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照护模式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3

整合照护模式在 老年护理中的应用

代莉萍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 探讨整合照护模式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以糖尿病、静疗、伤口造口、营养、老年康复、安宁疗护6个护理专业小组为基础,护理员及志愿者为辅助的整合照护团队为老年科患者提供照护服务,对比前后老年科专业护理服务对象例数、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次数及护士受表扬人数、院内感染发生例数等。结果 整合照护前后,老年科专业护理服务对象例数和患者满意度、护士受表扬人数均持续增加,护理投诉次数院内感染发生例数减少。结论 整合照护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年科护理质量,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就医获得感,也有利于护理学科发展。

关键词:老年护理、护理专业小组、专科护士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2.6%,我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1]。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与日俱增的老年健康服务需求的长久之计,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老年患者具有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常伴随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抵抗力低、意外风险高等特点,健康服务的目的主要为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2]。目前,多学科诊疗团队在临床老年医疗中取得了突出效果,护理作为多学科团队合作成员之一,是老年科健康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各领域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未形成以临床护理问题为主导的整合护理模式。根据我院专科护士发展现状,结合老年科护理需求,建立以临床护理问题为主导、护理专业小组为基础,护理员及志愿者为辅助的整合照护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我院老年科护士共23人,其中主管护师5人、护师9人、护士9人;本科20人,占87.00%,专科3人,占13.00%。医生共12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9人。护理员25人。

参加省级及全国专科护士并取得专科护士证书的有:糖尿病专科护士1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1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1人、老年专科护士2人、安宁疗护2人、营养师1人、康复师1人。

    1. 方法

1.2.1团队组成:整合照护团队包括6个护理专业小组,分别是糖尿病专业小组、静脉治疗专业小组、伤口造口专业小组、营养专业小组、老年康复专业小组、安宁疗护专业小组,主要满足老年患者治疗疾病、控制并发症、保障营养、康复训练、减轻疼痛等专业护理;2个辅助团队分别是护理员团队和志愿者团队,主要负责生活照护、日常锻炼、娱乐兴趣活动等。

1.2.2建立护理专业小组:①分组:采用自愿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原则,由护士自愿选择从事专业类型;护士长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与护士沟通后做细微调整,保证每个专业小组3-4名成员。②选定组长:具有相关专业证书并从事相关专业实践者;经医院考核并取得相关专业从业资格;工作表现优秀、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者;暂时无满足条件者,则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一名后备组长,外送培训取得专科证书及相关从业资格。③人员培训:由院级专科小组负责相应专业小组的培训及工作指导,邀请相关专业临床医学及医技专家进行专业培训。科室内部每个专业小组每月学习一次。④组织管理:护理部对专业小组进行资质授权及工作流程制定与修订,医务科协调与支持,科室护士长负责具体运行管理、问题协调及质量检查,组长负责工作计划、实施、特殊授权操作、工作总结等。

1.2.3护理专业小组具体工作 ①糖尿病专业小组:建立糖尿病患者个案管理档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管理;血糖日常监管尤其异常患者的血糖监控;降糖药及胰岛素正确使用指导;饮食指导与监管,与营养科合作,为特殊患者行饮食计划;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②静脉治疗专业小组:评估患者静脉治疗及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治疗通路;PICC静脉置管、管道维护、并发症监测与处理等。③伤口造口专业小组:负责压疮高危、糖尿病足高危及失禁老年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预防计划,监督检查责任护士每班皮肤评估落实情况;对有压疮、糖尿病足及失禁患者进行伤口及皮肤换药护理,总结复杂疑难伤口治疗护理经验等。④营养专业小组:每一位老年患者入院即由责任护士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营养专业小组督查评估落实情况,并与糖尿病专业小组及营养科合作,共同为营养不良患者制定营养计划。⑤老年康复专业小组:负责监督普通患者“每日一坐”活动的落实情况及安全保障;对特殊患者进行能力评估,制定日常活动计划;对留置肠内营养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及评估,促进患者经口进食能力的恢复;督促长期带尿管及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及盆地肌肉锻炼等;对有特殊康复治疗需求的患者沟通,联系康复科介入干预。⑥安宁疗护专业小组:负责终末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临终关怀计划;终末期及癌痛患者疼痛评估、掌握患者疼痛治疗方案、评估疼痛治疗效果及止痛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干预。

1.2.4 辅助团队的管理:①对护理员统一规范管理,要求所有护理员持证上岗,由科室制定每月专业知识培训并联系相应专业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培训,并对照护质量进行定期检查与考核。②志愿者团队由党办负责管理与对接,科室负责具体照护及活动内容安排、质量评估及服务安全监管。

1.3 效果评价指标:包括专业护理服务工作量及服务效果。专业护理服务工作量主要为各小组负责的专业护理服务对象例数;专业护理服务效果包括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次数及护士受表扬人数、院内感染发生例数。

2 结果

2.1 专业护理服务工作量,见表1。

表1 专业护理服务工作量比较

项目

中心静脉置管

(例)

伤口造口护理(例)

糖尿病健康指导(人次)

康复训练(人次)

个性化营养干预(例)

安宁疗护(例)

2018年

63

59

153

0.8万

0

0

2019年

2020年

186

229

103

150

269

643

1.8万

3.1万

13

69

0

7


2.2 专业护理服务效果,见表2。

表2 专业护理服务效果比较

项目

院内感染例数

患者满意度

护理投诉次数

护士受表扬人次

2018年

18

90.3±3.19

8

2

2019年

2020年

10

3

94.5±3.62

96.3±1.21

3

0

12

16

3 讨论

3.1 整合照护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年科护理质量,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就医获得感

从专业护理服务工作量可以看出,在年住院患者人日数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各专业小组护理工作量明显升高,说明老年患者接受的护理服务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致。老年康复小组负责的“每日一坐”活动,打破常态,让卧床老年患者坐起来;手指操、八段锦等,让不同活动能力级别的患者有相应的康复活动方式,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延缓肢体肌肉萎缩与衰竭;促进患者早日脱掉胃管、尿管,促进患者舒适,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几率,为患者出院后尽早恢复日常生活、回归社会奠定了基础[3]。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采用专业之间的整合照护,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系统、全面的服务,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这与目前多学科合作理念一致[4]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出“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的要求[5]。就医获得感是指人民群众共享医改成果的程度,以及对医改成果的主观感受和满意程度[6]。从2018年开展整合护理服务以来患者满意度及投诉表扬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整合护理模式有利于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

3.2 整合照护模式可以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整合护理不仅让护理在专业深度上可以不断发展与精进,还保障的护理服务的整体性及全方位覆盖,以满足不同患者的照护需求。在整合照护模式实施后,科室护士找到各自工作的重点,并通过深入学习及临床经验累积与总结,其专业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也得到了家属和同事的认可。护士工作的热情得到 极大的提高,申报专科护士培训及外出进修的护士更为主动,人数也明显增加。从患者满意度、投诉及受表扬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整合护理模式下,患者及家属体验到了更为满意的照护服务,这对护理专业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3 整合照护模式的面临的问题

今年来,我国安宁疗护发展较快,但是由于起步晚,其速度与规模与国外相比较为滞后。大部分医疗机构职能在老年科的基础上提供几个安宁疗护床位。目前,法规政策与管理缺失、制度不完善、标准不统一,安宁疗护小组工作推进较为缓慢[7]。由于安宁疗护服务费用成本高于实际收费,为保证服务项目持续运行质量,与其他专业小组相比,安宁疗护工作人员劳动价值被低估,不利于专业发展

[8]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20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2]张鹏俊,张弼,杨泽,等.中国老年健康标准制定现状及思考[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7):737-740.

[3]孟丽,Chan Daniel KY,石婧,等.营养和运动对老年常见健康问题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7):749-751.

[4]李贤华,沈洋,郑战战,等.DRGs在多学科诊疗(MDT)绩效评价[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11):1038一1040.

[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mt 5124174.htm.

[6]朱颖,赵子衿,宋婷,等.基于患者满意度提高多学科门诊就医获得感[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0,27(3):223-226.

[7]杨晶,陈双琴,秦志伟,等.中国老年安宁疗护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1):2458-2463.

[8]曹文群,沈天寒,张瑞云,等.社区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4):43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