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干预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3
/ 2

前瞻性护理干预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馥荔、刘利、李萍、郝永洁、陈莹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北京 100043

【摘要】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在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随访统计患者再次卒中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随访统计结果显示再次卒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瞻性护理干预在TIA患者护理中应用可极大降低再次卒中风险,使患者掌握更多脑血管疾病知识,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短暂性脑缺血;脑血管疾病;健康知识;满意度

短暂性脑缺血(TIA)是指在脑、视网膜、脊髓等发生短暂性的缺血,导致神经功能短暂缺损的疾病[1]。TIA一般能在1h内恢复,因此疾病程度未达到急性脑梗死程度。TIA患者通常也不会后遗永久性神经损伤,但在TIA后近期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极高。患者在发病后基本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疾病容易被患者忽视,增加严重不良结局的风险[2]。在本次研究中,为降低患者不良结局的风险,在临床开展前瞻性护理干预。该护理模式有助于增加患者对TIA的认识,使患者急性脑梗死风险降低[3]。以本院收治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前瞻性护理的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TIA患者,以统计学软件随机分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57~77岁,平均(65.82±7.30)岁;男性30例,女性20例;发病后送医时间2~24h,平均(10.92±3.84)h。观察组:年龄57~79岁,平均(65.77±7.42)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发病后送医时间2~24h,平均(11.20±3.90)h。将两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TIA的诊断[4];(2)发病时间持续10~60min;(3)签署研究告知书。

排除标准:(1)既往有TIA史;(2)合并重大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护理的开展;(3)未配合随访。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包括:(1)密切监测患者病情3d,包括对患者症状体征的监测,按医嘱使用药物预防血压异常、血栓等。(2)在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多参与体质锻炼,增强机体的血运能力。(3)饮食管理,告知患者健康饮食,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

1.2.2 观察组

前瞻性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包括:(1)前瞻性健康教育,邀请患者、家属参与健康教育。通过既往病例,告知患者再次TIA、急性脑梗死的风险,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忧患意识。同时介绍TIA的发病原理,讲解如何降低TIA的危害。(2)前瞻性心理干预,大部分患者在经健康教育后可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因而在开展健康教育后需应用心理干预措施,预防患者负性情绪的大量滋生。(3)前瞻性TIA管理,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实施目标管理,确保在合理区间,以降低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4)前瞻性生活管理,与患者交流日常生活习惯,对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预防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5)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再次开展健康教育,确保患者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识。并为患者提供备忘知识卡片,使患者可在居家环境下开展自我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1)对患者维持随访,统计患者6个月内卒中的发生情况。

(2)出院前以心脑血管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高。

(3)出院前以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按照得分将患者划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60~89分)、不满意(低于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62159e21e9b90_html_39efcb1599c52d93.gif )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随访结果对比

观察组随访统计结果显示再次卒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随访结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再次卒中

观察组

50

2(4.00)

对照组

50

10(20.00)

X2


6.061

p


0.014

2.2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分,62159e21e9b90_html_39efcb1599c52d93.gif

组别

例数

健康知识评分

观察组

50

81.30±6.82

对照组

50

70.27±10.20

t


6.357

p


0.000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50

37(76.00)

12(24.00)

1(2.00)

49(96.00)

对照组

50

22(44.00)

18(36.00)

10(20.00)

40(80.00)

X2





8.274

p





0.004

3 讨论

TIA是中老年人群常见脑血管疾病,由于在TIA发病后卒中发病率高,可将TIA视为卒中的先兆疾病[5]。但是大部分TIA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不足,导致对TIA预后重视不足,显著增加卒中的发病率。而当前常规护理中,对TIA患者的健康教育等干预不足,因此有必要改进护理策略[6]

前瞻性护理是一种以预防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将其应用于TIA的护理中极为适用。通过开展前瞻性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内容,使患者做好预防卒中等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各项准备。同时通过前瞻性护理,对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实施目标管理,针对性的开展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从本次研究而论,显示观察组患者再次卒中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证实前瞻性护理有助于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其原因则主要是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更理想,更能够配合各项预防措施的开展。此外,前瞻性护理模式也得到了患者认同,这在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中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前瞻性护理干预在TIA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蒙阁,张蒙惠,王友明,等.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36(12):1086-1089.

[2] 黄大伟,孙金燕.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1):56-59.

[3] 孔娅娜,赵永娜,李恩静,等. 新型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5):510-513.

[4] 王奚,吴淑芳,潘卫平,等. 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7):783-786.

[5] 潘蕊,赵建华,张龙,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及动态观察[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0,47(1):54-57.

[6] 李宏建. 二级预防支持计划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度卒中患者中的有效性[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0,28(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