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

陈彩霞

福州市马尾区医院 福建省 福州市 350015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方法:以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A、B组,分别行常规麻醉和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患者(P<0.05),同时B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也均显著短于A组患者(P<0.05)。结论:B组患者所实施的麻醉方式具有非常显著的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


对于上肢骨折固定手术患者而言,有效的麻醉至关重要,其可以在降低患者疼痛度的基础上避免患者出现过多应激反应,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状。目前,临床对该类患者所实施的麻醉方式通常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阻滞臂丛神经的传导效果,从而完成非常良好的局部镇痛效果[1]。但在该麻醉方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传统定位方式通常为神经刺激器,其不仅会严重影响阻滞效果,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提出,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改进与完善,而本文将针对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行上肢骨折固定术的患者,共计有50例,同时选取年限为2020年9月-2021年9月,并将该50例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男女比13:12,年龄区间21-60岁,平均(40.5±0.5)岁;B组男女比14:11,年龄区间22-61岁,平均(41.5±0.5)岁。由上可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以常规方式对A组患者进行麻醉处理,以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对B组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具体处理方式如下所示:首先,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并标注好肌间位置;然后,在超声探头上涂抹耦合剂,以及将探头频率设置为10Hz,并在完成患者皮肤消毒之后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不同深度的扫描;最后,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于患者臂丛神经部位置入,并注射麻醉药物,麻醉药物的选择为0.25%的罗哌卡因(生产厂家: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193)复合10mg的地佐辛(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29),总剂量为20mL,当超声显示患者臂丛神经被完全覆盖则停止注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之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有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四项,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各个神经的麻醉起效与完善时间,包括有桡神经、中正神经和尺神经。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B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5),具体指标及对应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

SPO2(%)

A组

25

124.35±8.52

69.23±2.45

75.52±3.44

99.36±1.25

B组

25

115.35±3.45

62.28±1.65

66.38±2.16

93.85±1.33

t

-

4.85

5.23

4.55

4.98

P值

-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神经阻滞完善时间对比

B组患者桡神经、中正神经以及尺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95±0.45)min、(3.01±1.25)min和(5.85±1.15)min,均显著短于A组患者的(2.75±0.55)min、(4.25±1.05)min和(7.15±1.45)min,同时B组患者的以上各项神经阻滞完善时间分别为(9.85±1.45)min、(11.05±1.25)min和(13.25±1.15)min,均显著短于A组患者的(11.35±1.55)min、(13.05±1.45)min和(15.35±1.55)min,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骨折患者手术时首选的麻醉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和麻醉效果良好等众多特点。在上肢骨折固定手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患者的意识是保持清醒的状态,所以其往往会因为对手术的恐惧而产生过度的应激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显然这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是较为不利的,为此在进行麻醉处理的时候需要科学选择麻醉药物,以及准确进行麻醉定位和效果观察[2]。首先,麻醉药物的选择需要是罗哌卡因与地佐辛的混合悬液,前者作为常用酰胺类药物具有长效的阻滞作用,后者作为u受体拮抗剂及K受体激动剂,则具有非常良好的镇痛效果[3]。其次,麻醉定位与药物注射需要在超声的引导下精确进行,从而在精确定位与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剂量的基础上,最大化的提升麻醉效果。在此次研究中,B组患者无论是在血流动力学指标上还是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完善时间上均显著优于A组患者,均充分说明了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更为显著的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强,张伟,王燕,等.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20,37(1):10-13.

[2]王丽,朱涤非,涂涛,等.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联合浅全麻对老年上肢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1(5):647-651.

[3]罗斌,吕建瑞,李伟,等.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及对血清VEGF、IL-6、IL-10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3):4531-4534,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