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影像科患者心理压力及心理压力应对方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24
/ 2

放射影像科患者心理压力及心理压力应对方式探讨

寇爱双


山西省汾阳医院 山西吕梁汾阳市 032200

摘要:目的:针对放射影像科患者心理压力及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以放射影像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120名患者进入研究,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心理综合护理(观察组,n=60),常规护理(对照组,n=60),以检查配合度为参考标准,针对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患者检查配合度指标对比,总配合度观察组患者98.33%(59/60)高于对照组患者88.33%(53/60),(p<0.05)。结论:对于放射影像科患者,其易受到环境、未知疾病、病情程度等因素的干扰产生心理压力,通过心理综合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患者的检查配合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放射影像科;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应对方式

放射影像科属于综合科室,其涵盖较多的检查内容,例如X线、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由于患者对于检查过程的不了解,可能产生不良情绪因素,例如恐惧、焦虑等,这些因素将影响患者的检查依从性与配合度,进而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导致检查结果的偏差。因此,针对放射影像科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案,对于放射影像科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心理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为重点,纳入放射影像科患者120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21年1月展开分析,以放射影像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120名患者进入研究,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无基础资料差异,组间能够比较(p>0.05):

观察组中(心理综合护理,n=60),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区间22-55岁,平均年龄(35.25±4.06)岁,腹部影像学检查患者18例,心胸影像学检查患者22例,头颈部影像学检查患者20例。

对照组中(常规护理,n=60),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区间24-52岁,平均年龄(35.18±4.12)岁,病程范围6个月-8年,平均病程(6.26±1.45)年,腹部影像学检查患者16例,心胸影像学检查患者23例,头颈部影像学检查患者21例。

1.2方法

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按照检查流程完成检查。

心理综合护理:(1)营造检查环境。为检查患者设立单独隔离的候诊区域,并保持检查室内的清洁干净,根据患者的适应性以及环境温度调整检查室内的温度与湿度适宜,并定期通风换气,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检查环境;(2)健康宣教。在接诊时,应主动热情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将检查流程,检查涉及科室的简单情况以及检查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向患者传达检查安全快捷,对人体伤害较小,辐射量低,且显像剂半衰期短,且无任何副作用反应,并例举相关案例对患者进行说明,使患者了解检查,消除紧张、焦虑甚至抵触情绪,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3)检查过程护理。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检查的需要,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的调整,并在检查过程中以缓和的语态与患者进行交谈,稳定患者情绪,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免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随意乱动而使检查图像模糊甚至失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的配合度。检查的配合度以患者术前准备、药物注射以及上机扫描等项目的配合情况进行评分,主要分为配合、基本配合及不配合三个等级,总分为100分,配合为综合评分≥90分,基本配合为综合评分为70-90分,不配合为综合评分<70分[2]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61eeb3cba1e42_html_1e8dba5d43747fbc.png ”,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检查配合度对比

患者检查配合度指标对比,总配合度观察组患者98.33%(59/60)高于对照组患者88.33%(53/60),(p<0.05)。见表1:

表1检查配合度比较

组别

配合

基本配合

不配合

配合度

观察组(n=60

43(71.67%)

16(26.67%)

1(16,66%)

59(98.33%)

对照组(n=60

38(63.33%)

15(25.00%)

7(11.67%)

53(88.33%)

x2

/

/

/

4.8214

p

/

/

/

0.0281

3讨论

心理压力,是外界因素变化或机体内部状态产生的生理变化、情绪波动的表现。对于放射影像科而言,其作为检查综合科室,需要完成影像成像检查,图像后期处理等多项工作,帮助临床针对患者各身体部位,进行完整、全面、系统化的影像学检查与判断[3],但是,由于患者在就诊环节中,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未知疾病、病情程度等,进而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后续检查,不利于放射影像科工作的顺利开展[4]

本次研究针对放射影像科患者的心理压力展开深入分析,提出了心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改善检查环境,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同时积极针对检查患者进行引导,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减少患者的情绪波动,避免患者自身不良情绪,按照检查要求,顺利完成检查过程,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5]

综上,对于放射影像科患者,其易受到环境、未知疾病、病情程度等因素的干扰产生心理压力,通过心理综合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患者的检查配合度,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陈智慧. 放射影像科患者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7):152-154.

[2]吴丽华,刘洁. 聚焦解决模式对行磁共振检查病人的心理护理作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3):252-254.

[3]张记清,王凤仙,张月英. 心理护理在胸痛患者增强检查中的临床效益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162-165.

[4]米伟. 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成人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和满意度评价[J]. 医药前沿,2020,10(11):205-206.

[5]王榕. 细节护理干预模式对增强CT扫描患者扫描前心理状态影响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9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