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疫情期间博物馆“云展览”传播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探讨疫情期间博物馆“云展览”传播效果

习宁

景东县博物馆 云南 普洱 676200

摘要:疫情来临,为了响应防疫要求,大部分博物馆都闭馆,在疫情期间国家文物局强调要加强开展博物馆云展览活动,参考三星堆的云展览方式,景东县博物馆也进行了云展览活动,在此次疫情背景下收益良好,其具有便捷安全,最大程度保护文物,减少人力成本对于文化传播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云展览;传播效果;疫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博物馆,走近历史古迹,了解先辈们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了解文物和历史,节假日“打卡”博物馆逐渐成为新风尚。然而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各地博物馆为确保人员安全陆续通过博物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发出暂时闭馆公告,各大博物馆在春节期间准备推出的文化娱乐活动也被迫取消。

  1. 云展览成为热词

2020年1月,国家文物局迅速组织召开关于文物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专题会议指出:“鼓励各地文物博物馆机构因地制宜开展线上展览展示工作,鼓励利用已有文博数字资源酌情推出网上展览,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服务。”2020年4月,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培育展鼬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举办“云展览”,开展“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以虚拟方式为公众了解文物和历史文化提供便捷、安全的在线服务,丰富隔离期公众的宅家生活。

  1. “云展览”传播模式与方法

2.1“云展览”传播模式

目前常见的“云展览”聚合平台有电脑pc端、手机app端两大类。前者如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国云展”平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云端国博”等,后者如博物馆、缪斯展讯、国宝微展示小程序等。应对疫情影响,中国不少博物馆频出“云”上应对思路。三星堆博物馆的应对让人眼前一亮。去年,三星堆博物馆刚完成综合馆陈列的提升改造,才试运行1天,就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闭馆。为弥补观众没能看到青铜神树、祭山图玉边璋等“蜀宝”的遗憾,三星堆博物馆紧急策划了综合馆线上开幕式和虚拟展览。从红毯签到、入场就座、馆长讲话,到VR参观、语音导览、合影留念,线上开幕式仪式感“爆”满。景东县博物馆也借鉴了这次云展览联合媒体力量、构建传播媒体矩阵。尽量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整合营销,打造博物馆门户网站、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如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等、通讯如微信、QQ等、社交网络如微博、贴吧、豆瓣等、视频网站如哗哩哗哩、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移动APP如抖音、快手、梨视频等,进行云展览宣传。

2.2我馆的传播方式

“云展览”对于博物馆而言是新生事物,观众对于新鲜的展览形式充满好奇,最开始的点击率比较多,但是慢慢地观众热情下降,从长期来看,要想积累一些忠实“粉丝”观众,推动博物馆“云展览”高品质的需求不会改变,“内容为王”理应成为博物馆展览的首要理念,因为大部分观众最初是好奇我馆的藏品,对于远距离的观众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猎奇机会,但是如果只有视频,没有生动有趣的内容,点击量和互动数据就会十分差劲,这也给我们博物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制作新颖、精良、有吸引力的视频,编写合适的有趣的文字介绍,使得我馆员工就业环境受到了挑战。如何快速、有效地帮助观众寻找到需要的信息成为互联网传播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我馆云展览为了适应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开启了幼教教育,这类展览视频常常以小朋友为观众,配音可爱,以为小朋友识字,学习中国文化为目的[1]

  1. “云展览”传播优势

3.1方便快捷,容易入手

“云展览”十分便捷安全,能极大程度地满足观众观展需求,据统计显示,疫情期间8.5万家博物馆曾闭馆,占世界博物馆总数近90%,其中近13%的博物馆可能永久关闭。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疫情期间全国文博机构响应国家文物局的会议精神,迅速组织行动,整合已有馆藏数据资源,利用新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以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载体,将文物和展览搬上“云端”,满足了观众的在线观展需求,延伸了博物馆宣传教育服务功能的触角。开启博物馆服务新业态,扩大受众面,这次疫情期间的线上展览,对传统展览方式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展出方式主要包括网上数字展览、原有实体展的三维虚拟化展示、藏品的数字化解读、网上远程课程的传播等。3D、AI、AR、VR等新科技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了展览的趣味性。多维度展示传播了绚丽多姿的文化遗产,为博物馆开辟了新的展示方式,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展方式和体验,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渠道,扩大了观众受益面,开启了博物馆服务新业态。

3.2保护文物,节约成本

“云展览”能够最大程度保护文物,节约办展成本,相较于传统的线下展览方式,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应运而生的线上“云展览”具有独特的优势。线下展览需要提供展览场地,搭建、租赁展台,搬运和运输文物

[2]。布展人员还牵涉人力成本、国际国内差旅费用。特别展览和临时展览展期较短。线上展览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先进的数字化、可视化、AI技术提供的展示平台,做到时时办展、处处办展。综合利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展览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观众真正置身于博物馆中,360度全方位、多角度地浏览展厅,欣赏文物,学习历史。不仅可以规避因文物搬运和运输带来的文物保护风险,还可以节省场地、布展、设备设施等方面的费用支出,节约办展成本。观众可以反复观看,无须撤展,做到让展览永不落幕。

3.3扩大用户面,指定群体

做到指定传播,互联网时代,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观众表现出“个性化”与“社会化”。“云展览”中,利用大数据统计,观众通过喜欢与不喜欢,统计他们停留的时间,分析出观众喜欢什么内容,就能做到传播的内容与形式能够为个体“量身定做”,针对不同观众,可能运用不同的展览主线或说明文字等,即“窄播化”,也就是“个性化”服务,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观众,在线上展览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或者馆内最大容量限制等,都会使得我们的观众数量减少,一部分渴望来一睹镇馆之宝的观众无法前来,而利用云展览,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进行展览,让更多的爱好者能够观看学到知识。

  1. “云展览”的不足

疫情期间,博物馆“云展览”使广大群众做到了“足不出户、看遍好展”,一些公共教育活动也选择在线上进行,但实物观察、展厅空间、教育氛围等观展感受具有天然的线下属性,“云展览”与实体展览无法相互取代,线上线下联动展览或成为博物馆未来发展常态。这需要博物馆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布局,一方面把握线下展览的实物、实地、实景优势,丰富展览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线下观展和公共教育体验,获取观众口碑;另一方面利用线上展览突破时间和场馆物理空间的优势,扩大宣传范围、拓展传播渠道,吸引互联网用户及年轻人群体的关注度,发挥线上线下各自长处,做到相互补足、双向导流,实现联动发展,多维度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

  1. 结语

目前,我馆的“云展览”在扩大博物馆知名度、拓展博物馆传播途径、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上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引起社会关注,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云展览”的宣传推介渠道以网站、微信为主,整体发力不均,全媒体矩阵尚未构筑成型,影响力比较受限。博物馆的宣传是面向广大群众,在网络传播社交化、娱乐化的发展趋势下,需要把握住观众脉搏,了解新时代大众媒介的使用倾向,利用大数据找出并细分目标受众,对应制定精细化传播策略,通过活跃发声、积极布局,不断提升自身曝光率、关注度、认可度,以提升传播推介成效。

参考文献:

  1. 黎李, 何雅云. 中小学生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的评价与需求研究——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J]. 科技传播, 2020, 12(23):5.

  2. 秦欣欣, 郑媛媛. 新形势下博物馆陈列展览新变化[J]. 山西青年, 2020, 000(01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