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3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张森森

沈阳市苏家屯沙柳路小学 辽宁 沈阳 110101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凝聚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守护着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顺应代发展的需要,担当起传播中华文化经典的使命,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魅力,饱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师,我认为在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中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如果自身文化素养不过关,那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便无从谈起。教师应认识到自身教学方式、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有意识地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内涵。同时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教学功利化,注重考试内容,忽略传统文化渗透,不重视传统文化培养。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思想水平,着眼学生长远发展,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二、立足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中华传统文化。

  (一)从课文中发现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本经过层层审批,具有知识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课文生动有趣、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相映衬等多种优点,是提高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优秀教学材料。课本中每篇文章都具有相当丰富的写作背景与思想高度,文章涉及的主旨、蕴含的人物情感、体现的价值观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传统文化中崇高的美。例如,在讲解《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个民族服装、语言差别,介绍各民族历史特色,增加学生对中华各民族特点的认识。

  (二)从汉字中发掘传统文化

  汉字是表意文字,从夏商发展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凝聚了无数先辈的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之一。教师在教学生生字时,应该让学生了解生字的由来、发展过程及字的具体含义。例如“鹂”字,鹂是一种美丽的鸟,因此造字时是美丽的“丽”加鸟儿的“鸟”便是“鹂”,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繁体字写法,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书法也是汉字文化的一种,学生在书法训练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书写风格,更能影响人的性格,如练楷书讲究方方正正,不急不躁;练草书讲究一气呵成,自成一家,这两种书写风格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性格与人生追求。书法练习可以让学生在文字文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染学生,让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三)注重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枚瑰丽的明珠。不同时代的作者体现的作诗风格不同,古诗词能让学生跨过时间的鸿沟去感受作者的情怀,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奇特魅力。例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学生可以从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感受到作者与亲人团聚的急切之心,更能感受到作者急切回归政坛一展雄心的强烈愿望。古诗词作为学生能直接感受中华古代文明的媒介,教师应该重点把握其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美。

  三、走向课外

  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只靠课内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向课外,从生活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注重课外阅读

  阅读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古代生活人情文化,积累古诗词;能了解不同地域之间传统文化的差异。如《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经典优秀古文,也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等经典现代文。学生在阅读中能拓展眼界,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感受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生的言行举止都透露着文化的传承。生活更多的体现了文化的韵味,例如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重阳、中秋、除夕等,中国人自己的历法农历(也称为夏历),中国人自己的服饰汉服、马褂等;还有婚丧习俗等等。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让学生体会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与民族情怀,由被动接受传统文化变为主动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巧用多媒体,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重现诗词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创作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单凭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多数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但是借用照片或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春天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就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鲜活的画面,从而轻松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学生通过类似的方式不仅理解了这首诗,还能触类旁通。

五、创设情境,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组织授课内容,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戈壁滩上古长城的变迁、木兰从军、造纸术的发明、7岁曹冲称象的故事……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篇章里,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赤子之心,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而这些需要我们教师及时抓住文本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承。

六、结语

  深入促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但有助于无形

之中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动力,促进高质量语文办学。教师要利用各种途径搭建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平台,使孩子们时刻受到传统文化的养分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