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双减”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小语课堂教学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摭谈“双减”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小语课堂教学的运用

赖艺婷

安厚中心小学 363700

“双减政策”的出台,大大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是,双减政策并不代表着不重视教育质量,而是要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实现教和学“提质增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进行形象演示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丰富多样的交互式演示方式能够将抽象的字词、诗句和文章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展示给学生,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心理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学生来说,能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牢牢掌握知识点。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的提升和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然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接下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建立起一个新的学生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生可学习的资源、工具非常多,有关社会、文化的知识也不少,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很好的互动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最主要的是运用多媒体工具,因为多媒体可以多角度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和所要传授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地设计教学环境,充分考虑选择所使用的信息技术的种类和使用方式、使用量度。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建理想的语文课堂情景,如视频、音频等影像资料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播放,学生更容易接受,兴趣也更加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进而与教师沟通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这种学习的效果也将更加高效和明显。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一课时,我借助网络和自己在暑假生活中拍摄的图片、视频,经过适当剪辑,重新制作了“我的暑假生活”片段。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观看“我的暑假生活”视频片段,体验他人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引起学生对暑假生活的向往,再让学生链接生活,回忆自己在暑假中所见、所闻、所经历之事,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开心时刻,分享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等。由于媒体的介入,加上暑假生活本来就是人人都有经历过的事儿,交际时学生自然兴趣倍增、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二、直观展示内容,加深理解体验

小学生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甚至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的展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有意注意时间,让学生边学边想,仿佛身临其境,加深感受和理解。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如果单靠教师讲解,学生读,学生很难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障碍,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询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个大致的了解。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及习俗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制作课件,如介绍端午节时,可以先后播放赛龙舟的视频或者吃粽子的图片,伴随着喧天的鼓声,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同时又“闻”到香喷喷的粽子,可谓是“声、色、味一应俱全”。又如介绍春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过春节有哪些习俗。但是,现在不是春节期间,学生很难体会到春节的热闹与喜庆。教师可以播放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的画面,学生看着动画,伴随着烟花爆竹的声音,如身处春节之中,甚至恨不得多要几个压岁钱呢。从这样一个教学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双向教学以及数字化教学的融合利用方式,能让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可以加深学生理解。

三、注重词汇积累,提高识字能力

在以往,大家过度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较少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学生的素质根本无法得到全面发展。如果在小学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将大幅提升,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将会激增,学生思维和能力都将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知道,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习生字和生词是必须的,无法绕过的。特别实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更是重中之重。然而小学生的天性好动,喜欢玩耍,加上对自身的约束力不强,因而大多数小学生很难学好生字和生词的。笔者认为,在学习生字、生词时,如果能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利用视频动画,小游戏等进行识记,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望梅止渴”这个词语时,我利用课件播放酸梅的图片,学生看到一幅幅梅子的图片,自然产生条件反射,口中流涎,当学生看着图片,说出自己内心体验的同时,一定能将“望梅止渴”这个词语镌刻在自己的脑海里。

四、加强语感培养,提高交际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律性不强,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教师不断的强调和引导,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搭石》第四自然段,“理所当然”一词生动、概括了“年轻人背负老人过搭石”的动人图景,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读一读文本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理所当然”的意思。随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年轻人“理所当然”背老人过搭石的动人图景,并带上自己的感受再次朗读文本第四自然段。接着,我运用多媒体播放年轻人“理所当然”背老人过搭石的动人图景,学生激情澎湃,真情流露,对年轻人的行为倍加赞赏。最后,我再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宣泄内心对年轻人的敬佩、赞赏之情,这样,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提高了言语交际能力,又树立了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当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定弊端。多媒体的使用也存在和教学内容脱节或者是过度使用的问题。例如部分教师一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操作多媒体设备,学生看似很有兴趣,但实际上却只有很少的时间去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更有甚者,整堂课都在播放多媒体的资料,教师也不去讲解和分析,学生只是被动地去听和看,没有时间去练习。“双减政策”的出台,则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效,高效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每周新课前,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征集学生对于新课学习的意见和建议,这既能提高学生对新课的预习度,更能帮助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能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

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落实“双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但是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努力,一定能突破重围,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想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