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2
/ 2

白头翁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68例临床观察

刘帮华

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运用白头翁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黏液脓血便、腹痛以及腹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症状,还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白头翁汤;美拉沙秦肠溶片

溃疡性结肠炎是非特异性炎症性的一种肠道疾病,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可合并肠道外表现,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癌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当前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通常以西药为主,包括糖皮质激素、磺胺砒啶类药物等,但是疗效较差,且复发率高。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学上被划分为“肠癖”、“肠风”等范畴,其中白头翁汤具有止痢、解毒以及清热的功效。因此,本文对白头翁汤运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8例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病程4-170个月,平均(53.1±38.2)个月,年龄23-69岁,平均(47.4±13.5)个月,其中14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观察组病程5-171个月,平均(53.4±38.5)个月,年龄24-70岁,平均(47.5±13.6)个月,其中12例为女性、22例为男性。两组的病程、年龄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即口服美拉沙嗪肠溶片,1g/次,每天4次,持续治疗8周。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基本药方为:烫水蛭3g、防风12g、荆芥穗炭12g、木香、败酱草各10g、绵马贯众、黄柏、白头翁各15g、秦皮12g、黄连6g,辩证加减,对于腹痛拒按者,可加入芒硝6g、枳实、大黄炭各10g;对于脓血多者,则加入地榆炭、丹皮以及赤芍各10g;对于里急后重者,则加入枳壳、槟榔以及木香各10g,冷水煎煮,取汁400ml,200ml/次,2次/d,1剂/d。同时,还应该取等量药液对患者进行灌肠,2次/d,早晚各1次,共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评价,包括腹痛、脓血便以及腹泻,总分为0-6分,其中6分为重度,4分为中度,2分为轻度,0分为正常。

1.4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治疗效果:(1)显效。症状消失,且经结肠镜检查,可见无活动性炎症或者粘膜恢复正常;(2)有效。在结肠镜下,可见粘膜的炎症表现较轻,症状改善明显;(3)无效。症状和体征变化不明显或者病情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和X2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有差异。

  1.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疗效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n=34)

12(35.29)

14(41.18)

8(23.53)

26(76.47)

观察组(n=34)

20(58.82)

13(38.24)

1(2.94)

33(97.06)

X2




6.334

P值




<0.05

2.2两组症状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腹痛、腹泻以及黏液脓血便评分均较低,组间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各项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黏液脓血便

腹痛

腹泻

对照组(n=34)

1.57±1.22

1.95±1.23

2.91±1.01

观察组(n=34)

1.01±0.67

1.05±0.71

1.36±0.75

t值

6.383

9.112

5.073

P值

<0.05

<0.05

<0.05

    1. 讨论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当前尚无统一定论,大部分研究认为与环境、遗传、感染以及免疫等诸多因素有关。在现代医学治疗中,主要为抑制肠道炎症,其中比较常见的药物是氨基水杨酸制剂,虽然可以控制病情进展,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诸多不良反应,降低患者耐受性,并且西药价格昂贵,患者接受度不高[2]。中医学上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位在大肠,其基本病机为外邪入侵、表实内虚,作为一种本虚标实之证,治疗通常坚持解毒止痢、清热利湿的基本原则[3]。白头翁汤中的君药为白头翁,其性寒、味苦,具有凉血止痢、清热解毒的功效,并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头翁可以对多糖对肝枯否氏细胞的刺激进行抑制,使IL-6、IL-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分泌降低,从而达到抗炎目的[4]。同时,有文献报道,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免疫异常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而白头翁汤能够使COX-2的合成减少,使IL-4水平升高,对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平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Th17/Treg平衡得以维持,不仅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还可以发挥抗细菌内毒素的功效[5]

    综上所述,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运用白头翁汤加减,不仅能够改善症状,还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乾章,李云,丁原全.白头翁汤加味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热毒炽盛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2):918-922.

    [2]孙晓艳,王锐,吉强,常树勋,张书信.白头翁汤加味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03):366-369.

    [3]杨淑娟,赵庆华,周永志,徐敬江,付凯,王红霞.白头翁汤加减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型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03):331-333.

    [4]张营,林连捷,郑长清.白头翁汤加味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损伤21例[J].河南中医,2015,35(11):2607-2608.

    [5]张云娥,刘瑶.白头翁汤加味配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8例[J].陕西中医,2014,3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