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配网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7
/ 2

浅谈配网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李凡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配网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提升设备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提升配网质量。当前,虽然在配网设备管理方面有一套体系,但是该体系存在着一些缺陷,尚待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很好的提升企业效益,不过,该方法在电网企业中应用较少,鉴于此,本文将探讨全生命周期管理在配网中的应用价值,论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以及其在配网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配网、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变化,因此,对于基础建设的需求也空前增长[1]。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便需要打造更高质量的电网,提供更好的电能支撑。其中,设备管理便是提高配网质量的一环,不仅需要注意设备使用期间的维护,也需要注意设备可靠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近些年出现的新概念,不止含有设备管理,还包含资产管理,在管理设备的同时还需关注其价值变化,在整个过程中要重视设备可靠性,还需注重设备的经济性。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当以有效的技术,以及经济组织措施,来完成全生命周期管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优化管理,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分析方法

(一)灰色预测

全生命周期管理分析方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是由我国学者提出,之后其他国家的学者也渐渐开始对其做研究,直至现在,这套方法也是世界领先的分析法,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该方法的应用需要模型、预测等方法实现,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推算产生的。维持配电网络的稳定运行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其中的影响因素较多,如设备腐蚀、出现问题,或者设备老化等。会导致设备腐蚀的原因多样,其中,天气因素就是主要原因,天气变化可以导致设备性能降低,此项也是会对设备寿命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灰色预测建模时需要考虑到以上相关因素,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预测。

  1.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在建模时可利用输出、输入做基础,以期间的非线性数据做建模,进而保证建模质量,其在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变量未来状态时过程较为复杂,而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对其进行十分科学的定量估计。该网络基本构成包括了输入层、输出层,以及隐藏层等三个部分。现如今,该网络模型多数都较为先进[2],使用的为BP模型,此类模型稳定性较高,并且可以对动态数据进行高效、可靠的分析,具有出众的计算能力。因此,在对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时,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进一步提升分析的有效性,对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测。

二、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策略

(一)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小组。

选取具有高专业水平,以及高职业素养的人员,对其再次进行专业培训,然后成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小组,让该小组负责现有设备的维护,并对运行状态进行监管,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高效协调,对设备成本进行统一管理,达到各环节之间的高效衔接,让支出成本达到最优化,延长设备的的使用寿命,并在其使用期间提高运行效率。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配网设备的评价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体系可以对设备的使用寿命预测提供可靠依据,达到对配网的全生命受气管理。在做全生命周期管理时,需对现有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分析,在对资产和资金流动情况进行了解后,再行指标评估,确定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差距,并合理纠正出现的问题,整体提升配网的管理效率,且能做好资金的科学配置[3]。该指标评价体系大体涵盖两点:第一 ,过程性指标,该指标又包括了以下三方面:①规范性指标。该指标主要评估设备的运行有无违规现象;②先进性指标。该指标主要对设备本身及其使用方法的先进性进行评估;③ 及时性指标。该指标对设备运行故障进行评估,观察对运行故障的处理速度和效果。第二 ,结果性评价指标,该指标主要包括安全、综合,及周期、效能等。安全指标,该指标通常评估设备的安全参数,以及故障发生率;综合指标,属于全盘指标,评估设备各项参数,设备的耗能情况,以及线损情况等;周期指标,主要评估设备在全申明周期内产生的全部费用;效能指标,主要包含设备的资产利用率,及能效指数等。以以上指标作为基础,再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得到运行参数,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找出分析数据与既有数据的不同,进一步提升对配网将来运行情况的预测可靠性。 通过对以上两种指标的精确运用全面提升去找你生命周期管理的效率。

  1. 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

如果要完善配网的全生命后期管理系统,并建设好相关的计划和协调机制,那么久需要对信息管理和共享方式进行改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实现:①对信息平台进行提速建设,同时需要对资产管理系统,以及供货商系统等进行完善,为数据分析以及管理提供可靠数据。②之前的信息虽然较为完善,但是并未实现数据共享,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需要促进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达到开放透明的效果,提升数据的收集和反馈效率,避免无谓的时间浪费。③在达成信息共享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明确信息共享的流程,以及涉及的部门,对信息管理进行考核,实现信息共享的安全、有效。

  1. 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机制

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设是长期工程[4],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其系统性、复杂性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才能实现,该项机制的建设需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真正意义在达到管理目标,因此,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有专门的人员组织保障管理机制的建设,并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一步一步做好有效性的改建,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机制应当此功能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在建设的初级阶段,就需要做好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确保能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对每个环节的开展进行指导,保证管理机制的顺利建立。第二,需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现实情况[5],因地制宜,避免全部照搬而忽视现有情况,这样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真正的为管理服务,防止出现对设备的利用率不足,以及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同时,也不会出现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在做体系策划是,需要对自身企业有明确的客观了解,依据技术能力和经济能力做好相关的指标建设,防止盲目的准求高目标,而不顾自身的能力差距,导致过分的资金投入,让企业的投入与收获不能成正比。

【结论】有研究证实,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保证配网的正常运行,也能在科学的数据预测下,提升管理效率,本文分析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分析方法,从而对配网的设备管理全生命周期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策略,做好相关小组的组织、协调,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信息化平台,建立相关内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在未来,若要保证配网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对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深入研究,以此提升对于配网设备的高效管理,促进电力事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亚雄,高崇,曹华珍,等. 配电网全寿命周期可靠性评估和管理问题研究[J]. 电测与仪表,2020,57(13):6-11.

[2] 杜铁钟,朱家迪. 配电网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思路探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1585.

[3] 林玲. 财务管理视角下配网基建项目全周期经济性评价研究[J]. 国际商务财会,2021(5):28-31.

[4] 刘瑞均. 电网企业深化配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J]. 知识经济,2019(23):83-84.

[5] 冷剑.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下的配网可靠性研究[J]. 低碳世界,2018(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