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体质 均衡发展——谈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的有效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增强体质 均衡发展——谈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的有效开展

沈海通

杭州市周浦小学 310024

摘要:新课改活动的推进使得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更加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趣味田径是一种高效的体育教学方式,将其纳入小学体育课程中有益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性,从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本文在总结已有小学体育教学文献的基础上,对趣味田径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小学体育趣味田径的对策,为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也为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体育;趣味田径;均衡发展

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改革和调整教育模式,塑造开放自由的体育教学环境。当前,我国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模式持续调整,使田径教学更具趣味性,为学生建立生动且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在田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趣味性田径教学既考虑了学生的生理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内心诉求,能够满足小学生对于田径课程的需要。因此,有效开展趣味性田径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趣味田径教学的内涵

趣味田径在综合考量学生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在田径教学中引入各种趣味游戏,创造新型体育教学形式深入激发学生的田径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育学习氛围中提高身体素质,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趣味田径教学呈现出以下特征:

1.1趣味性

激发学生兴趣是趣味田径教学发挥作用的前提,只有使田径教学充满风趣,才可使学生自主地投入体育运动,使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热情更加高涨,乐此不疲地享受体育活动。

1.2适应性

体育教师在开展趣味田径教学时,通常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特长进行分析,以此为前提设计教学方案。因此,趣味田径教学能很好地适应我国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使学生在参与田径活动时能够乐在其中。

1.3安全性

在组织和开展趣味田径教学工作时,体育教师应对教学活动中有潜在风险进行研究,在前提下制作安全器材、制定教学方案、展开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参加田径活动时的人身安全。

1.4目的性

体育教师在进行趣味田径教学时应明确教学目的,借助趣味田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运动技巧和综合素质,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贡献力量。

二、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的积极作用

1.丰富体育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趣味田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设计出具有吸引力、启发性与教育性的田径游戏,利用田径游戏可丰富体育教育的形式,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有益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与传统田径活动不同,趣味田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比赛,以各个小组的得分为总成绩。趣味性田径教学模式的运用一方面有益于避免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小学生由于成绩较差而感受到挫败感,可使该类学生参加趣味田径活动的主动性得以保持下去;另一方面,各个团队为了在田径游戏中获得成功,必须调动积极性,加强与队员之间的交流配合,促进学生建立合作观念,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提供催化作用。

3.激发学生的运动热

趣味田径教学工作中使用的器械比较奇特,能激发小学生好奇心,促进小学生运动潜能的激发。此外,小学趣味田径教学工作中使用的器材材质环保,使小学生参加田径运动时获得安全感。

三、小学趣味田径教学有效开展的对策

1.开展生动有趣的讲解工作

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时,应保证讲解的内容生动有趣,使每个动作正确地呈现给学生,还要将讲解的内容与各种动物的动作做比较,使趣味田径教学工作更为形象。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各种动作的示范解释企鹅走路速度慢,步幅摇晃的原因;解释为什么鸵鸟奔跑时的时速很高;体育教师还可借助视频对各种动物奔跑时的动作进行播放,指导学生在对比下准确掌握田径活动的标准动作。

2.注重趣味田径教学编排工作

在实际的趣味田径教学中中,体育教师要将趣味田径的优势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动作如走、跑、跳等进行分析,为了赋予这些运动更多趣味,体育教师可对这些动作进行加工,并巧妙的地将这些动作进行组合。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图形法的跑步教学,即曲线式的跑步、S形的跑步、圆形的跑步等等:接力比赛的练习、蛙跳的练习;使田径教学趣味性大大提高,激发小学生参加田径教学的自觉性,也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有趣。

3.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以往的田径教学活动过于枯燥,极易使小学生因为无聊丧失学习欲望,使小学体育教学效果较差。在体育教学实际中,教师可灵活选择教学策略对田径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使其更具吸引力。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将直线路线用S形、椭圆形、波浪形替代,还可以将平常的跑步训练转换成接力跑、冲刺跑、两人三足跑等。在增加田径教学工作趣味性的同时,使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合作意识得到全面发挥。

4.让学生主动参与田径活动

在小学生的观念中,田径活动是一种单调乏味的活动,而且小学生在田径活动中还会遭遇摔跤、磕伤等危险,使学生对田径运动敬而远之。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及时改变教学理念,将教学过程与趣味田径巧妙结合。

例如:体育教师在讲解短跑运动时,将速度阶梯和田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对短跑产生深层次理解。速度阶梯是利用绳梯开展体育游戏,体育教师在场地上固定绳梯,根据参加短跑的人数、男女比例等综合因素开展“团体接力赛”。比赛时,体育教师应确保学生按照规则参与游戏,针对违规的同学,教师需让其重新开始。当两组同学均结束比赛后,比较两队时间,用时少的一方为胜者。获胜的队伍可向失败的小组提出小惩罚,如深蹲10次或蛙跳50次,使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热情更加高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时应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通过多种手段使田径教学充满乐趣,使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觉到田径运动的独特魅力,积极参与到田径活动中去,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均衡发展。希望本文提出的小学趣味田径教学的对策能够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的田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姚丹云.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2021(43):172-173.

[2]张丽萍.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的价值与运用策略[J].田径,2021(10):19-20+6.

[3]邹彬.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1(27):140-141.

[4]杨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64):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