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旅游产品开发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3

灵岩寺旅游产品开发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实践研究

朱小乐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立项号: L2021Z07080072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本课题主要从旅游产品的开发、品牌策划结合灵岩寺的历史文化与景区特色,融入现代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灵岩寺的旅游产品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目的是借助灵岩寺众所周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通过现代设计理念,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品牌视觉形象。

【关键词】灵岩寺 旅游产品开发 品牌视觉形象 设计实践


灵岩寺自东晋时期开始修建,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1600多年的辉煌历史,当前属于我国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佛教风景名胜观光游览圣地。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而作为佛教文化载体的寺庙,因其具有民族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传统佛教历史文化的承载,并且其建筑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人文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灵岩寺所坐落的灵岩峪周围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古树成群,与周围的地势地貌相互融合,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佛教修行之所;另一方面,由于灵岩寺底蕴丰厚的佛教历史文化基础,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及佛教信徒对其供奉的香火不断,使得灵岩寺的声名在外,拥有极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寺庙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灵岩寺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也只是处于探索与探讨阶段,至今未曾看到过实际的设计方案,目前尚未有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以灵岩寺为专题进行旅游产品开发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的。本课题主要将旅游产品开发与灵岩寺的文化内涵相结合,目的是为了针对灵岩寺所具有的特殊佛教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根据现代旅游市场产品的需求,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佛教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同时进行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实践,希望达到人们对灵岩寺的文化认知、认同与传播。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主要从旅游产品开发、品牌策划结合灵岩寺的历史文化与景区特色,融入现代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灵岩寺的旅游产品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目的是如何借助灵岩寺众所周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通过现代设计理念,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品牌视觉形象。

(二)研究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尤其是通过旅游的方式,到名胜古迹参观游学,获取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精神世界的满足。与传统旅游行业的发展不同,现代化的旅游行业更加依托于旅游文化本身的内涵特质,因此,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区域旅游文化品牌。灵岩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特质,将其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积极打造优秀的佛教历史文化旅游名片,是促进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举措。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核心是研究灵岩寺的旅游产品开发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探索灵岩寺的旅游产品的设计方法、开发策略与实现的可能性,并设计出有关灵岩寺的文化旅游系列产品的实践方案效果图。其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灵岩寺旅游产品开发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研究背景、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概括;第二部分,作为对灵岩寺旅游产品开发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主体内容,通过对灵岩寺佛学文化与景区特色的认知与解析,深入了解文化旅游产品的相关知识,探讨旅游产品的特点、现状、功能和价值以及开发模式,探讨灵岩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段进行传播,如何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加强本地其他相关旅游资源的深入优化,积极打造一个具有传统佛教文化特色的视觉化旅游形象品牌,提升其核心市场竞争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地方文化旅游发展;第三部分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通过对购买灵岩寺的旅游产品的目标人群分析,开展相关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如梳理、提炼视觉元素,探讨设计程序与关键技术环节,材料技术的应用突破和创新实验,探索多元途径等,尝试性构建灵岩寺的旅游产品设计理论体系,并最终通过实际的设计方案完成相应的分析验证。


三、重要观点

对于灵岩寺的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对其进行视觉化的品牌形象设计,都需要对其具备的综合实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灵岩寺自身的特殊性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独具当地地方特色的重要旅游文化品牌。开发旅游产品要符合当地的特殊文化属性,另外对旅游线路的开发、旅游服务内容创新都要进行多样化的研究,既要符合当地的本土特色,又要迎合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赋予旅游产品更高的文化附加值,并且要区别与国内同质旅游目的地的相似性,突出灵岩寺自身的千年佛教文化历史核心地位。重点是如何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段开发旅游产品,更好的结合丰富的佛教文化和灵岩寺的风景特点进行品牌建设,如何完善和升级灵岩寺的文化资源内涵,以及如何有效地集成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从而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亮点,促进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

灵岩寺的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其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关键要狠抓文化内涵,主要从品牌LOGO、视觉图像、旅游商品内容、包装、视觉效果、文化附加值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基本元素和应用元素的设计严格遵循品牌VI设计原则,使产品视觉形象品牌化,实现人们对灵岩寺的文化认知和传播,更加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促进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及当地旅游业产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不仅从设计艺术的角度探讨灵岩寺的旅游产品开发和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而且以实践的方式设计一系列产品,塑造品牌视觉形象,形成实用的设计方案。

一是品牌构建上,品牌名称还是“灵岩寺”,因为“灵岩寺”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品牌标志对“灵岩寺”三个字进行字体设计,并结合佛像图形进行设计,使整个标志看起来灵动、现代而富有禅意,让人一看到标志便联想到寺院;延展图形采用线描和插画的形式,结合灵岩寺的标志性建筑如辟支塔、千佛殿、墓塔林等与“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五步三泉”等代表性景点以及千年古柏摩顶松、朗公石等进行设计,色彩上选用淡泊素雅的风格与色调,并大面积的应用到产品包装与视觉传达方面,在视觉传达上统一品牌形象,在产品设计上侧重于追求情感因素,善于引导人们发现其产品背后的文化基因,最终实现文化传播与认知。

二是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要借助相关的市场调研资料作为旅游产品研发的理论依据。传统的佛教历史文化旅游胜地的旅游产品往往是以敬香、祈福、祈愿等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要素,这样的旅游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所有旅游群体的实际需求,因此在灵岩寺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打破传统佛教旅游文化的禁锢,注入新的创新思想。旅游产品的开发既要遵循传统文化资源的特色,又要具有现代化旅游消费市场的创业产品,不能以传统市场的摆件、纪念品等作为单一性的旅游产品开发。在进行特色旅游产品研发的时候,要站在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产品的研发内容。针对佛教徒旅游市场、银发市场、非佛教信徒、儿童青少年等,要突出人文关怀和教育意义的旅游产品的研发。例如从一棵树、一株草到一尊佛像、一座建筑,从佛寺造像的外在美到内在的宗教内涵和故事,犹如潺潺的流水,净化、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旅游产品的一部分。

三是应该倡导绿色和健康,让产品体现出现代人认可的环保、低碳等一系列理念,体现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此外,应该创新旅游产品开发体系,丰富景区旅游产品。

比如开发艺术旅游产品,要充分的和灵岩寺被称为“海内第一名塑”的千佛殿彩塑罗汉相结合;开发系列茶产品“禅茶一味”,可以结合刘兰芬的《灵岩寺石刻及其反映的历史》文中所载:“在灵岩寺修禅的释藏师引导下,学禅之人饮茶提神,于是各地所见者竞相效仿,喝茶逐渐成为北方一种风俗习惯”;结合佛家“清净”的思想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及佛教音乐、书籍以及专属的特色旅游文化产品;从保护水资源的角度出发,利用灵岩寺的泉水资源开发专供游客饮用的“灵岩寺矿泉水”;从佛教“素食养生”的角度开发生态养生旅游产品;还可以结合佛学思想与佛教故事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等。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上,可以结合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的学说,从佛教的教育意义着手。例如,从佛教徒客源市场出发设计一款文创产品,文殊笔和普贤笔。文殊菩萨是“智慧”的代表;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是“行”的代表。文殊笔的消费者对象是初三、高三的家长与孩子,希望文殊菩萨给予智慧,顺利升学;普贤笔的消费者对象是相对低年级的家长与孩子,希望普贤菩萨给予行动,“实践”才能成功。文化创意产品也可以从心理疏导的作用利用佛家道具进行设计,例如东方持国天王手中拿着的“琵琶”,代表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强调中庸的文化内涵;;另外,南方增长天王手中拿着的“慧剑”,是“慧剑断烦恼,快刀斩乱麻”之意,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人一定的心理暗示与调适。


五、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和灵魂,文化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开发灵岩寺的文化旅游产品并进行品牌建设,对于加快济南地方文化旅游的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无法衡量的作用。旅游产品品牌视觉形象不仅能够达到人们对区域品牌文化的认知与传播,而且对当地旅游市场产业结构的构建具有较为直接的市场参考价值,以及能够充分有效地促进当地旅游服务体系的全面提升,从而以旅游市场作为经济杠杆撬动本地其他相关行业的经济产业链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兰芬.灵岩寺石刻及其反映的历史[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李海霞.浅析旅游开发中的寺庙文化的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4

[3]张秀红.济南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8

[4]刘肇庆.文化创意产品类型.https://wenku.baidu.com,2016.7

[5]刘余莉.佛教是高度艺术化的社会教育和因果教育.http://www.nmzyw.cn,2019.11

[6]朱肖肖.文化产品的品牌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0

[7]陈思琦.非遗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