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1
/ 2

个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蔡巧观

龙海区第一医院,福建龙海, 363100

摘要 目的 分析个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我院急诊带教质控小组审批,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实习的护理实习生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带教模式;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个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建议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个性带教模式;计急诊科护理教学


急诊科在现代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处置危重病情与急性病症。因而急诊科对实习带教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充分掌握操作技术,并注意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习工作中能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1]。但传统带教方法无法充分结合学生的特性,因而取得的成果有限,无法充分满足临床的要求。基于此,临床中提出了使用个性化带教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2]。本次研究针对个性化带教的临床效果作出集中分析,选用我院实习生行对比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急诊带教质控小组审批,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实习的护理实习生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实习生14例,女性实习生31例,年龄20—25,平均21.02±1.14岁。观察组中男性实习生13例,女性实习生32例,年龄20—24,平均21.04±1.12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开始前已通过个法律文件取得了实习生的同意。

1.2 护理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实习生入院后,对其进行分配,采用一带一的模式。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正式教学前的急诊科熟悉过程,开始教学后的基础知识、操作技术教学及临床实习教学三部分内容。

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带教模式,具体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组建个性化带教小组,在取得学生基本资料后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评估与分析,总结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基础学习能力与性格特征的基础上,为不同学生设计相应的个性化方案,设计完成后,由不同带教老师负责不同的带教方案与不同的学生。第二、方案执行与考评。设计完成后,按照方案进行教学。总体上分为了解急诊科室,基础知识、操作技术教学与护理实际操作三部分内容。学生入院分组后,开始第一阶段的教学,在这一阶段中,带教负责人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分组的合理性进行评估,针对分组不合理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第三、循证证据总结。带教结束后,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带教效果进行总结,形成循证证据,用于日后带教中的参考。

1.3 观察指标

(1)采用我院自制的实习考核评分量表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考核,具体包括综合职业素质与业务技术,综合职业素质总分40分,业务技术总分60分,设计满分均为100分,业务技术=(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操作成绩)/3 *0.6采用得分制方式进行评分,认定得分越高,成绩越好。综合总评分的计算方法为:综合职业素质+业务技术。于教学结束后由于护理教学负责人共同进行评分。

(2)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实习综合能力评分量表对实习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共包括自学能力、归纳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创作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四部分内容,设计每部分内容满分为100分,采用得分制方式进行评分,认定得分越高,成绩越好。于教学结束后由于护理教学负责人共同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6212fc1b62f0f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01)。

表1 临床考核成绩评分情况统计表

组别(n=例数)

综合职业素质

业务技术

综合评分

对照组(n=45)

24.12±5.44

43.54±5.24

75.06±5.57

观察组(n=45)

34.17±5.62

55.04±4.24

83.74±5.37

T

8.619

11.445

7.526

P

0.001

0.001

0.001

观察组护理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2 护理综合能力评分情况统计表

组别(n=例数)

自学能力

归纳总结能力

发现问题能力

创造性解决能力

对照组(n=45)

71.49±5.21

73.41±5.27

75.02±5.44

73.59±5.27

观察组(n=45)

84.52±5.24

85.67±5.14

87.47±5.24

83.42±5.55

T

11.829

11.172

11.057

8.616

P

0.001

0.001

0.001

0.001

  1. 讨论

个性化带教是充分重视学生个性的一种临床带教模式,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特征开展带教工作,从而促进实现较好的带教效果。个性化带教模式用于急诊科的带教中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学生考评成绩优异,且综合能力较好[3]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各项临床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01);观察组护理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述结果充分提示了个性化带教模式的临床优势。而这一结果与其他临床研究提示的综合考评成绩超过90分(92.34±5.02分)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均充分突出了个性化带教的临床优势[4]

综上,个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建议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叶, 卢桂花, 马海清,等. 个性化目标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11(04):34-36.

[2]雍海荣. 个性化临床护理带教在神经外科ICU中的应用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16):2.

[3]李连伟, 那超, 张可田,等. 个性化带教模式在妇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 2019, 33(7):3.

[4]夏彩金. 探讨个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