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12日百色市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2
/ 3

2019年 4月 11-12日百色市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邓汝伊 1 李宏景 2卢小丹 1 *

1.百色市气象局,广西 百色 533000; 2.田林县气象局,广西 田林 533300


摘要:使用观测资料、卫星和雷达产品等对2019年4月11-12日百色市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论表明:500hPa高空槽激发中低层中小尺度系统,850hPa西南急流使近地层增温增湿,地面冷锋触发强对流天气。过程前期为风暴单体影响,过程后期地面冷锋触发飑线,飑线后方出现速度模糊可指示大风的发生。

关键字:高空槽,探空修正,风暴单体,飑线,速度模糊

1 过程概况

2019年4月11日下午至12日凌晨,百色市出现大范围冰雹、雷雨大风及局地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共计10个县(区)33个乡镇出现冰雹,最大冰雹直径为55mm出现在田林县那比乡。全市5个县(区)出现8级以上大风,最大风力为右江区汪甸乡28.4 m·s-1(10级)。据4月11日08时~12日08时雨量统计,全市出现暴雨18站,大雨127站,最大雨量为84.2毫米,最大小时雨强为57.6毫米。本次强对流天气发生范围广,影响程度大,有明显的中尺度对流天气特征,具有突发性和强致灾性,发生时百色市正值芒果花期,全市约11200亩芒果树遭受袭击,本市农业经济受到很大损害。

2 天气形势、环境条件分析

2.1 天气形势分析

本次强对流天气受高空槽、低空切变线和急流、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产生,属于前汛期广西强对流天气的经典配置1】。强对流天气发生在500hPa高原东侧高空槽前、850hPa低空急流北侧、850-925hPa切变线南侧和地面冷锋锋区重叠地区(图1)。

6239711251712_html_7cf9c8d005cf266a.png

图1 4月11日08时500hPa、850hPa和地面形势中分析图(棕色实线为500hPa槽线,

红色实线为850hPa切变线,箭头为850hPa急流,点划线为地面辐合线)


2.2 环境条件分析

4月10日20时,500hPa中高纬为西北气流控制,东北低槽东移,引导地面冷空气从东路南下。云贵高原东侧有一短槽,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此槽将得以加深发展,槽前正涡度平流得以有效促进低层系统发展。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带状与印度高压环流打通,北脊线稳定位于20-23°N,高空槽东移受阻,移动缓慢(图2),是本过程动力抬升条件的主要维持者。850hPa切变线位于江南北部,南侧为12-14 m·s-1的西南风急流,温度场24℃暖中心位于越南北部,暖舌朝广西延伸,暖湿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朝广西输送。T850-T500温差达25-29℃,广西上空大气对流不稳定条件良好。925hPa切变线位于粤北至桂东北一带,桂西北近地层T-Td仅为6℃。地面冷高压中心位于江淮流域,滇黔桂三省交界为热低压控制,高低压中心间等压线密集,锋区呈西北东南向位于黔中至桂东北一带,锋区两侧温差≥10℃。

11日,500hPa高空槽移近广西,冷平流经过桂西北,百色站出现-3.2℃降温,T850-T500温差由29℃升至31℃,不稳定条件进一步增强。经过12小时连续有效输送水汽,桂西北850-925hPaT-Td降至1-4℃,近地层空气饱和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对比10日20时和11日08时探空图,大气层结维持上干下湿的状态,0-6km垂直风切变维持20 m·s-1,低层存在利于出现雹暴的逆温层,低层风向由西南-东南风转为偏西-东风,辐合程度的加强导致湿层增厚。抬升凝结高度由901hPa降至948hPa,0℃和-20℃层高度分别由4916米、7852米下降为4513米、7708米,更利于大冰雹生长发展。使用14时地面温度30℃作为抬升点对08时探空曲线进行修正,CAPE值明显增大(图3A),为午后热对流的发生提供充足的不稳定能量,环境条件对强对流天气发展更为有利。地面锋线位于云贵高原东侧至桂西一带,强对流即由锋线附近触发(图3B)。11日20时,500hPa高空槽位于桂西,维持充分的抬升动力条件。地面锋区到达滇桂交界,由高空干冷平流叠加于低层暖湿平流上维持不稳定条件,由地面锋区的持续南推再次触发强对流天气。

6239711251712_html_ce035613429cf82a.png

图2 4月10日20时-11日20时500hPa高空形势演变图

6239711251712_html_a06005a8b7b74a10.bmpShape1

A B

6239711251712_html_fc4f91871a769961.png

图3 (A)4月11日08时百色站探空图(绿色网格阴影部分为修正后CAPE增大面积)

(B)4月11日14时地面气压场叠加红外云图(红点为百色站)

3 中尺度特征分析

由雷达资料分析得出:过程前期(11日13-19时)由滇东触发强风暴单体,15-18时多个单体重复经过右江河谷出现列车效应;过程后期(11日20时-12日凌晨01时)由桂西北触发多对流单体,组织化形成飑线南移扫过百色市,集中出现了大范围短时强降水和局地大风天气(表1)。强对流天气的维持机制与11日水汽条件的优化、不稳定条件的增强和辐合线附近抬升强度的加强完全吻合。

表1 11日15时-12日01时自动站前1小时短时强降水、大风统计表6239711251712_html_a432cd8e0cc66b6f.gif

3.1 强风暴单体影响阶段

强对流天气从11日午后触发,风暴单体(编号D1)快速生成东北移,前沿反射率因子梯度大,下风方为朝东辐散的较弱反射率因子,显示低层环境气流的强劲。14:21回波核心≥65dBz,连续出现3个体扫的三体散射(图4A),是大冰雹的常用预警指标2】。低层V型缺口显示入流强、气流上升强。≥50dBz的强回波区发展超过8km,超过0℃和-20℃高度(图4B),对强降雹的潜势贡献很大。中层径向速度辐合说明存在中小尺度的气流辐合(图4C)。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猛增,VIL密度达4.375g·m-3,产生大冰雹的可能性极大3】(图4D)。

6239711251712_html_6bb1488db0d0b773.gifShape26239711251712_html_5043f6f6ccdd02c2.jpg6239711251712_html_5b8bcf7919037d2d.jpg6239711251712_html_7747ad25d5c7e1dd.png

图4 (A)14:27反射率因子(19号产品,3.4°仰角)(B)14:27反射率因子剖面

(C)14:27径向速度剖面(D)D1单体13:57-17:51风暴趋势图

13:33风暴单体(编号H1)从西林县生成发展,14:51起回波核心≥65dBz,15:02出现旁瓣、三体散射等强冰雹特征(图5A),15:08中层出现宽广的有界弱回波区、悬垂回波,强回波区伸展超过8km并维持(图5B),约20分钟后田林县那比乡出现55mm直径大冰雹。该单体短暂减弱后迅速重新加强,15:56起陆续出现旁瓣、三体散射、67dBz核心、中层悬垂回波(图5C)、回波核心下降接地(图5D)、中层径向辐合等指示大冰雹、大风的显著特征, 16:55因移近雷达站受雷达仰角限制使上述特征消失,17:08在右江区录得23.1 m·s-1的大风记录。

6239711251712_html_e46320ff9e856321.gifShape36239711251712_html_6127646c61bab7b8.jpg

6239711251712_html_f83f11f0041091f0.jpgShape4

C D

6239711251712_html_a56732b8c033a1ad.jpg

图5 (A)15:02反射率因子(19号产品,2.4°仰角)(B)15:08反射率因子剖面

(C)15:56反射率因子剖面(D)16:32反射率因子剖面

15:08于田阳县生成的风暴单体(编号S1)与从滇东移进百色境内减弱又重复加强的D1单体共同沿右江河谷东南移,维持中心强度65dBz以上,17:43在平果县北部减弱移出百色市。

3.2 飑线影响阶段

11日17时起,地面锋区朝桂西北推移,多个风暴单体由贵州南部南下,与田林县生成的对流单体合并,迅速组织化形成飑线(图6A),回波核心≥67dBz,VIL达45-55kg·m-2,强回波区伸展高度达10km。速度图上出现风的明显辐合,大片入流负速度显示飑线后方强劲后侧入流。21:47负速度区出现速度模糊(图6B),21:48录得本过程最大风速28.4m·s-1(10级),出现在辐合区前沿的右江区汪甸村。21:47-21:59回波核心出现突升、突降(图6C),21:59反射率剖面图可看出飑线上风暴单体已出现穹隆结构(图6D)。飑线后侧负速度大值区的速度模糊现象持续至22:34,期间另有3站录得8级以上大风。

6239711251712_html_148ca2690c3db372.pngShape8Shape6Shape7Shape5

A B

C D

A B

6239711251712_html_363a5bf8c4c9425.gif6239711251712_html_8f6da0012546ffd0.png6239711251712_html_983c5d7039fcc9a.jpg

图6 (A)21:35组合反射率因子(B)21:47径向速度(26号产品,2.4°仰角,圆圈为速度模糊)(C)21:17-22:11风暴趋势(D)21:59反射率剖面图

4 小结

(1)强对流天气发生在高空槽、低空切变线、急流和地面冷空气的配置下,高空槽持续提供动力抬升条件,低空切变线和急流提供充分水汽条件和辐合上升运动,由地面冷锋触发强对流使其沿锋区发展,对预报工作有很大指示意义。

(2)强对流天气出现在高空槽前、低空切变线南侧、急流北侧和地面锋区构成的大气强烈对流不稳定区域内,探空图显示有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高低层温差高达31℃,同时具备大CAPE值。

(3)雷达分析表明午后对流强风暴单体具备了三体散射、中层悬垂回波、中层径向辐合、回波质心突降接地、高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等利于大冰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发生的回波特征;飑线具备了强后侧入流、风速风向辐合、回波质心突升突降等特征,飑线后侧入流区出现速度模糊是一个很好的预警指标,预报员可提前发布相关预警。


参考文献:

1.郭媚媚,赖天文,罗炽坤等, 2011年4月17日广东强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及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2,28(3):425-432.

2.农孟松,翟丽萍,屈梅芳等,广西一次飑线大风天气的成因和预警分析[J],气象,2014,40(12):1491-1499.

3.俞小鼎,姚秀萍,熊廷南等,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指南[M],气象出版社,北京,2006,150-151.




作者简介:邓汝伊(1985.10)女,壮族,广西靖西人,本科学历,副高级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天气预报。

通讯作者:卢小丹(1984.01)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副研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中、短期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