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读,经于思,终于达——小学语文"读思达"教学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始于读 ,经于思 ,终于达——小学语文 "读思达 "教学方法探讨

宋慧红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梅峰小学 351100

摘要:“读思达”教学是指将阅读、思考、表达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该方法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输入学习,同时也强调了发挥其思维能动性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以完成知识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实现不同思维碰撞,为当前小学语文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发展空间。基于此,本文将简要阐述“读思达”的教学内涵,着重提出“读思达”教学的实践应用方法,以为后续语文教学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思达;阅读能力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全面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话题。阅读、思考、表达是学习的三个基本流程,但是三者又是相互融合的,读能引思、思能助达、达能促思。“读思达”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对以往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注重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除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个人情感得以丰富,对其人格的健全和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着重对“读思达”教学相关内容进行论述,以为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提供教学路径。


“读思达”的教学内涵

“读思达”的教学理论自余文森教授提出后备受教育界学者、师生群体等推崇。该教学方法首先需要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充分阅读,加深理解;同时积极思考,实现自我意识的加工与提炼;最后使用语言表达出来。该教学方法是对传统学思维的创新突破,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完成“输入、加工、输出”的学习过程,加深知识掌握程度,并灵活运用[1]。另外,“读思达”教学能够满足现行新课改下学生教学需求,兼具适用性及先进性,为后续实现教学创新提供可能。

“读思达”教学的实践应用方法

(一)优化阅读输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当前的语文教材在词汇量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另外选文中力图今早、尽多的出现高级词汇及句式,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词语视野。例如在六年级《竹节人》一课中,文中“威风凛凛、前功尽弃”等成语较多,通过有目的的阅读,增加学生词汇量。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课程中,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略读,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随后在老师引导下精读,掌握文章中重点词句的学习;课后需要进行拓展阅读,多寻找关于保护地球的文章进行读阅,充分体现“读”的价值。另外通过交流分享、串讲等形式将优秀好词、好句进行深度阅读,通过阅读大量感知词语、句式、篇章,提升小学生阅读顺畅度及阅读速度,激发其阅读原力,强化小学语文要素学习。

(二)重视学科思考,提升学生语文鉴赏能力

语文属于文字语言运用的基础学科之一,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同时也兼具美育的特性,不仅能够增长学生语文理论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其鉴赏能力。语文教育从实质上讲即为以言语为教学媒介,实施人性智慧教育。换句话说,语文教育属于言语智慧教育,通过语文阅读,学生实现对言语的解码、重组与生成。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课程中,在阅读基础上,以“水、森林、生物、大气等资源均可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案例,使学生联想到现实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消极影响,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深刻反思;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地球是如何形成的、有多大、体现“思考”的价值。引导学生分析本篇文章的核心思想,使学生的思维与逻辑与文章所传输的理念相融合,彻底读懂文章,最后才能在学习中与文章的核心思想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帮助学生读懂文章,并掌握相应的文学鉴赏能力。另外在学习六年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程时,鼓励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搜,索鲁迅先生的生平轶事,以当时的背景角度出发,充分研读、剖析文章,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中思考与鉴赏文章中优秀词句及句式的应用,将其作为直观化的语文工具。助力学生加工语言信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及鉴赏能力。

(三)关注表达输出,落实学生言语实践能力

在语文传统教学活动中,听读是口语、书面语的基础输入;说写则是其表达输出[2]。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内化输入的语言描述,以实现更为准确到位的输出。但如果仅停留在提升输入质量的阶段,而无法在输出阶段实现言语实践,则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因此也应着重关注表达输出,并实现输出、输入的良性循环。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通过深度剖析与解读文章观点,同时加上自我理解并提出不同结论,同学间互相交流,最终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肯定优秀观点表达,同时对于存在不足的观点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读思达”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从而实现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创新与超越。不同学生群体由于性格、生长不同存在部分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多元化需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普遍会对新的教学方式充满好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其好奇心理,将其转化为阅读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同时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下培养、强化学生逻辑及表达能力,为其语文能力的持续性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秋萍.以学促教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2021(2020-28):21-22.

  2. 方燕和.初中语文"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J].语文课内外,2020,000(011):308.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度开放课题“‘读思达’教学法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KCX202000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