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建筑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课程思政视域下建筑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顾熠凡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石家庄 050061

摘要:建筑识图课程是中职建筑类专业学生了解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建筑类专业技能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筑识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探究如何将知识教育、技能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地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情怀,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必备的基础,同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建筑识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课程不仅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课堂教学中面临内容抽象、难度较大、现场实习涉及安全、不好操作等问题。一方面国家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加强我国科技底蕴,高职教育积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要求人才培养要注重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其本质就是强调专业课程的实践教育,将抽象的理论课堂形象化;另一方面,经历过“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新型混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迫切需要新的教学方式,随时迎接新挑战,这也是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当前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高,而传统教学模式效果差,尤其是特殊时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的背景下,开展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课程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亦是大势所趋,具有非常强的紧迫性。

1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1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效果较差

从教学方法角度来看,目前主要为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演示,学生在下面模仿练习,课堂教学较为死板,教学方法单调;从学情分析角度来看,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部分学生浮躁,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特别是对课程较难部分更是有较强的畏惧心理;就教学效果来看,专任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掌控等方面的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教学活动来看,教学内容很多但课时有限,因此教师与学生互动受限,且教学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学生对业余时间的利用也不充分。

1.2学习自主能力弱,课堂学习效果一般

就高职学生而言,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自控力较弱,自学能力需要培养,技能人才需求对于高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对网络平台的使用率不高,单纯的在线学习的效果不能保证;就线上教学资源而言,一些课程内容简单、形式单调,对学生吸引力不够,教学效果达不到。

1.4教学资源短缺

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教师资源、教学资源短缺不能满足全部线下教学要求随着高职教育扩招100万人,目前的高职教师培养速度难以满足需求,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生源群体,教学存在极大的挑战,急需探索出适应新形势的课程教学模式。

2课程思政视域下建筑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2.1确定建筑识图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国家政策制定以后,建筑教研组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相关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结合建筑识图课程内容和特点,确定《建筑识图》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通过识图知识学习、绘图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践,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建筑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以及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专业兴趣;2)掌握建筑制图国家标准,培养学生严格执行建筑制图国家标准的意识,即标准化意识;3)理解三面正投影的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图形转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架构能力;4)掌握建筑工程图的识图和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工程意识;5)通过课程综合实践,培养学生识读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6)通过引入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新时代工匠精神。

2.2整合建筑识图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建筑识图课程思政,必须挖掘蕴含在课程及相关知识点的隐性思想政治资源。首先通过建筑识图课程目标分析,从课程整体着眼挖掘思政元素,发现课程对个人、民族、国家的意义,建立理论与现实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从建筑识图课程具体内容入手,梳理建筑识图课程内容体系,确定合适内容的思政主题,做到课程思政的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把优秀人物的故事、象征国家辉煌建设成就伟大工程的图片视频、名言名句、校园文化以及建设行业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资源融入到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中。

2.3以名言名句以及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在项目一任务二“绘图工具和用品的使用”教学中,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以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等名句作为引子,让学生明白借助工具可以让成功事半功倍,激发学生学习本项目任务兴趣,领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是提高绘图速度和质量的保证”。教学最后环节融入学校“器”文化———“善用器、创造器、成大器”,引导学生悟出就本节课而言,“善用器”,即学习目标所要求:了解各种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性能,并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创造器”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借助绘图工具和仪器完成绘图作品,如测绘学校校徽;“成大器”即通过借助仪器进行绘图训练,具备熟练的绘图技能。就一学期而言,就是借助课程资源学习,用熟练的技能在学期结束前完成建筑施工图纸的绘制和对应建筑模型作品的制作,并从精神层面激励每一位学生树立“成大器”的理想信念,成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2.4在绘图技能训练环节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项目课程的本质是“做中学”,教师在做的过程中展开教学内容,学生以做为基础进行全面学习的活动。建筑识图课程每个项目都有手工绘图练习,在手工绘图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绘图时注意图形布局得当,画图步骤合理,线型和尺寸标注正确等细节,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5在综合实训环节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工匠精神

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我们把缩微仿真建筑模型制作引入到图形转换的教学中。教学实施以具体的项目———建筑物工程图为载体,以读懂建筑工程图纸为任务,借助BIM技术把二维图纸转化为BIM三维虚拟模型,再根据BIM三维虚拟模型完成缩微仿真建筑模型的制作,最后小组间交换模型,根据模型绘制二维图纸。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进行自由探究完成缩微仿真模型的制作和工程图纸的绘制,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注重细节、质量至上的工匠精神。

结束语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有技术技能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有高素质。课程思政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在学生刚刚迈入中职校门时,以建筑识图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挖掘思政资源,将思政教育渗入建筑识图课程教学中,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全课程育人,是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建筑识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了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陈建华.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思政如何实施[N].中国教育报,2020-0414(9).

[3]赵丽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核心素养探究[J].职教通讯,2017(2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