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鸟害综合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1
/ 2


配电线路鸟害综合防范措施

苏会清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

摘要:输配电线路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配电线路绝缘防护能力较低,鸟害容易引起线路故障。为此,基于鸟类生态学和激光准直扩束技术,提升驱鸟效果的持久性。鸟害给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了极大隐患,由此造成的线路故障逐年增加;鸟害的发生具有地域、时间和一定的杆型特性。野外架空输电线路和杆塔常常会被鸟类的活动造成线路跳闸,鸟类在杆塔上筑巢嬉戏,鸟粪掉落在绝缘子串上等,将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对出现在架空线路上的鸟类进行驱赶。文章分析了电线路的鸟害原因,对各类驱鸟装置的效果和使用场景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通过提升线路绝缘化率等措施对鸟害进行针对性防范。

关键词:配电线路;鸟害综合防范

引言

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居民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对电力输配电线路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运行中,输配电线路由于覆盖的区域比较广,容易受到自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线路问题,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配电线路靠近居民区,线路覆盖广,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是鸟类繁衍的理想场所,特别是在一些水稻、农田、低洼潮湿地带和一些村庄、僻静开阔的庄稼地带有鸟类捕食对象的地方成为鸟害高发区,对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目前,电力部门使用了多种智能的驱鸟装置,虽然可以有一定作用,但是很难达到持续性地驱鸟效果,并且这些智能驱鸟装置目前大多是应用在输电线路上,针对配电线路应用的驱鸟器少之又少。

1配电线路鸟害防范的重要性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鸟类的繁衍数量和活动范围日趋扩大,鸟类在配电杆塔上栖息筑巢,严重威胁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鸟害防治是配电线路日常运维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于鸟类筑巢选择杆塔位置的顽固性,固定杆塔存在鸟窝重复搭建现象,仅依靠传统人工清除鸟窝的方式工作量大、重复性强。为确保配电线路不发生鸟害责任故障,运维人员加大巡视力度,在大风降雨等恶劣天气前增加防鸟害特巡,对于配电线路杆塔上鸟窝,要求“随时发现、立即处理”,人员运维巡视压力剧增。对于配电线路开关上方的鸟窝、含铁丝的鸟窝等,人工上杆清除存在触电风险,需依据实际情况,采用带电作业清除、带电配合断接引流线人工清除或者停电人工清除的方式处理鸟窝,鸟窝清理成本高、耗时长。为降低鸟窝复搭率,人工清除配电杆塔上鸟窝后需进一步处理搭窝材料,避免鸟类就地取材,重复搭窝。因此,通过技防手段防治鸟害,有效减少了人工清理鸟窝的工作量,解放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提质增效的需求十分迫切。

2配电线路鸟害故障

2.1鸟引发绝缘子故障

有的鸟在配电线路横担处排泄,粪便掉落在绝缘子上,被鸟粪污染的绝缘子长时间运行后在一定条件下易发生污闪故障,引起线路跳闸。有的鸟啄食硅橡胶等材质的复合绝缘子,使绝缘子的绝缘强度降低,这种损伤的绝缘子长时间运行也很可能发生闪络造成线路故障。

2.2短路故障

鸟类在配电线路杆塔上筑巢过程中,鸟叼铁丝等金属飞行穿梭导线和杆塔间,容易引发相间短路故障;鸟类通常采用树枝、羽毛或者金属丝等筑巢,如果遇上大风降雨等恶劣天气,原本绝缘的树枝、羽毛等被雨水打湿,可能出现配电线路相间短路故障,或者搭接横担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因鸟粪在绝缘子上堆积,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容易引起鸟粪污闪绝缘子沿面闪络故障;部分配电线路绝缘导线连接点存在绝缘包缠不严、绝缘护罩脱落等现象,也是造成鸟害故障的重要原因。

2.3鸟起落造成线路故障

相间短路是鸟害最常见的配电线路故障之一。在对架空线路进行巡视时,有时会发现杆下有死鸟,有的鸟身已经被烧黑,说明是放电导致鸟死亡掉落。当鸟飞近带电的导线时,张开的两翼接近了两相导线,鸟身体使两相构成回路,从而造成相间短路故障;有的鸟被电打死后还与带电导线接触着,而鸟此时若身体也接触铁横担等杆基构件,便造成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当鸟身与杆基的接触面被灼烧到一定程度时,鸟的尸体便会掉落下来,此时故障便随之消失。

3配电线路鸟害综合防范措施

3.1安装风力驱鸟器

风力驱鸟器是配电线路使用较早且应用比较广泛的驱鸟装置。该装置采用转动和反光干扰两种形式对鸟类进行惊吓驱赶,装置以自然风力为动力,在支架上安装三个角度相隔120°的风碗,在风碗上加装镜片,风轮在风力推动的作用下转动,反光镜片在驱鸟区域形成散光区,使鸟类在风轮转动或强光照射时受到惊吓,从而远离配电线路,实现驱鸟的目的。风力驱鸟器的特点是造价低、安装方便、免维护、无后续成本;缺点是随时间延长,鸟类对驱鸟器会产生习惯化,而且此种设备由塑料制成,经过多年露天运行,容易发生转动失灵、镜片脱落等问题。

3.2定期巡视清除鸟巢

每年的3-6月是鸟筑窝的高峰期,同时鸟类喜欢活动在河流、池塘、较易找到食物的农田附近鸟。根据鸟类活动的特点,运维单位应划分出鸟害重点防范区域,从3月起对该区域内线路加强巡视,发现的鸟巢要及时捣毁。但是由于鸟类在筑巢时对选定的位置具有固定性和顽固性,一般情况下拆除的鸟巢在一周之内又会重新搭建而成。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重复工作量较大,同时不利于鸟类生态环境的保护。

3.3提升线路绝缘化率

除了安装驱鸟器,及时清理鸟窝外,逐步线路设备全绝缘化,能从源头上有效减少鸟害。部分线路上配变桩头、开关桩头、设备线夹、跳线等关键点的绝缘化程度低,鸟窝以及鸟在筑巢时衔树枝或者铁丝落在裸露部位上极易造成线路故障。对关键裸露部分,采用绝缘包材包裹、加装绝缘护套、加装绝缘接地环等方式提升绝缘率。结合春检工作开展对线路、设备绝缘薄弱点的排查,制定绝缘整改计划,及时储备全绝缘改造项目,重点结合工程施工停电或利用不停电作业方法逐步消除全绝缘隐患。

3.4对线路裸露部位进行绝缘改造

鸟害故障原因是鸟类在活动过程中或鸟巢与线路裸露的导电部分达不到安全距离要求时出现的放电现象所致,这就说明在鸟害治理时除了在配电线路外部加装驱鸟装置等措施外,还要考虑对线路本体裸露部分进行绝缘化改造。线路绝缘化就是在容易受到鸟类侵害线路的裸露部分用绝缘罩隔离,使其不与外界直接接触,从而提高线路设备的绝缘防护能力。具体方法就是在导线连接处采用新型线夹式防护罩,对柱上设备(如线路开关、变压器接线柱等部位)进行全绝缘保护;对于特殊杆型上的裸导线,采用新型绝缘罩,将防护范围延伸至绝缘子两侧各40cm,全面包覆裸露在外的导线。这种线路绝缘化改造的防护措施优点是彻底解决了因裸露造成的鸟害故障,具有较长的时效性,避免了因鸟类习惯化而带来的防护措施失效。

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绝缘包材能从源头上解决鸟害问题,但是实施难度大,需要结合计划停电或带电作业实施,无法短时间内整改到位。需要根据紧急程度,制定绝缘改造计划,每年逐步提升线路绝缘化率,最终实现减少鸟害故障。同时针对鸟类活动时间、区域特性,每年应及时加装合适的驱鸟装置,并缩短线路巡视周期,及时清理鸟窝,多措并举才能切实解决降配电线路鸟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军.配电线路防鸟害技术措施简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3(4):148-149.

[2]陈晓平.架空输电线路鸟害的防治[J].科学与财富,2012(11):34-35.

[3]谭瑞祥.浅析驱鸟器在配电线路鸟害预防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6(3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