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电子电工类课程思政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工匠精神融入电子电工类课程思政的探讨

李鑫

南京技师学院 210023

摘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存在志向迷茫、动力不足、观念偏颇、自以为是、不耐挫折、是非不清、急躁冲动等不足,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加强技工学校思政课程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思政当中,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本文以电子电工类专业课程为例,对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思政教学改革, 人生观 ,工匠精神,电工电子技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代青年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青年学生的三观尚未塑造成型,在如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极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因此,作为高校有责任引导学生铸就坚定的理想信念、锤炼高尚的品德,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立德树人做了相关论论述,立德树人,就是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数在14—18岁之间,他们接受着多元化的信息,求知欲增强,自主意识增强,勇于创造,敢于改革。但是技工学校的学生存在志向迷茫、动力不足、观念偏颇、自以为是、不耐挫折、急躁冲动等不足,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从而导致人格缺损。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加强技工学校思政课程教学,立足于学会做人的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从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一、“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思政教学

        工匠精神虽源自传统手工业社会,但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以及智能化生产过程中,它所蕴含的职业价值、行业理念等仍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尤其在今天,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提出,要求各行各业在传承的同时,更加强调创新,二者的结合正体现了工匠精神所提倡的执着、坚持和专注。只有专注于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才有不断解决技术发展问题的土壤和源动力。

      技工学校承载着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的重则,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思政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的专业素质。工匠精神所提倡的敬业、创新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也是社会责任感最真实的写照。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思政育人目标设计

 由于《电工与电子技术》等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度不高,容易忽略专业课程对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建立与之对应的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实现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这对高等教育全面育人效果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1、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

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需培养健全的品格,指引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利用电工电子技术课堂主渠道,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科学精神的塑造,引导学生正确为人和做事,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高地,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培育具有大国工匠精神型人才

 工匠精神是匠人们对自己的作品注重细节、不断改进、追求完美的精神。其包含了工作认真、追求完美、专注和创新等职业素养。《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就是通过不断改进、突破,来提升理论水准,提高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与大国工匠精神课程有着密切的内部关联。工匠精神强调专注,同时也追求突破。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不断的发展,创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5年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同时给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凝练《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大国工匠精神,对激发学生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3、思政教育在课程中融入措施

        电子电工类专业课程实用性较强,简要探讨将工匠精神融入电子电工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方法。如 电路是初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新生对事物敏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特点,可以在课程伊始通过介绍电压、电流量的单位(伏特、安培)引入电学的发展史,通过介绍电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的科学发现或成长经历启发学生对“执着、求真”的工匠精神的探討。例如,介绍法拉第的成长经历,他之所以能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与他“十年一本日记本”的坚持有密切关系。通过这件事,一方面告诉学生在成长道路中有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告诉学生要对科学技术知识大胆探索、细心求证,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塑造对电路分析设计追求至善至美的职业品质。

在专业课堂教学实路中融入思政原素,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在电子电工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思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爱国敬业,言传身教,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才能潜移默化,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32):84-87.

[3]邓兆娟.基于以职业素质为基点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