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5
/ 1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黄齐典

(阳春市岗美中学)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更新教育概念,必须树立新型的教育观,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要想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变生硬的知识为可探求的目标

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外,更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以唤起追求实现学习目标的欲望。因为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认知的需求,假如我们能把知识与学生身边生活联系起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情景,必然会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牵动他们的情感。从而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求。

二、变枯燥的知识灌输为生机勃勃的认识活动

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枯燥的,如强硬灌输势必造成机械模仿和记忆,假如把一些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识转成学生可操作的活动,把原本枯燥的没有感情的书本知识变成富有生命力的认知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探索、发现,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深刻的。如教学文言文《愚公移山》时,可以通过讲故事、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样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会深入、更透彻。另外教师的观念转变了,相应就伴随着教师行为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着,合作者。教师行为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1、教学过程是学生思考体验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过程,要“把思考还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的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谈而不漏,指而不明,开而不答,引而不发”式的引导,让学生去猜测,辨认,操作,总结。通过亲身的实践与体验思考,通过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与比较、再找到正确答案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逐步学会学习,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学习《蒹葭》一诗时,对于文中“伊人”指的是什么?有同学认为是指心上人,还有同学认为是指理想等等,老师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查证,验证自己的想法,这就印证一个道理:宁可告诉学生十个结论,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个结论。在这个学生思考体验中,教师起到的是组织者、促进者的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发展的过程

学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基础上的交往、互动,从而使师生双方达成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要实现各自地位的角色转换。作为教师不能居高临下,而应该向课程标准提出的那样,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要学会当好节目主持人。这样一来,教师的行为也要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要成为学习共同体的首席,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样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进入教材,一起进入角色,一起分析问题,一起获得情感的满足。这样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师生融为一体,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就能共同分享彼此的成功和喜悦,也能分担双方的挫折与困惑。因此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获取“营养”和价值的过程,更是师生在平等交往积极互动的基础上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来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数学课堂的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师生、生生之间产生心灵碰撞,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正真的加强。

更新教育观念,以创新为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取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和质疑的态度。

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提问和谈论,开阔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心智,训练了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应用教材、电教手段,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社身心素质得以培养、提高和完善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作为课堂教学“导演”的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启发、引导学生的方法,只要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授之以法、导之以向,这样,学生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