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检索中关键词的扩展和分类号的获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专利检索中关键词的扩展和分类号的获取

1王丹 2王彦嫱

1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 2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高效的检索在专利申请的整个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程序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检索在整个审查过程中耗时较多,是审查员的必备技能。实质审查中,针对不同的案件,检索策略会有差异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共通的方式方法。高效、良好、准确的检索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审查效率和质量。本文对专利审查检索中常用的关键词、分类号的选择、扩展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检索;关键词扩展;分类号获取


一、前言

在实质审查中,案件是按照审查领域进行划分的。不同领域的案件,由于技术特点以及区域发展的不同,专利检索的策略差异很大,采用合适的检索策略对于提高检索效率至关重要。但是,针对不同领域的案件,检索的基本策略也存在一些共通之处。

二、检索前的准备

1、了解本审查单元分类号

发明专利是按照审查单元推送至相应审查员的提案系统。每一位审查员都固定的审查单元,负责对应分类号的案件审查。那么,熟知并掌握本领域分类号的特点及内容是每个实质审查审查员的必备技能。

专利申请首先是由分类员进行划分归类,指定相应的分类号。分类员由于受理解、时限,以及其领域、知识容量等的限制,对于专利申请分类的准确性也会有所差异。但是,总的来说,有些分类号的准确性相对较高。比如,A部分生活类领域的分类号,相对于G部物理类的分类号来说,要准确的多。

在此,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掌握本领域分类号特点,建议审查员事先可以对本审查单元内部包括的分类号(具体至小组)下的案件,各挑出一、二百篇进行浏览。通过浏览,在已知相应分类号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案件内容,对本领域的案件有具体形象的把握和领悟。同时,对于已经有一定审查经验的审查员,随着审查数量的积累,往往还会发现,有一些其他非本审查单元的分类号也经常在审查时出现;此时,可以留心观察和记录,将其作为辅助检索的依据。

2、理解发明

目前,实质审查的一般过程大致为:核实发明申请是否符合相关程序规定—确定审查文本—理解发明—确定检索要素—检索—筛选对比文件—撰写审查意见通知书。其中,检索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发明的基础上,虽然根据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但是,为了提高审查效能,在充分理解发明时,仅根据权利要求的内容进行检索往往会有局限性,还可能由于申请人加入说明书的内容而导致证据的不足或者无效;所以,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之前要对案件进行全面的把握和审查,理解发明还需结合说明书的背景技术、具体实施例、说明书附图等内容。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检索之前了解申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确定出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和检索要素,然后就可以确定检索策略,着手进行检索。

三、检索中关键词的扩展和分类号的获取

检索的目的在于找出与申请的主题密切相关或者相关的现有技术中的对比文件,或者找出抵触申请文件和防止重复授权的文件,以确定申请的主题是否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或者是否负荷专利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

实际审查过程中,会有一些申请具有较为突出的检索特点,比如高校/科研院所的申请,可以重点考虑去非专利库进行检索,并结合对申请人/发明人、参考文献等的追踪;比如A部的案件,可以在确定较为准确的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类号进行检索。然而,针对大部分的案件来说,检索还是需要在理解发明的基础上采用分类号结合关键词在专利库中开展。下面总结一些获取分类号,以及对关键词进行组合扩展方法。

1、关键词的扩展

关键词扩展通常包括意义、形式、功能效果和角度上扩展,其中意义和形式上的扩展主要包括进行同义词、上/下位概念、缩写、时态等扩展,而角度上的扩展则主要包括从技术问题、技术效果、功效以及从技术原理等进行扩展。其中,结构类专利采用意义和形式的扩展方式会相对易于实施;方法类专利则采用从技术问题、技术效果、功效以及从技术原理等角度的扩展方式会较好的获取关键词。

实际扩展中,不难发现,这些扩展方式往往需要依赖于检索人员对发明的理解程度,以及检索经验的积累情况。同时,过多繁杂的关键词会影响检索效率,形成较大的检索噪音。在此提供三种借助现有检索工具辅助扩展关键词的方法:

1)S系统—“多功能查询器”

S系统工具栏—“多功能查询器”—“关键词查询”。

其中,查询方式可选择基本词汇、审查员维护词汇或者全部词汇。里面会根据需要扩展的词汇给出能够提供的同义词、上/下位概念、IPC分类号、和/或英文解释。

2)S系统—“检索系统”—“自动检索”

S系统工具栏—“检索系统”—“自动检索”—“干预检索”—“关键词”。

3)Patentics—“扩充”

Patentics工具栏中有一个 “扩充”选项。选择“扩充”—输入“r/关键词”—“搜索”,即可在下方给出推荐的中英文扩展词汇。

2、分类号的获取

1)IPC/CPC分类表查询

首先,确定基本分类位置,根据申请文件给出的分类号、或者利用能够表达技术领域和/或技术手段等的中英文关键字/词,采用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在分类表中查找分类号含义、参见、附注等内容确定基本分类位置。然后,层级查表确定准确分类位置,基于基本分类位置,按照分类等级,层级查找确定准确分类位置。

2)S系统—“分类号查询器”

S系统工具栏—“分类号查询器”。

其中,分类号基本查询中,查询方式包括查询分类号、检索分类号含义(中/英)、以及高级检索三种方式。分类体系包括IPC,UC,ECLA,FI,FT,CPC等分类号。分类号关联查询中,分类体系包括IPC、CPC、FI、UC、ECLA和DC,可实现它们之间的关联,此处仅支持分类号查询,不支持分类号含义查询。

3)S系统—统计查询

首先,在理解发明的基础上,采用能够体现发明构思或关键技术手段的准确的关键词进行简单检索;

然后,对检索结果的IPC/CPC分类号进行统计排序。

检索命令如下:

..mems m2 SS n /IC(对第n个式子的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并存入m2寄存器中)

..li m2(浏览寄存器结果);

或者 ..stat

最后,在分类表中查询相应分类号的含义,确定相应的分类号。

4)S系统—“检索系统”—“自动检索”

S系统工具栏—“检索系统”—“自动检索”—“干预检索”—“关键词”。具体操作为:在关键词栏中输入需要扩展的关键词,点击添加,即可在下方给出推荐的相关分类号。然后,在分类表中查询相应分类号的含义,确定相应的分类号。

5)其他

对于有同族申请或者系列申请的专利,可通过查询同族申请或者系列申请的分类号,进行分类号的扩展以及确定。

同时,可通过浏览S系统自动检索、Patentics给出的相似文件以及检索结果中反复出现的分类号,辅助进行分类号的扩展以及确定。

四、对比文件的筛选

在对比文件筛选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多篇备选,都可以作为评述专利新创性的对比文件,尤其是在评述创造性时,在技术领域、技术问题、技术手段、技术效果上感觉都差不多,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篇作为现有技术作为专利申请的对比文件的问题。此时,建议审查员可以先就其中的一两篇文献,试着进行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撰写。有时候,单纯的分析,还是不够全面透彻,所以可以通过实际的分析撰写,帮助理解分析,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出哪个发明构思最接近,在评述时思路最顺畅。

五、总结

检索在专利申请前的技术查新、专利申请过程的实质审查以及专利申请授权后可能涉及的无效和诉讼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专利审查检索中关键词的扩展、分类号的选择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以供检索人员参考,希望能够对检索效率有所帮助。

(第二作者对本文贡献等同于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