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技术助推农业经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3
/ 2


新型农业技术助推农业经济发展

王胜军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自然资源局 山东滨州 256800

摘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同时,农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国社会稳定有着很大影响。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力度也逐渐加大。但是在新农村背景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性一直得不到发挥,对此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性,就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型农业技术;农业经济

引言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农业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巩固了物质基础,而改革开放的落实则为智慧农业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技术理念,在经济、政策的双重支持下,中国社会主义智慧农业体系逐渐成型。传统农业发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务必重视智慧农业的建设工作。

1物联网技术助推农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国内各领域中的深入渗透,智慧农业的建设更是无法离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持。截至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建设过程中起到积极效用,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最高。众所周知,智慧农业对设备设施及技术理念等多方面的要求较高,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顾名思义,感知层即为用于感知前段信息,主要效用是对农业种植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传输层是对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及传输,实现数据处理的集约化,大大提升了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应用层则是对信息数据的终端处理,对收集信息进行处理与存储,并及时做出属性调整。

1.1借助于系统提供电力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现代节水灌溉体系之中,需要借助于信息节点来开展工作,及时地对电池进行更换,为此在网络进行建设时,需要将供电节能作为立足点,比如说运用太阳能电池板,这既能够确保其有充足的电力作为支持,又能够达成节能目标。并且,可以在系统中应用对于能源消耗量比较小的无线通信模块,进行动态调压,这能够有效地降低对于电力资源的使用,达成节能环保需要。

1.2做好信息查询、分析工作

在对系统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搜集、处理、分析数据信息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信息进行搜集的过程中可以在点位或者是空间中查找,并借助于图表等不同方式进行展示。在系统内,进行数据搜集工作需要对于各个地点做出分析,并明确精度和纬度。在监控计算机收集到信息数据之后,需要运用中心计算机对于地点进行合理安排。

2传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农耕机底部传感技术的应用

农业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完善必须依靠传感技术的应用,才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机械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所以想要农业机械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效果,就必须要有效改良传感器的应用技术,使传感器的性能正常发挥出来,以免影响农业机械的应用过程。在整体农业机械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中,传感器能够有效收集准确的信息数据,为后续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离不开传感器技术的支持。其中,在农用拖拉机和犁耕机利用水平自动控制技术的过程中,对震动点或者液面进行水平控制,以免震动点或者液面随着车体的倾斜而发生变化,通过自动控制技术才能够保持水平位置,所以在农业机械控制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对于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2.2GPS定位技术的应用

在农耕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工作状态的监控效果,需要利用GPS定位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的收集和分析,并有效解决补偿性信息软件的绘制。GPS定位技术的应用能够摆脱由于地区较小和环境因素导致的农业机械控制系统无法发挥出正常效果的现象发生,并且为提高精确程度,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数字补偿。通过实物模型与相关的数学模型制作出精密度更高的数字模型,能够有效提高GPS定位技术的精确程度,满足技术的应用要求,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农业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农业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改善这一情况就需要利用传感器,在收到模拟传输信号时转变A/D,从而使微处理器的效果发挥出来,实现零点漂移。

3节水灌溉技术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然而,水资源短缺现状明显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在整个农业用水中,90%的水资源用于农田灌溉,因此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灌溉效率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技术是以节约水资源为主要特征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家庭劳动配置和增进生计能力实现减贫效应;从生态效益来看,节水灌溉技术能改善社会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应;此外,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经济和技术效应,能够使得玉米增产10kg/亩,胡萝卜增产21%,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尽管农业节水技术的使用可产生正的经济社会效益,但采纳节水农业技术的影响因素多元复杂,包括农业水贫困指数、农产品电商行为、水权制度、节水激励制度、补贴政策、风险认知以及农户的个体和耕地特征。此外,农户还可以通过社会网络缓解资金约束,进而促使农户采纳相关技术。对于农业灌溉效率的测度及如何提高农业灌溉效率,中国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宏观视角来看,2012年全国平均农业水资源效率分别为0.671,农业用水效率提升空间较大,且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从微观视角看来,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的灌溉效率具有差异性,关中地区小麦灌溉效率均值为0.31,西南地区水稻灌溉效率均值为0.1378。从提升路径来看,农户兼业程度、村庄特征、气候变化显著影响农业灌溉效率,技术培训、提高水价、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示范推广均有助于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此外,户主年龄、学历等个体特征和土地规模、耕地质量等经营特征也能影响农业灌溉效率。

4绿色农业技术

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相对较快,然而仍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新型农业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技术都还不够成熟,从而导致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阻碍了种植户的技术应用,长此以往,很多农业种植户就会对技术产生不同程度的误解,使其积极性不断减弱。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绿色农业技术研究,在仔细研究与大量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技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根本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绿色农业技术快速健康发展。此外,相关农业大学应注重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水平,真正为绿色农业发展储备技术性人才,提升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的科学性,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结语

总之,在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发展中,农业技术推广是非常重要。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因此,一定要保证农业技术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延彬.农业机械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传感技术的实践分析[J].南方农业,2017,11(23):98.

[2]李玲,周玉玺.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1):19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