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略论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周洋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内容非常具有独特性,艺术表现上颇有特色,对整个世界文学史上起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推动,是值得后来者进去学习和研究的。本文即主要对浪漫主义文学展开探究,并从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浪漫主义文学的内容特征和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浪漫主义;个性;自由;情感;19世纪文学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是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化思潮,它不仅仅是在欧洲有着巨大影响,乃至全世界文学思潮上都起着一定的推动影响作用。浪漫主义以个性的极大解放和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为主张在文学历史上引起了极大的思潮文化,让各国文化产生共联,在文学著作上可谓是引领者,开拓了世界文学的新领域和极大的丰富了世界文学的范围。受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法国、俄国等国家陆续出现了一批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文学作家和文学作品。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时间是由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30年代,当时法国大革命确立后的资本主义秩序得不到启蒙学者心中所想和所描绘的景象,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和排挤,随后诞生浪漫主义来反映这种社会情绪。浪漫主义文学是整个西方近代文学历史上最重大的文化思潮之一。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作品上是与古典主义相对而存在的,而在政治上则主张反对封建专制,浪漫主义文学较少去关注人的理性方面,更侧重于人的感情和本能的表达,主张表现人的主观理想,以个人感情为强烈出发点和着重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中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推动了人的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是对个人独立和个人自由的巨大强调,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此外,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思想基础跟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的古典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这就导致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在其内容上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同时其复杂性也是巨大的,其中有着对自由,个性和情感的主张,对资本主义腐朽问题的揭示,对殖民掠夺的批判等等。

浪漫主义兴起于德国,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充满了神秘虚幻和恐怖荒诞的色彩表现,后起浪漫主义文学重视民间文学,民主性比较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整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者,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德国民族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德国、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也在19世纪初兴起,并于1830年前后进入高潮。其中最早代表人物有史达尔夫人、1830年以后维克多•雨果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导者。


二、浪漫主义文学内容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其内容上的基本特征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强调内容上的绝对自由,与古典主义相反对,突破现实的束缚。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偏重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注重主观表现,看轻客观表现和重自我表现,同时反对社会对人性和精神上的压迫和束缚。

  2. 重视民间文学的表达,尤其是中世纪和之前的历史或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想象力比较丰富、感情十分真挚、语言朴素且自然和情感表达手法上相对自由。

  3.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以自然风光为着重点,厌弃资本主义现实主义,倡导“回归自然”的主张思想。浪漫主义文学创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以此来衬托出现实社会的丑恶嘴脸及自身理解的美好愿景。

  4. 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资本主义的丑恶,主张民主主义。

  5.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家主张情感自由和个性自由,,注重艺术效果,其中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包括异国情调。需要奔放热情,想象奇特,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比较夸张,追求一种“理想世界”。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1、浪漫主义作家主张“自我”的情感,自由表达,着重点在于强调个人主观感情的自由抒发。浪漫主义作家认为古典主义的理性思想有束缚于文学发展,古典主义看轻情感上的表达,而浪漫主义把情感上的抒发放在了首要位置。侧重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究,亦称为主张自我表现。浪漫主义的原则塑源于费希特的观点。费希特曾这样阐述:从你周围的一切掉转目光,朝向你的内心王国吧,这是哲学向它的信徒们道出的第一个要求。所述之意大概是我们身外之物并没有什么重要的,问题一直是我们本身,我们本身即是唯一的问题所在。费希特这一论述为浪漫主义的创作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爱情主题是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重要对象,他们爱情是个人的情感表现与个人情感自由抒发相对应而来,把爱情看作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表现。

2、浪漫主义文学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夸张和对比,侧重表现外观丑陋,内心真、善、美,进而挖掘出丑之外的价值所在。雨果可谓是对比手法使用的代表人物,他曾提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存”。雨果在其小说、诗歌或者戏剧中充分利用对照手法来描写刻画人物,其《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就是美与丑的对照代表人物。运用对照手法将丑恶形象衬托出的美丽人物的光辉形象刻画的如此动人,令人流连忘返。同时,浪漫主义使用夸张的手段来描写刻画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事件和人物形象,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以丰富夸张手法来进以描绘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3、浪漫主义侧重于民间文学的描写,探索艺术形式且取得了巨大成就。浪漫主义的题材多选取于民歌民谣和民间传说,通过对民间歌谣传说的借鉴和学习,去进一步探索民歌韵律的创作灵感,极大地扩展了文学表现方式。扩展了古典主义创作新领域,同时为模仿成风,低俗的文学风气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气息。此外,浪漫主义还探索研究了语言的功能和魅力,增加了语言表现的广度和深度,为象征主义在之后的出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和准备工作。

4、浪漫主义文学的感情基调多是悲情抑郁色彩为主。其中,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所描绘的情节皆是具有悲情沉郁的,芳汀的悲惨结局、冉阿让的波折人生,无一不突出这一鲜明主题,以及所刻画的沙威的复杂内心情感变化且有着悲惨结局都是充满着悲凉感和沉郁气氛,感情色彩十分充足,并且奠定了整个作品的感情色彩基调,令每个人物形象得以淋漓精致。

结语

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强有力反驳。同时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 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3. 季亚诺娃:《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聂锦坡译,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版

  4. 贾春玉.20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J].牡丹,2017(18):73-74.

  5. 刘勇.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中的诗意创作与自然意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4):50-52.

  6. 田婧怡,白丽君.浅析英俄浪漫主义文学中的鞑靼蒙古人形象——以拜伦与普希金诗歌为例[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06):51-52.

  7. 蒋承勇.革命性“反叛”与功利性“宿命”——浪漫主义对文学教育功能的疏离及其文学史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21,43(06):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