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研究进展

王楠

吉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要:目的初步构建老年住院患者高危压力性损伤预防的个案管理护理方案,并探讨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德尔菲法,以奥马哈问题评估及干预系统为框架制定出老年住院患者高危压力性损伤预防个案管理护理方案。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设计法行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方案,分别从实验组干预前后的认知、行为、状况,2组压疮愈合计分量表、Braden评估表、营养风险筛查2002、PI的发生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监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年龄、收入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问题共503个,常见(发生率≥30%)问题有11个。结论个案管理护理方案的构建科学、合理,可分析老年高危PI患者住院期间不同领域的常见护理问题,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动态评价,一定程度上减少PI发生的高危因素,降低PI发生率,改善护理结局。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高危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


  1. 引言

压力性损伤(PI)是因长期卧床受剪切力、摩擦力、压力等引起的局限性损伤,以骨隆突处最为常见,是临床常见的身体衰弱并发症。临床强调加强对老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护理,护理人员根据现有循证证据、指南推荐识别风险,并确定护理措施。本研究通过中国指南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美国指南网、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外数据库或指南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临床指南、临床决策、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明确其推荐级别,进而确定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现总结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选取某三甲医院PI发生率较高的5个科室于2021年5至11月住院且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设计法,将各科室内部患者者按照PI发生的高危因素配对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60岁;(2)入院8h内,Braden评估表评分≤12分;(3)高危因素≥2项:年龄>70岁、有吸烟史、发热、营养不良、水肿、大/小便失禁、使用特殊药物(镇静剂、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血管活性药);(4)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年龄在18~65岁,有基本沟通、理解能力,照护时间≥12h/d;(5)患者与家属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入院时或入院后24h内发生PI;(2)各种原因所致影响PI观察;(3)患者伴有严重认知障碍。退出标准:(1)患者死亡;(2)患者在本院住院时间小于24h;(3)患者或家属不愿继续参与本研究。

  1. 研究方法

干预方式及内容:(1)入院当天:入院24h内,使用个案管理护理记录表评估患者主要护理问题,干预前K-B-S得分。与医生、患者及家属共同选择相应干预措施。如采用多种形式给患者及主要照顾者讲解PI发生的相关知识、照顾方法等,提高其对PI的重视程度,增加其健康知识与照顾能力;(2)入院第4天:再次评估,关注患者相关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价其护理问题的改善程度。评价是否需要调整或继续实施目前干预措施;(3)出院前: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居家照顾情况,拟定包括PI的居家预防、用药、康复等有针对性的出院计划。

(三)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率或描述性方差分析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差异;护理问题干预成效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个案管理干预效果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1. 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共存在护理问题503个,其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发生率≥30%)11个,包括神经-肌肉-骨骼功能、皮肤、个人照顾等,表1。

表1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发生率

问题

n

百分比(%)

神经_肌肉骨骼功能

48

100.00

皮肤

48

100.00

个人照顾

48

1 00.00

照顾

46

95. 83

健康照顾督导

46

95.83

身体活动

46

95.83

器械使用情况

45

93.75

营养

33

68.75

精神健康

30

62.50

药物治疗方案

25

52. 08

循环

18

37.50

患者住院期间,随干预时间延长,除神经-肌肉-骨骼功能和循环的状况评分外,其余护理问题的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P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 PI 发生率的比较

项目

实验组(n=48)

对照组(n=49)

x2

P

发生

3(6.25 )

11(22.45)

4.971

0.026

未发生

46(93.75)

38( 77.55 )



  1. 讨论

老年慢性病的发生率随人口老龄化发展逐渐升高,因病程长长,病种多,反复住院等特点,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国内研究显示,老年住院患者情绪问题发生率高达67.7%,本研究也显示,老年高危P1患者住院期间精神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为62.50%,主要体现在情绪管理困难等。患者可能因疾病加重住院,担心病情变化而出现心理症状。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循环问题的发生率为37.5%,多为静脉血栓和水肿。研究显示,约65%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年龄大于65岁,主要原因有老年人缺乏运动,长期卧床,血液流通不足。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容易伴有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增加了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性。老年人由于心脏生理机能退化,心肌纤维减少,结缔组织增多,心脏功能减弱,血液回流障碍等易发生水肿。静脉血栓与水肿均会减少皮肤及皮下组织供血供氧,从而导致PI的发生。本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对水肿及静脉血栓的认知及行为评分较低,因此在护理时应注重对水肿、静脉血栓发生原因、预防相关知识宣教。本研究显示,随着干预时间延长,患者在循环问题上的认知、行为有所改善,而在状况方面改善甚小。说明短期干预只能改变患者及照顾者对循环问题的认知和照顾行为,需要长期于预、治疗才能使疾病状况得到改变,这与刘晓燕等人的研究相似。患者生理领域的除上述问题外还包括意识、排便功能、泌尿功能、传染/感染情况等问题,在护理时还应对这些问题加强评估与干预。

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老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证据,强调临床应加强对压力性损伤形成风险的评估、识别,根据风险分级确定预防护理措施或治疗方法,以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本研究所得护理证据对应文献来源包括中外数据库或指南网,但国内数据库或指南网占比偏高,且部分文献资料发表时间偏早,护理证据更新及时性难以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一,吴疆,林双宏,王平.三时段护理模式在骨科老年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0):53-56.

[2]笪俊,辛辰,李斗艳,陈琳,杨明莹.老年住院患者高危压力性损伤预防个案管理护理方案的构建及效果评价[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10):17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