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7
/ 2

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

杨丹妮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 362000

【摘要】目的: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探究常规护理方法与规范化管理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选取原则抽选本医院于2020年1月~2020年6月以及2020年7月~2021年1月中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30例参与护理实验,其中上半年选取病例65例,下半年选取65例,分别定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技术上应用规范化管理技术,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率、血糖稳定率以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稳定率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护理小组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专科护理评价,提高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专科护理效果

引言部分

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的病程较长,且临床中并未开发出短期内治愈的药物或方法,因此在临床以及后续治疗过程中都需要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生理与心理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文将研究规划化管理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工作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选取原则抽选本医院于2020年1月~2020年6月以及2020年7月~2021年1月中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30例参与护理实验,其中上半年选取病例65例,下半年选取65例,分别定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区间为40~77岁,平均年龄为(54.45±8.41)岁,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为41~78岁,平均年龄为(55.27±8.36)岁。患者纳入标准如下:①患者经诊断确诊为糖尿病,无严重并发症、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等情况;②患者及其家属知晓实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不存在精神障碍,能够配合护理人员的医疗工作。

    1. 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科学的用药指导、意识运动指导、护理期间注意事项的讲解等;

对于观察组则采取规范化管理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专业化糖尿病护理团队,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资料,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团队成员在参与护理工作之前应提前进行规范化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运动护理等多个方面,提高实际护理工作的效率;②优化护理管理标准以及护理流程。医护人员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患者的感受,并根据患者的需求不断优化护理内容与工作流程,并严格遵循护理方案的内容落实护理工作,开展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护理工作进行的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做好数据记录工作,明确护理工作的重点,以防出现患者呼叫应答迟缓以及护理工作缺失等情况,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另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提供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制度,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③强化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医护人员应根据标准流程进行护理工作的汇报与总结,对其工作情况、操作熟练度、应答效率等进行合理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改进工作。

    1. 护理观察指标

经过护理治疗后利用医院自制量表对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与对比;通过住院期间使用瞬感动态葡萄糖监测报告中的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来体现两组患者的血糖稳定率;

利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于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情况,其中包括护理积极性、工作准确性、专业技能以及护理满意情况[1]

    1.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将使用SPSS 20.0软件作为统计学计算核心软件,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试验结果使用卡方进行检验,且实验的两组样本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率、血糖稳定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效率为98.46%,远高于对照组的64.62%,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稳定率为98.46%,远高于对照组的73.85%,且P<0.05,各项结论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率、血糖稳定率情况

组别

例数

自我管理效率(n/%)

血糖稳定率(n/%)

观察组

65

64(98.46)

64(98.46)

对照组

65

42(64.62)

48(73.85)



16.507

16.507

P值


<0.05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积极性、工作准确性、专业技能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组别

例数

护理积极性

工作准确性

专业技能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65

92.23±5.43

91.42±2.53

90.34±4.23

92.54±4.28

对照组

65

72.43±5.53

72.23±2.46

70.25±4.47

73.65±4.26

P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优于糖尿病的病程较长,期间需要患者严格遵照医生嘱咐服药控制血糖,同时还需要控制自己的饮食,因此很多患者在长期的控制治疗中出现了不良情绪,甚至出现擅自停药或者换药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健康[2]。有效的护理工作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提高患者服药的准时性,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其他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规范化管理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体现出计划性、标准型、制度性、针对性等特征[4],其护理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根据护理目标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工作模式,充分考虑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约束条件,提前制定解决方案,改善护理工作的效率[5]。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效率为98.46%,远高于对照组的64.62%,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稳定率为98.46%,远高于对照组的73.8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积极性、工作准确性、专业技能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

综上所述,规范化管理护理小组之后,医护人员专业性提高,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维持其血糖的稳定,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成兰.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心理护理质量的体会[J].心理月刊,2020,15(19):108-109.

[2]陆璐.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2):99.

[3]李红梅.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1):41-42.

[4]张坤.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0):195-196.

[5]刘艳娟.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