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护理中的改进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8
/ 2

PICC导管护理中的改进应用分析

刘亚玲 陈春梅

湖南省资兴市第一人民医院 资兴市 423400

摘要:目的: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及改进分析。方法将2018年2月20至6月20间152例PICC导管患者随机选取76例作为A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导管管理。另选取2018年8月16日至12月16日间76例PICC导管患者作为B组(观察组),对导管护理改进管理。将两组患者出现护理意外、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组B组中的PICC导管患者出现穿刺点感染、导管不通畅、导管脱落、静脉炎、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几率为34.2%,明细低于对照组(A组)并发症9.2%,满意程度高,P<0.05。结论:护理人员采取PICC改进管理方法, 可以延长PICC使用时间,,减少护理意外发生,提高满意度,保证患者的PICC使用及用药安全,有效提高PICC患者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PICC导管护理 改进应用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atheters,PICC)是指从周围静脉置导入导管并将导管尖端至于上腔静脉的方法,是我们临床中重要的输液方式,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或长期的静脉输液或化疗用药等1】,它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风险。PICC导管患者在留置导管期间易出现并发症及护理意外, 据报道国内 PICC 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46%【2】。为有效改善护理质量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护理人员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有较好的临床意义[3]。现我们对实施PICC的患者管理护理中的改进应用方法进行阐述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8220620152PICC导管患者随机选取76例作为A组(对照组),患者年龄段在22岁至75岁之间, 男性40,女性36,平均年龄为(46.5±11.6)岁。另选取2018816日至1216日间76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患者作为B组(观察组,以下称B组),患者年龄段在25.5岁至77岁之间,男性41例,女性35,平均年龄为(46.7±11.1)岁。两组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诊断以及文化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护理人员各18, 年龄段在21岁至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5.3),均为女性;A组、B组的护理人员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经历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对A组中护理人员进行采取常规管理,而对B组中护理人员采取护理质量改进管理。护理质量改进管理组强调人人有责,对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完整实施,同时对参加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对两组患者出现护理意外(如穿刺点感染、导管不通畅、导管脱落、静脉炎、穿刺点出血的)的发生率;满意程度进行比对分析。
1.3
统计学数据分析。采取SPSS15.0软件包对A组、B组的临床比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取X2检验以及t检验,P<0.05,认为比对数据有意义。
2.
结果
由下表中数据对比分析可知,将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比对,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患者出现相关护理意外的概率较小,P<0.05。另外:通过PICC导管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进行问卷调查, A组满意度为78%B95%,观察组中更高,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A
B组患者出现主要并发症情况比较(n=76,%)

组别

例数

穿刺点感染

例数

导管不通畅

导管脱落

静脉炎

穿刺点

出血

发生率

(%)

观察组(B)

76

3(3.94)

0(0.00)

0(0.00)

3(3.94)

1(1.31)

9.2

3.讨论

PICC是指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患者的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静脉沿其血管走行送入上腔静脉的方式,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较长(通常认为最长可以留置一年)且维护简单,但是在临床中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局部穿刺点感染、导管不通畅、导管脱落、静脉炎等,因此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PICC导管在进行相应护理时应给予高度重视。针对需要PICC置管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我们对护理人员采取改进护理管理质量,能够促进及增强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工作责任意识,从而减少PICC患者的并发症。而由本次实验所得相关数据结果可以得知,相对于对PICC导管疾病相关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管理;采取质量改进管理使得出现相关护理意外的概率较小,且使得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更高

[4]。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考虑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概率与护理质量存在的关系,在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护理意外的原因及相应措施掌握的同时,应加强护理人员对于PICC导管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应有意识的做好导管维护工作,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从而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针对护理人员对相关新知识及新进展的再培训,并建立相应理论与技能的考核制度,确保护理人员将理论与技能掌握,并用于实践[5]。其中还包括对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以及导管护理相关档案书写的培训等方面。在对患者进行培训过程中强调应严格按照相关护理规程进行操作,并且应加强对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训。第二,应定制PICC导管患者的相关护理质量控制内容流程,从而便于细节管理。第三,在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时应注重以人为本,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要求。若患者在导管期间出现意外,相关的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的开导解释,使患者在了解发生意外原因的基础上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第四,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并且对患者的导管维护条件及重视情况进行一定的评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PICC导管的方式、可行性以及可能会发生的相关并发症,从而使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相关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他们积极配合我们相关护理工作,从而预防,减少出现PICC术后的并发症,护理意外发生。第五,对于留置导管时间较长的PICC导管患者应给予更为完善的护理指导,并且对患者的导管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意外的发生。

综上所述,为有效提高PICC导管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临床护理满意程度,减少PICC术护理管理的并发症及护理意外的发生,对护理人员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加强患者的疾病治疗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崔昱,陆欣欣,王容。280例患者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36.

[2] 王乔凤,岑敏琼,柯春连.我科 PICC 置管术后并发症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 3) : 206,216.
[3]潘文敏.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维护门诊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41-43.
[4]林青,卢苇,邱艳容等.持续质量改进对护士掌握PICC维护知识的效果[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5):181-182.

[5]顾小燕,廖建鄂,陈嘉莉等.肿瘤科护士实习末期对PICC知识掌握情况的调差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5):1939-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