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与探讨

李桂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 木兰 151900

摘要:农业经济发展下,水稻种植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种植中常见的一种问题,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能够有助于病害处理,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文章对水稻病虫害防控的重要性与防治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字:水稻病虫害;虫害防治;综合防治;防治措施

引言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在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从而出现水稻减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整体质量和种植户的收入,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1水稻病虫害防控的重要性

中国是人口大国,对于粮食的需求量巨大。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保证其产量与质量尤为重要。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如果爆发病虫害,轻则影响水稻产量与质量,重则导致绝产,给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极易引发粮食危机,威胁粮食安全。近年来,随着水稻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病虫害呈现出高发趋势,这对于水稻抗病防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要充分意识到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创新抗病防虫技术,完善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最大限度的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病率,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户脱贫增收,在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的同时,助推乡村振兴。

2水稻病虫害发病原因

首先,品种单一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稻米市场需求更加明朗化,导致大多数种植者在一个区域大面积连续种植单一品种,例如:某地区当地大面积种植吉粳88,因品种单一,区域内水稻品种产生生理性小种,使区域内水稻抗病品种发生适应性变异,导致抗性消失,经济损失较大。其次,种子消毒不彻底。种子处理过程中,要对种子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目的是为了消除种子上携带的各种病菌和病原体,但由于浸种不科学,导致种子消毒不彻底,种子浸染、滋生、传播各种病害。另外,气象条件。干旱和阴雨天气时,科学灌溉尤为重要,灌水次数、灌水深度、灌水量的多少,都会影响土壤温、湿度的稳定性,诱发稻瘟病。与此同时,施肥不科学。主要是底基肥用量不足,特别是钾、硅和有机肥不足。前期植株发黄,过量追施氮肥,用量过大、过晚、造成植株徒长,叶片下垂不举,通风透光差,使稻株体内干物质积累不足,易感稻瘟病。

3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3.1建立水稻病虫害预警机制

要不断加强常见水稻病虫害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现状,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并开展病虫害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现状和危害程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和其他新媒体形式,及时向农民群众发放虫情信息、病害信息。农业部门也需要增强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比例,做到有备无患。

3.2生物药剂防治

生物药剂防治在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属于最后选择的方式,如有机水稻在实际病虫害管理中经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均无法达到病虫害控制的效果,方可选择生物药剂防治,但生物药剂防治在实际实施中,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生物药剂的选择以及使用量的配比,避免生物药剂应用影响有机水稻的正常生长和生态环境的稳定。生物药剂在有机水稻成长中的应用主要针对水稻病虫生长最薄弱的时期,此时期生物药剂杀虫的效果最佳,药剂选择及配比需要充分考虑水稻品种以及药物使用要求,尽可能在杀害病虫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影响,并做好酸性药和碱性药的分离,避免药物出现反作用效果。首先,对种子进行消毒。有机水稻种子自身会带有一定量的病菌,因此在实际播种之前可使用石灰水或者抗菌剂402等对种子进行浸泡杀菌,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其次,做好田间药剂防治。在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种植管理要求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处理,但需要严格按照要求,确保有机水稻符合相应的健康检查标准,在达到生物药剂病虫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种植管理的经济效益,确保水稻生态环境稳定性和食品安全性,可通过辅助剂的使用提升水稻品种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例如水稻自身叶片上面有一层较厚的蜡质层,可通过辅助剂的应用附加蜡质层的扩散能力以提升水疏通质量,改善水稻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防治效果。

3.3稻鸭生态养殖模式

稻鸭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也称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优质稻种植为中心,建立以家鸭野养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在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鸭在稻田间捕虫、吃草、踩泥(耕耘)且刺激水稻生长发育,能显著减轻病、虫、草危害,排泄粪便成为稻的有机追肥,使水稻生长健硕。水稻收割后碾出的大米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蒸煮的米饭黏糯性、柔软性和光泽度较好,极大地改善了米饭的质地和适口性。该系统中的鸭主要食虫食草并辅以稻谷喂养,运动量大,肉质蛋白质含量高,生产出的稻鸭产品无公害、低成本、高效益,对比工厂化养殖不造成面源污染,对环境友好。稻鸭共作技术要点是选择适宜的水稻、鸭品种,培育适合稻田养殖的健壮雏鸭,田间管理合理运筹和调控肥水。稻田养鸭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稻田里的害虫、杂草、浮游生物和底栖小动物为鸭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茂密的稻茎叶为鸭提供了避光、避敌的休息场所。鸭在稻丛觅食多种害虫,减少了虫害发生。鸭在稻丛踩踏,起到中耕的作用,使杂草明显减少,有着替代人工和化学除草的效果。鸭吃草觅食,浑水松土,通气增氧,降低有害物质侵蚀水稻的概率。鸭粪的氮、磷、钾养分齐全,是水稻的天然沃肥,能促进水稻根系的分蘖和深扎,加快发育成穗。鸭过稻动,增强水稻抗病虫、抗倒伏能力。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达到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环境友好、稻鸭双丰收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形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稻的生产体系。

3.4物理防治技术

灯光诱杀技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特征,将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及太阳能杀虫灯等设置于稻田,能够有效诱杀害虫,减少虫卵量。在设置杀虫灯时,应成片安装,控制好密度,一般情况下,每2公顷稻田设置1盏杀虫灯即可,杀虫灯应距离地面1.5m左右,傍晚开灯,天亮关灯,每间隔3d及时清理已杀灭的死虫。另外,草把诱杀黏虫技术。将白酒、水、醋及糖等按照相应比例配置成糖醋液,然后加入适量的粘合剂,将配置的糖醋液涂抹于草把上,能够有效吸引害虫并诱杀。一般情况下,每公顷地设置1050个粘有糖醋液的草把即可,每个草把间距以20m为宜。

3.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水稻病虫害会影响到水稻的质量和产量,直接对农户的经济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 不利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多了解农户在防治水稻病虫害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并给予帮助和解决。同时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惠农政策给予农户一些技术以及经济方面的支持。同时应该为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给农民购买药物方面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可以大大提高农户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让水稻在高效种植的过程中实现高产,同时生产出高品质的大米,是我国农业经济长远稳定发展的关键,同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粮食。针对水稻种植,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加强病虫草害防治意识,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养殖模式,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实现农业生态种植产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晓丽.水稻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5.

[2]金亮亮.论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J].种子科技,2019,37(10):31+33.

[3]文红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