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机械制图》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浅谈中职《机械制图》教学

孙振振

安徽省蒙城建筑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安徽 亳州 322500

摘要:根据普通中等技术专业学校《机械制图》的课程实践情况,结合实际课堂经验,对在机械制图课程中使用的教学模式,以及需要坚持的基本教育原则等做了研究。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原则

《机械制图》基础课,是研究绘画与识读机械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的一种学科基础课。它的教育目的与任务是: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学会了阅读和绘画机械图案的知识、基本方式与技能;训练了学员对空间环境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心态。制图课中,对于空间结构分析与想像能力的教学要求为:当收到物象的二维与三维信号之后,进行联想与判断、想像与逻辑推理等逻辑思维活动,判断物象所在空间结构的相对位置与几何形式的能力。所以,本课题教学困难很大,难也难在于学习者难以形成对空间定义和语言机件表示方式的合理选择上。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突破传统教学的系统性、专业化、注重实践性、够用的教学原则,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增加课堂效率呢?这就必须在教育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加以变革与创新,也就是实施创新教育。

一、《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在教育制图课程中利用模型、实体、挂图等直接表象的教育手法,将学习者不轻易了解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复杂视图,更加表象、系统化、直接。使学习者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记住很牢。因此,在组合体的基本形态分析,内容教学过程中,让学习者先看几个简单、典型的基本形态。如长方体、棱柱、梭锥、柱体、圆锥体,通过对比这个形体,了解这种繁杂空间形休所对应的简单视野,从而完成了由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过渡,有助于学习者把繁杂视野分解成简易图形,对认识与绘制组合体视图打下了良好基础。

采用直接教育,学生比较易于掌握投影规则,并了解实际物体和图像相互之间的关联,让投影要素在学习者头脑中树立了生动清晰的印记,从而有效地训练学习者空间思考想象力,从而增强了学习者读图力量,并获得事零点五功倍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育是一门新兴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投射器等多媒体设备,把文本、图形、音频、动漫等声像资源有机整合,并运用于教学之中,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内涵更充实、表现更生动、教学手段更完备、效益更突出。真实的三维空间立体呵和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地揭示、体现了投影显示技术理论、图示方式、绘制技能等等,将一些以传统手段根本无法讲明甚至难以说清楚的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抽象的视频更加直接、形象、生动有趣。优化的教学流程,克服了时限减少而课程太多的问题,有效节省了老师上课看板书的时候,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让语言教学达到最高的效果。如:在讲授"三视图的构成及投影规律"时,用常规的方式教学。很难被学习者所理解,但使用多媒体,就能够把,正投射"的投射基本原理和三视频的"看图方式"有机地融合。另外,将三视图的"生成"及"发展"过程,更生动直接地表现了起来。

二、《机械制图》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指的就是老师上课定义要简洁清晰,语言也必须准确。引文论证必须要实事求是,阐述方法也要恰当。因此,在几何作图时,如果知道近椭圆的长短轴,则通常使用四心法来画接近椭圆,但教学时也要小心不能直接将"近似椭圆"讲成"椭圆";又例如,若二个长不等于的径向与圆锥轴方向正交时,其相贯线是一个闭合的空间曲线图,而为简单作图,常常采用弧线代替,而在定义上又不会说成该相贯线是一个弧线。"理论思维"指的是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利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展开思想教学。如在讲授绪论时,除让学习者明白课程性质、任务、目的及要求之外。并针对社会当前趋势,穿插地开展有关社区发展趋势、职业发展前景、产业机会等相关方面的教育,如此也就可以更强力地影响广大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社会效应。

这一原则,反映了学科技术知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维教育方式的共同统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方法。对课程实行了精心组织、编排与讲授,让学生了解系统的、正确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并根据课程的各个环节,从实践中入手,自觉地对学生开展了思维、道德教育与学科技能课程。把科学研究和文化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寓政治思想教育于课堂当中。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了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学生认知工作过程的普遍规律性。学员的练习是由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过程,是将书本知识逐步转变成实践技能技巧的步骤。因此,贯彻这一原则,学校首先要注意基础理论教学,同时理论知识也要联系实际。《机械制图》是一堂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习者是否应当掌握好基本专业知识。而学习好基本的理论知识,也就是用来指导识图绘制实践,为工业生产服务,即将来到的工业生产一线利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处理现实问题。所以,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实践,对实用性要求强而又体现实用意识的章节如零件测量、装配体测量等内容。

3.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机械制图》的重点问题研究二项主要内容:一是探究将空间物品转化为平面形状的基本规律,如制图;二是探究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空间物体的基本规律,即识图。为贯彻直观性原则,也就是采用具体的物品、模型、挂图展示,并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增加形象生动的话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达到直接感性认识,这是理解所学知识内容的基石与台阶。启发性教学基本原则,具体来说是由于充分调动课堂教师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诱导学习者主动地读书。教师除本身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知道学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在教学时也要循循指导,具有启发性,但不能单纯地灌输。培养每个学生成为认知客观规律的主体,即要求每个学习者在班主任教师指导下,经过自身的独立地思维,逐步地去发掘并了解客观规律,并在主动接受课堂教师的传递知识点的时候,融会沟通,主动思考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中等以上职业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中进行创新教育,需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所无比的优势,同时,学校在使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传播时,也应当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创造力,重视与教师在这之间的协作、互动和人文性,并确保教育信息技术传播的双向性,以确保教师多媒体课件传播进度和学习者思想进度的统一性。这样提高的课堂效益才能落实到实处,在使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时应该"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模式交叉渗透,以入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才能让机械制图的课堂到达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胡建生《机械制图》第1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2]钱可强《机械制图》第2版.北京市:高教出版,二零零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