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效果研究

姜自英

隆回县人民医院 湖南 隆回 422200

【摘要】 目的:深入探讨在锁骨骨折内固定中使用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92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对照组共计46例,观察组共计4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的臂丛阻滞麻醉法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所取得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锁骨骨折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5.65%)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4.3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锁骨骨折患者,差异极其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进行内固定的锁骨骨折患者,实施颈丛臂丛阻滞麻醉,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各大医院广泛推荐使用。

【关键词】 丛臂丛阻滞麻醉;锁骨骨折;内固定;麻醉效果


锁骨骨折通常是由于间接的暴力外伤所引发的,患者大多为青壮年男性,临床症状集中体现为肩颈部位的肿胀和剧烈疼痛。当前通常是采用锁骨内固定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安全可靠且效果显著。但是为了尽可能缓解患者在手术中的痛苦,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麻醉措施必须做到位。本次研究选取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92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样本,旨在深入探讨在锁骨骨折内固定中使用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的实际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基本资料和麻醉方法

选取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92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对照组共计46例,观察组共计46例。

1.1 基本资料

对照组:该组男性患者共计32例,女性患者共计14例。年龄不低于26岁且不超过55岁,平均年龄(38.40±5.35)岁。

观察组:该组男性患者共计33例,女性患者共计13例。年龄不低于25岁且不超过54岁,平均年龄(38.41±5.33)岁。

收入标准及排除标准:92例患者均为锁骨骨折且行内固定方式治疗的患者,排除手术耐受力差、伴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

平均年龄、性别分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两组锁骨骨折患者全都不存在明显差异,可以顺利进行有效的实验分析。


1.2 麻醉方法

医护人员需为两组锁骨骨折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实施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且使用镇痛泵展开干预。

观察组:该组锁骨骨折患者使用普通的臂丛阻滞麻醉法进行麻醉。首先展开臂丛麻醉,对患者注射30毫升浓度为0.25%罗哌卡因和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的混合溶液。十分钟之后,可对锁骨骨折患者实施颈丛阻滞,在对皮肤实施常规消毒处理后,选取7号针垂直插入穿刺点,直至C4横突推针些许,注意回抽无血液和空气,再次为患者推注7毫升左右浓度的0.25%罗哌卡因和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的混合溶液。最后,把穿刺针退到颈丛筋膜后,再次注射3毫升罗利合剂。

对照组:该组锁骨骨折患者则实施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医护人员需引导患者取平卧位的手术体位,将头部稍稍偏向对侧。在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之后,选取肌间沟作为穿刺部位,使用7号针头注射剂量为30毫升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的混合溶液。


1.3 麻醉效果判断指标

本次研究对锁骨骨折患者所取得麻醉效果的判断指标主要有两个,分别为麻醉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注射麻醉药的半个小时之后,对手术部位进行针刺以检测麻醉药的阻滞效果。倘若患者完全没有疼痛感,则麻醉效果为优;若患者存在轻微的疼痛感,则麻醉效果为良;若患者存在剧烈疼痛感,那么麻醉效果则为差。麻醉优良率越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则代表麻醉效果越理想。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参与本次探究的锁骨骨折患者的数据资料展开分析。“%”用以表示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结果展开卡方校验,查看数据波动情况。如果P值不超过0.05,代表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麻醉效果对比

从下表1当中可以看出,观察组锁骨骨折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5.65%)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4.3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锁骨骨折患者,差异极其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锁骨骨折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麻醉优良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n=46)

35(76.09)

10(21.74)

观察组(n=46)

44(95.65)*

2(4.35)*

χ2

7.26

6.13

p值

0.01

0.01

*(P<0.05)


3 讨论

锁骨骨折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大约占所有骨折比例的5%~10%左右,患者通常会伴有肿胀、压痛以及皮下瘀血等症状。内固定手术治疗是当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但随着当前医学技术和护理理念的不断进步,患者们对治疗感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中疼痛感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1]

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单纯的臂丛麻醉或者是颈丛麻醉安全性较低,阻滞情况不理想,麻醉效果不尽人意。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在于患者在锁骨发生骨折之后,局部神经会发生出血症状甚至是鞘内水肿,会对麻药在体内的扩散速率产生巨大阻碍。如无法及时镇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因为牵拉等动作出现剧烈不适。而颈丛臂丛阻滞麻醉则能够全面阻滞患者颈部、肩膀部位、锁骨以及上肢的所有的感觉神经,减少了单一阻滞所带来的缺陷,患者在内固定手术过程中几乎感觉不到任何痛苦,麻醉效果极佳[2]

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锁骨骨折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5.65%)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4.3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锁骨骨折患者,差异极其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对进行内固定的锁骨骨折患者,实施颈丛臂丛阻滞麻醉,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各大医院广泛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翠玲.分析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28-29.

[2]王嘉争,肖继,王德明,陶利华.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