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升审美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8
/ 2

美术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升审美能力

肖芳炬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 福建省三明市, 365100

摘要教师可以在推进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初中美术的内容,并且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在该种教学方式的推动下,学生也能够感受美术学习的兴趣,因而他们能够持久性地开展美术的学习。本文围绕美术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升审美能力展开论述,希望对初中一线美术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课堂;自主探索;审美能力;提升

前言: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依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并且能够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素材开展自主学习

美术的学习内容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可以在生活的过程中,对同美术有关的素材发现,并且将其同教学任务进行融合。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该种教学方式,搭建美术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辅助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美术的重难点进行把握。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更为积极主动地对课时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并且结合着教师给出的素材,对审美方面的内容进行把握。经过多次的练习后,学生自然能够养成在生活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能够充分地发掘生活中有关美术的素材。

例如,教师在讲解《色彩的调和》课时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对生活中有关“色彩的调和”的素材进行收集,如风景画的构成等。在教学“色彩的调和”课时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辅助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色彩的调和”课时学习的学习目标进行把握。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地引导:“如何应用‘色彩的调和’课时知识,对生活中的风景进行呈现?”接着,教师可以予以学生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风景照片”的内容进行思考,并且能够利用这段时间,尝试在探索“色彩的调和”对于构图重要性的过程中,完成对于“色彩的调和”课时内容的把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了学生,因而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并且有助于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提升。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使得他们能够在自我表达和相互学习的氛围中,实现对于“色彩的调和”课时内容的把握,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

教师可以在开展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一定地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学意识的推动下,实现对于课时内容的把握,因而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借助该种教学模式,教师也能够拓展教学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相对理想的学习成效。

例如,在教学《如何欣赏设计作品》的课时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如何欣赏设计作品”教材重点内容的把握。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如何欣赏设计作品”课时内容的过程中,寻找一些合适的“设计作品”,作为自己进行鉴赏的材料,因而教师可以借助该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对于“如何欣赏设计作品”的学习收获,采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尝试对“作品”进行设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该种教学方式,辅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策略,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培养学生自学意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到少参与甚至不参与,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感悟自学的过程,享受自学带来的乐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该种教学方式,拓展学生对于“如何欣赏设计作品”课时的认知,并且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

教师可以在完成课时教学任务后,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课时学习内容进行应用,并且能够在对比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实践策略进行调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讲解完《用色彩表达情感》课时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以“如何用色彩表达情感”作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实践的机会。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成果展示成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复习的方式,对“用色彩表达情感”课时的知识框架进行构建。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着“用色彩表达情感”课时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根据自己对于“用色彩表达情感”课时内容的把握,对作品进行完成。对于学生给出的设计,教师需要进行一定地审核,对学生的想法提出一定的意见,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用色彩表达情感”课时内容的把握,并且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当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设计进行一定地肯定,让学生能够坚定信心,使得学生能够更为坚定地落实自己以后的实践计划,因而能够帮助学生取得更为良好的实践成效。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少参与,甚至不参与他们的实践过程,让他们充分地应用自己的方式,对自己的实践计划进行落实,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计划进行调整,以对学生的审美进行培养。而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在肯定学生的努力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进一步地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应用生活素材,完成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课时内容进行把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自主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开展自主学习任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红.浅议初中美术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途径[J].考试周刊,2020(76):163-164.

[2]徐誉珊.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0(76):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