味文章,让学生从文章文学性、思想性中领悟到美感。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很多文章都会出现叠词,而这些叠词往往通过朗读,会让学生更容易上口,从而感受到其中的音乐美和韵律美。教师在教学这些叠词时,需要将朗读引入其中,指导学生读出韵律美,如“小小的船”“弯弯的月亮”

等。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作者用词的精准,从而体会语言的凝练和隽永。

三、强调阅读手段创新

(1)体会语言美。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只关注故事情节,容易忽略语言结构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文章进行一字一句有感情地朗读,加强文章对学生的感染力,有利于学生体会语言之美,反复多次朗读,加深对文章美的感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生动还原文章情境,努力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而真切地感受美。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探究,进而深入体会美,促进学生提高审美意识。

(2)体会文章人物形象美。文中的人物形象本就依据作者的审美标准而创造的,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结合文中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点,并参考当时的时代背景等因素对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剖析,深刻感受人物的真实美。比如,教师讲解《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对雨来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找出自己的共鸣点,加深对人物的理解,透过人物的美好形象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从而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对文中人物进行重新塑造,提升审美意识。

(3)通过自由联想,培养审美意识。想象力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多种人物形象,不断提高美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结合文章情景,发挥想象力,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主动为学生设置开放式的问题命题,促进学生无限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艺术体验

文学作品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寄托着作者的心理活动和人生抱负。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鼓励,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选取同类型文章引导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范畴,根据教学素材中现存的文章及内容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的延伸和扩展。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详细介绍作者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在该时代背景下做出了哪些成就和代表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文章,然后通过总结这些文章中的共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为人,使学生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鲁迅文章的主旨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五、强化课外阅读培养

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教师在加强学生课内阅读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同时,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写作素材,学生可以学习文章中的美句、美段、语言表达技巧和方式等,然后结合自己的观点运用到写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此外,课外阅读的多样化促使学生全方面感受美、体会美,不断加强审美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同样要做到以身作则,不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全面掌握学生所涉及的阅读领域,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有效地阅读。

总之,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不仅关系到语文学习的方法、效果,对于未来的发展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发现优秀篇章的语言、谋篇和文字背后的情感思想之美,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和审美能力,获得语文素养和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天琦.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师,2020(3):1

【2】祁月华.培养审美构建能力感受语文阅读魅力[J].山西教育:教学版,2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