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力合作 高效创编——小学高年级数学‘整合课程资源 创编课后习题’的实践研究

/ 2

融力合作 高效创编 —— 小学高年级数学‘整合课程资源 创编课后习题’ 的实践研究

翟希云 李长华

灵宝市第三小学 河南三门峡 472500

习题是对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巧的主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双减”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减少,为了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做到减少机械重复的“低效”习题,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创编有效的课后习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集思广益——教师整合课程资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整合课程资源是创编高效习题的基础。教师以课标为标准,课程为根本,结合教材中的重难点,把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进行资源的整合,让知识更加连贯,更加系统,更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1.有效解读,让教师创编习题有据可依。

62611992f2c2d_html_db0f636a4c1a1091.jpg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习题多趋向于逻辑性和抽象性,习题的综合性也会比较强,而学生对习题的趣味性,创新性,层次性的要求也更高。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标的的解读,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情境图的解读,领会编写意图;通过对例题的解读,规范解题方法,通过对课后习题的解读,探究习题的实用价值。从而理清同领域知识点“融合”和各领域知识点的“个性”,以及跨领域知识点“联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教材,打开习题创编的眼界,为习题创编打好基础。

2.合理整合,让教师创编习题有迹可寻。

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数学习题编写的根本保证。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三维目标,通过合理地整合课程资源,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挖掘各个领域的数学资源,寻找教材与学生认知特点和实践生活的结合点,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创编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的习题。

362611992f2c2d_html_c28b2ce48eba5dc8.png .高效示范,让教师创编习题有例可援。

在校内开展有关习题创编教学的示范课活动,围绕数学学习的不同领域,不同课型,针对习题的数量少而精,习题的难易程度科学合理有梯度,习题的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进行示范引领。

二、排沙简金——教师创编高效习题。

教师根据对课标的解读,课程的编排与研究,教学资源的整合,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改编、创造并进行教学,通过明确习题创编思路,精选习题形式,甄选习题素材,提高教师的习题创编水平。

  1. 明确习题创编思路。

在创编习题时要关注知识体系,立足单元视角,解读本单元教材的呈现的课后习题,合理安排习题的出现次序,明确哪些习题用于课堂上的及时练习,哪些习题用于总结方法后的举一反三,哪些习题用于课后的拓展提升,哪些习题容易出错需要补充练习,制定出创编单元习题和课时习题思路,从而确定习题教学的时机,使习题既定位明确,又层层递进。

  1. 精选习题呈现方式。

传统习题的呈现方式一般有:填空、选择、判断、作图和解决问题等形式,学生大多对于这些形式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教师在选定习题的呈现方式时,可以根据知识点的特征和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选定灵活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从“愿做”变为“爱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62611992f2c2d_html_228643bef35d47ea.jpg 编探究类的习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在学习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时,设计习题:探究圆柱体和圆锥的制作方法,思考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从而使学生对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理解更深刻,使知识内化为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1. 创编游戏类习题,让学生感受习题中的乐趣。

62611992f2c2d_html_abb58ea23b771500.png 如:在教学分数乘除法或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率时,可以利用白板功能设计计算小游戏的习题,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1. 创编实践类习题,让学生体会习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习题创编时,可以根据课型和实际情况设计体验性习题、调查型习题和日记型习题,以及设计型习题等,寓作业于实践。例如:在教学《折扣》时,让学生走进商场,开展社会调查,体验折扣的实际应用;在教学《利率》时,让学生到不同的银行调查同样本金,同样的存期,不同银行的利率分别是多少;在教学《比例尺》时,让学生画学校的操场平面图;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让学生利用扇形统计表绘制《我的一天》......在这些实践习题中,学生把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1. 创编阅读类习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创编阅读类的习题,让学生阅读数学故事,搜集数学文化,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在教学《认识圆》后,让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祖冲之的故事,再通过开展数学演讲来展示,使学生对于圆周率的知识更加广泛,体会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1. 创编过程性类习题。

数学学习中过程性目标的达成也很重要,所以在创编习题时,要增加检测过程性目标的习题,例如在计算教学时,设计一些需要呈现计算思路的题目,这是对学生透彻理解算理,规范计算方法的最好考查。

3.甄选习题素材。

高年级的学生,知识面相对比较广泛,习题创编中融入生活常识、拓展科普知识、关注时事热点,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1. 融入生活常识。

62611992f2c2d_html_a5ae32e8749c13b9.jpg 创编习题中融入生活常识,在、可以在训练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例如:在教学《负数》时,刚好是春节过后,可以创编用正负数记录自己的压岁钱收支情况,让学生合理规划压岁钱。在教学《税率》时,创编习题体验购房缴费过程。

  1. 拓展科普知识。

62611992f2c2d_html_98218c9355319db7.png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许多例题都包含了物理、生物、化学、历史等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的习题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所以在创编习题时,教师可以引用其他学科的素材来创编习题,这样的习题富有内涵,学生解答起来,会感觉到很有意义。

  1. 关注时事热点。

创编习题中加入生动、具体、富有时代色彩的素材,可以让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创编习题:观察右表,你知道中国的奖牌总数比美国多百分之几?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的习题既训练了做题技巧,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循序渐进——学生创编习题。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点创编成习题,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增加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1. 依模画样,随堂创编。

62611992f2c2d_html_176558d80fbd67fb.jpg 进行解决问题时,学生通过课堂探究,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这时可以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习题创编,可以改变素材,可以改变数字,也可以改变问题,在这样得创编中,明确了此类习题的主要特征,内化了知识,巩固了方法。

  1. 尺长寸短,课后创编。

62611992f2c2d_html_4eca6514fdb77081.jpg 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是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运用,外形相似,但本质不同,这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创编,在比较中分清不同题型的特征,进而正确解答。例如在分数乘除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单位“1”已知和单位“1”未知进行对比创编练习,让学生区分解题方法。

  1. 融会贯通,整体创编。

在单元结束时,提倡学生创编单元习题,变被动做题为主动创编。在创编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提高习题的准确率,一定会对单元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融会贯通,并找到自己的薄弱点,这样就能使学生跳出题海战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百分数的应用练习中,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例题分别进行创编,巩固解题思路。

整合课程资源,创编高效习题,它承载着学生思维力的提升、数学素养的养成。教师要把握好大纲的尺度,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素质教育,具有实用价值的习题,因地制宜地多设计一些习题“精品”,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点自编习题,让习题以少胜多,质量为上,让学生产生“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

【本文系2021年度三门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高年级数学‘整合课程资源 创编课后习题’的实践研究》(2021SMXJKS-04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