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5
/ 3

路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

刘世文 1 章春玲 2

1.34112719810401****

2.33072219830203****

摘要:钻孔灌注桩是混凝土桩现场施工技术的一种,具有适用范围广、成桩直径大、施工噪声小等优点,同时对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的要求较高,如果各环节控制不当,可能出现塌孔、缩径、偏斜等问题,直接影响桩基承载力。应通过科学、合理、规范的技术应用,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桩基设计要求,为上部结构提供足够的支撑,避免出现质量和安全事故。

关键词:路桥工程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引言

桥梁工程的重点在于基础位置的施工,在开展具体项目时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基础工程的质量。通过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分析,能够寻找出有效的技术措施,并对提升桥梁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1路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

1.1施工准备工作

对灌注桩施工前,要先做好准备工作,为后续的施工活动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施工准备中,要注重对场地的杂物以及垃圾等有效清理,保持施工现场的良好整洁性。同时,要对场地内坑洼地带实施整平,便于钻孔机械在工作中能够处在稳定的状态,提供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还要做好临时性施工用地的搭建,对钢筋材料以及机械的设备等物资合理存放。另外,要做好对钻孔钻机的选择,确保机械设备的性能,且一定要对此工程场地内地质情况、施工项目的方案、水位实情和经济性方面实施综合性的考虑,同时考虑此机械设备结构和功能方面没有关于误差控制的部分,则在施工中就要以扶正器来对施工误差实现控制,且对钻孔要严格进行设置,让它和地面呈现90°直角的状态,且要求钻孔的设置误差不超过2cm。

1.2钻孔机的安装以及定位操作

对钻孔机实施安装以及定位期间,为了确保和桩位实现一致性,保证钻孔机具有良好稳定性,往往采用桩位的中心点和钻孔机的中心点强化安装,并采取科学的安装法,促进钻孔机得到准确安装。如果钻孔机在工作的状态,可对钻孔机的附近地理环境和钻孔机动力充分结合,准确安装钻孔机,且通过千斤顶对机架顶至要求位置后,再以测量方式实现准确的定位。同时,可以在相同的水平线上采用钻杆和钻头固定、防重滑轮等方式,对钻机位置准确性实现进一步的提升。此期间需要尤其注意对钻孔机位置的偏差程度严格控制,要求最大时不得大于2 cm,对桩位准确定位后,以适量枕木对钻机横梁垫平处理,确保钻机具有良好稳定性,最后对钻机轴线上进行缆风绳的设置,至此完成钻孔机的安装与定位工作。

1.3护筒埋设

(1)测量放样工作完成后,施工单位应根据放样结果进行护筒埋设,护筒埋设的主要作用是控制钻孔施工的精度,埋设的位置可借助全站仪进行监测指导,以保证护筒具体的位置,避免因埋设位置不对,导致桩基偏心受力,出现质量问题。(2)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护筒的选择,对选择的护筒直径应认真核定,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对护筒所用钢材严格检测,确保材料性能满足要求,以达到理想的稳定效果,此外,护筒埋设时,应保证其埋设的垂直度,根据放样位置垂直埋设,避免埋设方向存在偏差。

1.4泥浆制备

泥浆直接使用造浆机进行备制,制作完成的泥浆直接存储在泥浆池内。在正式钻孔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地层结构不断地对泥浆的性能进行调整,确保成孔的效率以及成孔的质量。在钻孔过程中,使用人员应该不断向孔内灌注泥浆,确保护筒中始终存在水头,以保证不会出现孔壁坍塌现象。

1.5钻孔施工

在组装钻机的过程中,应该保证钻机的支垫平整,钻机不会出现位移或是倾覆,钻头的中心线应该与桩基的中心点保持在同一个位置,二者之间的偏差不得超出 5cm。钻机安装完成后,应该对钻机进行试运行,检查钻机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正式开孔之前,应该在护筒中投放一定比例的粘性土,粘性土中可以适当地掺加一定数量的片石,片石的直径控制在 15cm 以内比较合适,在成孔的起始阶段应该选择使用小冲程进行作业。当钻头钻进至0.5~1m深度以后,开始回填粘性土或是灌注泥浆,继续使用小冲程进行作业,如此多次反复作业,促使成孔竖直、圆顺,当钻头钻进至3~4m 深度以后,才可以正常地进行冲击作业。结合孔内的渣土来判断土层的地质情况,并合理地选择冲程。钻机冲程的过程中应该持续性的从孔内抽渣,施工人员应该检查钢丝绳与钻头在运行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使用粘性土进行护臂,根据钻进的深度、地质波动对泥浆的配合比进行调整,确保钻进过程中不会出现塌孔现象。针对于不同的地质层选择使用不同的钻进速度、不同比例的泥浆。当钻头进入到强风化地质层时,可以选择使用短冲程、高频率的冲击方法进行作业。钻孔的过程中,保证孔内的水位始终保持在稳定状态,并对孔内的泥浆比重、含砂率进行检查,确保钻孔作业满足规范要求。清孔过程中,假若孔内的水位下降的速度比较快,则应该结合水位下降的程度向孔内补充适量的泥浆,确保泥浆循环畅通。

1.6冲击成孔

通常情况下,冲孔需遵循低锤密击的原则,保持孔内泥浆液面的稳定性。到达基岩后,低锤冲击或间断冲击,如果出现偏孔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使用片石回填到偏孔之上30~50cm,然后再重新冲孔。如果遇到孤石,需要将其击碎或者冲击到孔壁,在冲击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采取预爆的方式进行处理。钻进过程中,每钻4~5m左右,需要验孔一次,在容易缩孔处或者更换钻头时也应进行验孔,进入基岩后,每钻进10~30cm应清孔取样一次,以备终孔验收。冲击成孔施工技术要点如下:用冲击钻施工时,需要通过钢丝绳控制放松量,秉承少放勤放的基本原则,避免出现作业效率低下、损坏钻机等问题。开孔时,应该在护筒中加满泥浆,如果遇到松散地层,则需要适当添加碎石、黏土,采用勤冲击、短冲程的方式作业。如果遇到黏土层,则需要防止钻具黏附,将冲程控制在1~2m左右。在淤泥层钻进时,应适当添加黏土、碎石,在短冲程的作用下,将黏土、碎石挤入孔壁,以起到加固的效果。在砾石、卵石层钻进时,应添加适量的黏土,发挥其防渗、加固的作用。钻进到基岩时,应采用长冲程(3~4m左右),通过提高冲击频率来加大冲击动能,钻进过程中要不断转动钻头,调整冲击位置,避免出现斜孔或梅花孔。在因各种情况停止钻进后,再次钻进时,需要将冲程逐渐从小到大调整,防止卡钻。钻头磨损速度很快,应加强检修工作,避免因钻头出现问题导致施工事故。如果钻孔质量出现问题,要及时停止,对事故部位进行测量,然后使用碎石、黏土等材料回填到位,重新冲击成孔,实现纠偏的目的。钻头起吊时,应保持平衡稳定,不得对孔壁及护筒产生碰撞,同时,进出孔口时要确保附近无人,避免出现撞人事故,停止钻进时,孔口要加盖保护,不能将钻具留在孔内。

1.7首次清孔

冲击成孔后,会在孔底、孔壁留下渣土,且泥浆中的含渣量也不符合要求,会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因此需要进行清孔处理,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当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停止钻进,提起钻头,然后装上掏渣筒,在掏渣的过程中注意补充泥浆,防止液面下降,清孔后应对泥浆进行检测,满足相关要求后才可进行下一环节。清孔后泥浆指标要求:相对密度1.03~1.10,黏度17~20,含砂率小于2%,胶体率大于98%。

1.8钢筋笼吊放

  1. 清孔后应及时进行钢筋笼的制作安装,本工程钢筋笼制作由工厂制作完成,在制作之前应将钢筋笼的制作要求告知工厂,包括制作的尺寸、长度、钢筋的焊接要求以及加筋补强位置等,如加筋补强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套在主筋上,并与主筋垂直放置,钢筋焊接时应焊接所有钢筋,焊接点应确保牢固,焊接完成后,还应将螺旋筋固定在主筋上。(2)钢筋制作完成后运输至本工程施工现场,制作好的钢筋笼应平放于运输车上,以防止钢筋笼变形,运至施工场地后,应采用吊车进行钢筋笼的安装,安装采用三点吊法进行,吊点应具有对称性,以确保起吊时钢筋笼不变形,钢筋笼吊起后应垂直、轻放、慢放,避免钢筋笼与孔壁摩擦,施工全过程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施工,下放过程中注意控制钢筋笼顶的标高,防止钢筋笼变形。

1.9安装导管和声测管

按规范要求埋设超声波检测用声测管,将声测管固定在钢筋笼上。浇筑混凝土的导管内径为30cm,壁厚为5mm,为保证施工质量,在安装导管前需要对其进行水密性测试,经验证符合要求后,根据入孔顺序,逐节编号和标定长度,安装就位后,采用测锤法测量孔深,如果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进行二次清孔处理。

1.10二次清孔

通常情况下,虽然首次清孔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但在安装钢筋笼和导管后,可能会导致孔壁渣土掉落,加之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可能会产生新的沉渣,因此在正式浇筑混凝土前,需要进行二次清孔。利用导管二次清孔后,泥浆的性能指标为:含砂率小于2%,比重1.03~1.1,黏度17~20s,达到上述标准后即可灌注。

1.11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应先灌入一定数量,既要产生较强的冲击力,能够将泥浆从导管中排出,又要保证导管下口能够埋入混凝土中,且埋入深度要大于1m,首批混凝土的具体数量需要经过科学计算获得。采用隔水栓堵塞导管,预先使用铁丝将隔水栓悬吊在混凝土漏斗入口,在漏斗装满混凝土后剪断铁丝,使混凝土顺利排开泥浆、进入孔底。随着混凝土的不断浇筑持续上提导管,保证埋入深度在1.5~4m左右(复核数字是否正确),利用导管内混凝土的压力使液面不断上升,保持上升速度在2m/h(复核数字是否正确)之上。在浇筑即将完成时,为稀释槽内泥浆,使其顺利排出,可在孔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同时保证管内混凝土柱有一定的高度。

1.10灌注后的处理和检查

在完成灌注工作后,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做好对桩体养护的工作,保证钻孔的灌注桩具有良好质量。对桩体的养护,一般要求时间超过一周。另外,完成施工后要做好反复检查和核对。此项工作是此技术使用中最后的环节,对保障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完成全部的施工后,要对所有环节施工情况实施反复检查与核对处理,看地基桩成桩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对施工中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避免地基桩存在不稳定等因素而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2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2.1 斜孔问题及解决措施

钻孔作业中出现斜孔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石头和土石是重要诱因。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预防,做好相应处理工作。具体施工作业开展前,施工人员要提前进行检查,调整钻架位置,固定钻架,校正导架的垂直和水平状况,若发现存在较大偏斜问题,要适当加入土石,再开展钻进作业。钻进时,要合理控制钻进速度。坚硬的石头会对钻进造成影响,要将其打碎再进行钻进。若钻进作业时遇到倾斜基岩,可以采用混凝土进行填平处理,达到规定之后,再进行钻进[1]

2.2钻孔偏移

此类情况的出现多与钻探设备安装倾斜等有关,由此相关人员应对设备状态进行具体的检查,确定问题所在后再重新安装设备,同时相应的固定部署也应一并落实。在钻孔偏移较小时,通过调整设备可继续施工,否则就要使用土石方进行填孔,并在确定达到钻探标准后稳步有序地推进有关操作[2]

2.3塌孔问题及解决措施

导致塌孔的原因有:①未采取正确方式埋设护筒和进行封填作业。②泥浆稠度不合理,无法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从而引起质量问题。③钻机速度与设计需求存在误差,而且清孔作业存在违规,这也会产生质量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针对塌孔位置选择合理措施埋设护筒,对附近回填土进行夯实,再进行全新钻孔。若遇到轻微塌孔,可以采取提升水位、增加泥浆稠度的方法进行处理。在该过程中,要在提升钻头时下放钢筋笼确保其处于垂直状态。施工期间,不要与孔壁发生接触。在钻进松软砂层时,要控制进尺速度,采取合理的泥浆处理措施[3]

2.4 卡钻问题及解决措施

造成卡钻的原因是钻孔在工作时被卡住或施工人员未及时清理残渣。入孔较深护筒发生钻头变形和倾斜时,若下钻速度过快或钢丝绳过长,容易发生卡钻。处理措施如下:对于向下活动的上卡,要采取上下提升措施;遇到卡钻问题要在钻进周围松动后提出;护筒要保持垂直,避免发生倾斜,控制好下钻速度和钻头尺寸[4]

3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钻机准备就位以后必须要进行加固,确保钻进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位移、倾斜现象,避免偏孔现象。当钻头钻进至岩石层以后,应该加大钻头磨损程度检查的频率,假若发现钻头磨损比较严重,则应该立即更换钻头,避免成孔的直径不符合设计要求。当钢筋笼吊放完成以后,可以下放射风管,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应该先启动空压机进行清孔作业,降低孔底沉渣厚度。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应该保持灌注作业的连续性,导管埋设在混凝土内的厚度应该保持在 2~6m 之间。为避免断桩现象,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的时间[5]

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该结合实际施工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偏差。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成桩的质量,根据施工过程中爆发出来的各种问题制定出合理的优化方案,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成孔质量[6]

参考文献:

[1]张彦龙.桥梁水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J].四川水泥,2022(01):239-240.

[2]史军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21(36):27-28.DOI:10.16248/.11-3723/u.2021.36.010.

[3]宋剑锋,尚珊珊.路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21(36):35-36.DOI:10.16248/.11-3723/u.2021.36.014.

[4]方晨宁.钻孔灌注桩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居业,2021(12):124-125.

[5]詹凡,兰素玉.钻孔灌注桩技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1(35):117-118.DOI:10.16248/11-3723/u.2021.35.007.

[6]李兆猛.高速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关键技术[J].中国高新科技,2021(20):28-29.DOI:10.13535/.10-1507/n.202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