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明理解方面提升审查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从发明理解方面提升审查能力

郝桂丽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强化发明理解能力方面介绍如何提升审查能力。

关键词:审查能力;发明理解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导致发明专利审查周期较长,专利审查周期过长可能会影响企业发展、不利于科技创新,因此,在保证专利审查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专利审查周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需求。为了提高发明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提升发明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专项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该《措施》要求:对于审查质量要稳步提升,对于审查周期要全力压减。压减审查周期需要审查员减少通知书次数、提高通知书效能,在满足请求原则、听证原则的基础上尽快结案,要想达到前序要求就势必需要审查员提升自己的审查能力。[1]

二、强化发明理解能力

如果你无法对发明进行充分全面的理解,那么你后续的检索、通知书撰写、意见答复等都有可能是无用功,因为有可能你对发明的理解从最初开始就是错误的,导致你后续无论做什么有可能只是基于你自己臆想出的发明,其意义将约等于零。

1.分析有可能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1)、审查员对于该领域知识有欠缺。

因为还未达到本领域技术人员水平,所以对发明中所提到的某些技术方案并没有完全理解,或者自以为理解了,但理解的并不全面或者不对甚至大相径庭。这种情况大多出现于新审查员或者转案中。

(2)、仅读权利要求内容,错误解读某些技术方案。

有些发明案情过于复杂,篇幅也太多长,有些审查员为了节省时间有时不追求对发明的详细理解,只对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进行解读,但有时权利要求中的某些总结性特征并不能仅通过权利要求的内容就可以理解,审查员在通读整个权利要求后其实对有些方案是很模糊的,但是审查员在此就忽略了这些内容,而急于进行后续处理。

(3)、审查员过于技术自信。

有些审查员自认为已经非常了解本领域的相关知识,在没有仔细阅读发明的情况下仅通过附图和一些零落的技术特征就认为已经对发明充分了解。

2.对于以上这几点在审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用如下方法来尽量避免:

(1)、从思想上杜绝犯懒。在面对新案时一定不能犯懒,我们在还未达到本领域技术人员之前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对于大部分审查员来说自己的审查领域可能会伴随自己的整个审查生涯,如果不能尽快熟悉本领域,那么今后的审查过程将会十分艰难,因为你每做一个案子就要重新认知,每个案子都是从头开始,这将大大增大审查的工作量,由此可见,本来你是想节省做案子的时间,但是从长远来看的结果确是适得其反。

(2)、兼顾时间成本理解发明。对于篇幅很长的发明来说,有时想通读整个发明对其进行全面充分的理解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太高,此时笔者的一般做法是最起码必须要保证对于权利要求的理解是充分的全面的,而对于其他申请人没有记载于权利要求中的技术方案或者与权利要求关系不大的技术方案则可以酌情先不考虑,当然篇幅很长的发明相对来说还是少数,对于大部分发明来说建议审查员还是要对发明整体做出充分和全面的理解以便于后续审查。

(3)、结合案情本身避免盲目自信。有些发明的案情确实相对比较简单,对于这些发明审查员可以依据自身情况仅通过简单阅读就可以对发明理解的很到位,但是大部分发明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解,为了避免出现盲目自信的情况,建议审查员对于比较简单的发明可以着重看一下其记载的各个技术特征所产生的效果是否与你预期的是一样的,以此来验证一下对于发明的理解是否出现偏差,这样既可以避免盲目自信也可以尽量节省时间。

3.具体案例介绍

案例1:

申请号:2015103040999

发明名称:两级直齿行星轮的优化方法

申请人:重庆大学

案件状态:复审维驳

本申请权利要求:

1. 一种两级直齿行星轮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建立静传递误差模型,

b.获取直齿行星轮传动箱的齿轮修形的载荷值,

步骤b中所述载荷值为两级直齿行星轮传动箱的额定载荷

c.根据静传递误差模型获取最佳的齿轮修形量;

所述静传递误差模型为:

TE=θ2rb2-θ1rb1

其中,TE为静传递误差,θ1为主动齿轮实际转角,θ2为被动齿轮实际转角,rb1为主动齿轮基圆半径、rb2为被动齿轮基圆半径;

步骤c中所述齿轮修形量包括齿廓修形和齿向修形;

选取静传递误差函数值的最小值为最佳齿轮修形量;

所述静传递误差为在静态条件下由齿轮变形和齿轮误差所产生的运动误差。

【审查过程分析】

一通:D1+公知,评述全部权利要求创造性。

二、三通:D1+D2+公知,评述全部权利要求创造性。

驳回:D1+D2+公知,评述全部权利要求创造性。

前置:申请人认为:对比文件1对“根据传递误差模型获取最佳的齿轮修形量”、“选取最小的传递误差峰值为最佳齿轮修行量”无记载。对比文件2以最小静传动误差曲线波动幅值为修形目的,未综合考虑传动误差实际值应尽可能小的目的;若传动误差较大,但其幅值波动较小,该修形不具有实际意义。简言之,申请人强调了本申请未涉及的一种含义和理解,偏离本申请的原始技术方案。审查员基于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对权利要求的解释,坚持驳回时对于权利要求创造性的评述。

复审:D1+D2+公知,支持审查员的维驳观点。

其中,上述争辩点相关内容可参见说明书第[0037]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中a、b所示,找到函数值最小所对应的修形量即为最佳的齿廓修形量。第二级行星传动齿廓修形亦采用与第一级行星传动相同的方法确定,其传动误差的函数如图3中c、d所示。

6266003b5cc79_html_daa67df85a6e077f.gif

案例1图1

前置答复:

首先,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0032段公开了:“步骤5、对修形后的渐开线直齿行星传动齿轮进行评估验证,根据评估验证的结果确定最终修形量。……其中,效果评估主要评估齿面接触应力的分布情况,齿轮啮合过程中的传动误差变化情况。齿向修形的目标是获得均匀的齿面载荷分布,齿廓修形的目标是获得最小的传动误差峰值及光滑的传递误差曲线。这些目标是通过调整修形量的大小来实现的。”可见,对比文件1公开了相关内容。

其次,TE=θ2rb2-θ1rb1中,主动、被动齿轮基圆半径rb1、rb2一般为定值,即TE包含两个变量:主动、被动齿轮实际转角θ1、θ2。由于主动、从动齿轮轮齿的啮合动作重复进行,TE随着θ1的增大呈周期曲线分布。齿尖厚度较薄,相同作用力下弹性形变更大,所以齿根与齿尖啮合时的TE就比齿中与齿中啮合时的大;在一个啮合周期内TE绝对值会呈现大致“U”型的趋势,在多个周期呈“UUU……”。对比文件1和2以传递误差曲线峰值最小为优化目标,而该峰值本质上是θ1在某一特定角度下TE的函数值,即“传递误差曲线峰值”属于“传递误差函数值”的下位概念。

第三,传递误差曲线峰值过大,必然带来局部精度骤降,以及振动、噪声一系列问题;所以优化该峰值具有实际意义。而若要达到申请人所述“传动误差函数值整体最小”,就使TE在一个周期内的积分值最小,而非仅限定“传递误差函数值最小”。

第四,本申请的发明本意也是“以最小静传动误差曲线波动幅值为目的”。其说明书实施例部分记载:“以修形量为设计变量,传动误差的峰值为函数值,通过多次运算得到一系列值”“如图3中a、b所示,找到函数值最小所对应的修形量即为最佳的齿廓修形量”。其附图3a-3d中各纵坐标均为“传动误差峰峰值”,而本领域“峰峰值”定义为:一个周期内信号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的差值。传动误差峰峰值最小本质也是以静传动误差曲线波动幅值最小[2]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审查能力的提升需要审查员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查漏补缺,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尽快追赶,这不光是对审查员自身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整个审查队伍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们助力提质增效,更好地为知识产权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姜宗月,邵亚琪,全面理解发明提高审查效能,中国发明与专利,2020年3月,第17卷第3期。

[2]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机械发明审查部业务指导组.机械部2021年优秀亮点案例,第2期,2021年。


[1] 姜宗月,邵亚琪,全面理解发明提高审查效能,中国发明与专利,2020年3月,第17卷第3期。

[2][2] 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机械发明审查部业务指导组.机械部2021年优秀亮点案例,第2期,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