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张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 20094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表现,进而采取针对性对策。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45名护士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按照资料登记顺序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23名、B组(观察组)22名,对A组护士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对B组护士实行优化护理管理,实验结束后比对两组具体效果;当护患纠纷发生时,详细分析护士的心理应激表现,进而采取相应对策。结果:护理后B组护士的心理应激状态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面分析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和原因,通过不断实践和练习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服务意识,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改善护士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护士;护患纠纷;心理应激;对策


护患纠纷是指护士在实行临床护理工作期间,在某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与患者产生的纠纷和矛盾事件,其不仅会阻碍院内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还会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致使其在护理期间产生紧张和焦虑感,降低护理质量[1]。基于此,本文就以我院的部分护士为例,详细分析其在护理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反应,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抽取45名护士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按照资料登记顺序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23名、B组(观察组)22名,观察两组护士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A、B两组护士一般资料

分组

年龄(岁)

工作时间(年)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A组(n=23)

20~27

23.5±1.6

1~5

3.2±1.2

B组(n=22)

21~29

24.2±1.8

1~7

4.3±1.8

P

>0.05

>0.05

1.2护士心理应激反应分析

(1)一般情况下,当护患纠纷突然发生时,护士则容易产生过度紧张感,加之相关经验不足,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相关事项,进而表现出情绪不稳的状态。

(2)在护患纠纷发生时患者和家属情绪较为激动,护士害怕因此伤害到自己和他人,害怕纠纷难以解决,对整体医院的声誉产生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2]

(3)在以往的护患纠纷事例中,部分护士由于被患者误解或被恶意投诉,从而引起领导和同事的埋怨和不理解,使得护士感到莫名的委屈、愤怒等,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失望、抑郁等负面心理。

上述情况与护士的临床经验、心理素质、应激能力等存在一定关联。一方面,当护患纠纷发生时,如若护士的心理应激能力较差,在护理期间则容易产生各类负性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致使服务态度和质量欠佳;另一方面,由于相关护士工作时长较短,临床经验不足,在护理期间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病情特点,还可能出现操作不当等情况,没有做到满足患者的真实需求,进而引发护患纠纷[3]

1.3应对措施(管理对策)

对A组护士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对B组护士实行优化护理管理,操作方法如下:

(1)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通过实际练习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专业水平和沟通能力,制定完善的日常护理管理制度,指导护士严格遵循相关制度执行工作,尤其在实行护理操作和交接工作时仔细检查,尽可能较少工作失误等情况的发生。

(2)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纳入护士的培训和自我学习中,指导护士多查看相关案例,从科学的角度提高其法律意识,让护士充分认识到护患纠纷对个人及医院的危害[4]

(3)指导护士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与此同时还要指导护士从实际生活中训练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在与患者交谈时注意态度端正、语气温和,不可使用生冷、粗暴的语言,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另外,护士还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以亲切热情地态度面对患者,与其建立良好关系。

(4)当护患纠纷发生时,管理人员应首先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可一味地批评护士,要对护士表示一定的理解和尊重,耐心询问其出现该情况的根本原因,并反省是否是因为平时排班不合理或给予护士的工作量过大等;实时留意护士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帮助护士调整负面的心理应激反应,全面分析和妥善处理纠纷[5];及时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多鼓励护士,减轻其心理和工作压力,尽可能从源头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2 比较A、B两组护士的心理应激状态评分(`x±s,分)

分组

人数(例)

管理前

管理后

A组(对照组)

23

46.2±2.1

66.3±2.4

B组(观察组)

22

45.8±1.9

87.1±3.2

P

-

>0.05

<0.05

护理后B组护士的心理应激状态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表明B组护士的心理应激状态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如表2所示。


3.结论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遭遇应激性事件时,产生的心理、生理反应过程。通过详细分析得知,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如若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心理应激能力不达标,便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进而导致护理水平和质量下降,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护患纠纷。由此可见,院内管理人员应当对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对护士实行恰当的优化护理管理,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水平;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监督管理护士的日常行为和护理操作,提高其法律意识;鼓励护士在不断实践练习中提高自身沟通协调能力,端正服务态度;当护患纠纷发生时,管理人员应第一时间了解详细情况,通过动作、语言等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状态。

简而言之,全面分析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和原因,通过不断实践和练习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服务意识,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改善护士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明丽,衣嘉靓.护患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应激与对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1,42(03):189-190.

[2]司长亮,李莉,王洪霄.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J].人人健康,2020(09):185.

[3]陈漪澜,郑丽娜.实习护士在医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J].心理月刊,2020,15(06):30-31.

[4]滕海晶,董绮波,严洁.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J].人人健康,2019(11):204-205.

[5]孙静,高利.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