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症状及不同方案治疗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0
/ 2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症状及不同方案治疗的效果观察

张静

北京市仁和医院 老年十七科 102600

摘要:目的 探究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症状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7月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5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氨茶碱治疗,研究组接受氨茶碱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差异不大(p > 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氨茶碱和孟鲁司特钠联合使用的呼吸道内、慢性咳嗽患者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呼吸内科;慢性咳凑;症状;治疗方案,效果观察

咳嗽作为一种防御反射,它能够将呼吸道内的有害因子和分泌物清除掉,在呼吸内科疾病中,咳嗽这一临床症状十分常见。因咳嗽的发生和多种病因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咳嗽,特别是慢性咳嗽容易被忽视,然而剧烈、频繁的咳嗽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7月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5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75例,男39例,女36例,年龄22~83岁,平均(46.51±2.16)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1.04±0.2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支气管炎例43例,其中咳嗽75例,咽部发痒68例,喘息54例,反流患者53例;研究组75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23~82岁,平均(46.61±2.21)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1.10±0.3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3例,支气管炎例42例,其中咳嗽75例,咽部发痒69例,喘息55例,反流患者5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患者存在慢性咳嗽的咳嗽、咽部发痒症状;(2)症状持续时间在2个月及以上;(3)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患者因肺癌、肺结核引起的慢性咳嗽;(2)患者存在恶性肿瘤。

1.2方法

首先,严格检查患者的病历,根据病历情况选择相关检查,如特异性IgE检查、血清总IgE检查、皮肤过敏原检查、外周血嗜酸细胞数、肺通气功能检查、诱导痰细胞学等诊断。根据检查室检查、体检及病史等相关信息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如果还不能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断,应根据患者的鼻咽内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胸部CT检查、鼻窦CT检查、鼻窦x线检查等检查结果建立原因诊断。同时,通过调查表对慢性咳嗽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对调查问卷进行合理设计,将患者的被动吸烟史、个人药物过敏史、家庭哮喘史及呼吸道疾病史等方面的内容全面获取。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茶碱治疗,0.2g/次,3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10mg/次,1次/d。

1.3观察指标

(1)症状评分:对两组患者咳嗽、喘息、反流、咽部发痒症状进行评分,无症状记为0分,轻度症状1分,中度症状2分,重度症状3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重。(2)不良反应:包括易激动、呕吐、失眠、恶心,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以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比较两组咳嗽、喘息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咳嗽、喘息评分无明显差异(咳嗽:t=1.414,P=0.079;喘息:t=0.513,P=0.304),治疗后两组咳嗽、喘息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咳嗽、喘息评分低于对照组(咳嗽:t=18.590,P=0.000;喘息:t=7.447,P=0.000),具体数据:对照组在治疗前咳嗽(n=75)2.21±0.25、喘息(n=54)2.17±0.31;研究组在治疗前咳嗽(n=75)2.25±0.24、喘息(n=55)2.20±0.30。对照组在治疗后咳嗽(n=75)1.24±0.10、喘息(n=54)1.16±0.16、咳嗽(n=75)0.98±0.14、喘息(n=55)0.86±0.25。治疗前对照组t值为28.525、28.581;治疗前研究组t值为38.207、38.664;治疗后对照组P值为0.000、0.000;治疗后研究组p值为0.000、0.000。

2.2比较两组反流、咽部发痒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反流、咽部发痒评分无明显差异(反流:t=1.314,P=0.096;咽部发痒:t=0.858,P=0.196),治疗后两组反流、咽部发痒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反流、咽部发痒评分低于对照组(反流:t=14.255,P=0.000;咽部发痒:t=11.473,P=0.000),两组反流、咽部发痒评分比对(x±s,分)为:对照组治疗前:反流(n=53)2.18±0.24、咽部发痒(n=68)2.15±0.19;研究组治疗前:反流(n=53)2.24±0.23、咽部发痒(n=69)2.18±0.21。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反流(n=53)1.22±0.13、咽部发痒(n=68)1.25±0.17、反流(n=53)0.86±0.13、咽部发痒(n=69)0.92±0.16。治疗前对照组t值为28.525、28.581;治疗前研究组t值为38.207、38.664;治疗前对照组p值为0.000、0.000;治疗后研究组0.000、0.000、0.000。

2.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见表1。

表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n,%)

组别

易激动

呕吐

失眠

恶心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n=75)

1

2

1

1

6.7%

研究组(n=75)

1

1

1

1

5.3%

x2





0.118

P





0.731

3 讨 论

氨茶碱主要作用于小气道,它能够特异性抑制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降低慢环磷酸腺苷的分解能力,从而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扩张支气管,继而发挥平喘作用,氨茶碱还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内流,以及刺激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松弛气道平滑肌,此外氨茶碱还具有抑制炎性介质释放、促进气道纤毛运动、增加呼吸深度、增加气道黏液清除速率等作用,用于慢性咳嗽患者中疗效较佳,但是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氨茶碱治疗慢性咳嗽疗效发挥缓慢,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慢性咳嗽患者的治疗效果,我院考虑将氨茶碱联合孟鲁司特钠共同治疗慢性咳嗽,白三烯是一种炎性介质,主要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释放,其通过与气道内分布的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结合,引起气管收缩、黏液分泌增加,继而导致咳嗽、喘息等症状,而孟鲁司特钠是一种选择性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它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与亲和性,能够阻断气道中半胱氨酸白三烯的效应,通过竞争性抑制炎性因子在气道内的生理效应,缓解咳嗽、喘息等慢性咳嗽症状,促进疾病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氨茶碱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患者的咳嗽、喘息、反流、咽部发痒症状评分显著优于氨茶碱治疗患者,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导致慢性咳嗽发生的病因十分复杂,不仅能够单独存在,还能够合并存在,同时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疾病诊断过程中需要与患者的咳嗽特点有效结合,加强对影响因素和病因的充分了解,从而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促进治疗效果有效提高,同时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通过本文深度研究,茶碱联合孟鲁司特钠用于慢性咳嗽治疗中高效且安全,推荐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杜鹏.关于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病人症状临床治疗的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184.

[2]万诚,许锦泉,王耿介.呼吸内科门诊180例慢性咳嗽病因以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9,37(04):428-431.

[3]曹艳.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临床治疗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2):12+14.

[4]高翠红.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8):133-134.

[5]董学峰,董非.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症状的临床探讨[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08):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