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观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2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观的重要性

张帮强

商洛市商州区第三小学 726000

摘要: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是一种系统性的结构。在教学中,它是一个由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组成的循环结构。在今天的教学中,美育发挥着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美育在体育教育中应用广泛,在体育娱乐中体现较多。除了知识的讲解,还包括人体的形象、音乐、动作、节奏等方面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精神美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审美观;重要性

引言

素质教育强调培育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人,这“五育”是并举的,而不是割裂的,教师应将“五育”蕴含在每一门科目的教学中,不能有所偏颇。小学体育课堂是强健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力、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主阵地,也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观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良好心态

小学体育教学要完成教学任务,在体育课中比较枯燥,以讲解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教师示范动作和学生自主锻炼为主。但是,将美育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可以改善这种沉闷的气氛,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可以身心放松,在优美的音乐和放松中缓解压力,同时,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愉快的体验,通过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有助于他们乐观地应对困难。

(二)增强学生体质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较低,很难让全身心参与体育课。在美育中,学生随着音乐节奏,不断调整自己的体形和动作姿势,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保持一致,学生在这一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创造美感,并感受欢乐,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美感被潜在的闪烁所唤醒,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投身于体育活动,这对学生健康的身体发育大有裨益。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观的策略

(一)创新方式,实践为主,素质训练融合审美培养

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发达的,也有不发达的创新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持创新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实践锻炼为重点,将素质培养、体育锻炼和审美素质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实现小学体育的综合教学。传统体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身体训练和专项运动的指导,但这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使体育活动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在素质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同一阶段交替教授几种运动项目。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让学生同时掌握多种运动的运动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运动技能所蕴含的美,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比如在户外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进行完整的设计,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模块,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比如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教师可以分成几个模块。一、运动热身,引导学生在运动前先锻炼肌肉和骨骼,避免运动时拉伤肌肉或损伤关节。二是体育项目的指导和训练,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讲解一两个项目,比如太极拳。教师可以在太极拳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太极拳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之美和“善”之美,有利于学生强身健体,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太极拳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国乐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动中更好地接受美的影响。创新体育锻炼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体育运动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品质。

(二)组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

组织教学是课堂秩序的整顿。上课开始,老师们一定要认真检查课堂秩序、学生情绪、出勤和学习服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快在课堂上形成安静严肃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妥善解决。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美育。组织教学是实现师生和谐情感交流的关键阶段。教师亲切的态度和真诚的关心会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中感到愉悦,将课堂引入一种温暖、轻松、有序的氛围,为教学营造一种审美的情境。有的老师以家长式的威严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到害怕。从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的审美化,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触及体育的审美意识之前,人们可能只看到了体育的热血情怀和竞技精神,却不知道这是一种美的扩散。对美的追求是体育运动的灵魂,这种“美”已经融入到体育运动的每一个动作中,表现在身体形态、运动技术、运动动作等方面。但是小学生对这种美并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正确、熟练、协调、优美的示范能力,力求将每一个动作完美地向学生演示。通过这种示范,可以将体育之美充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自动自发地参与体育运动,追求体育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强调动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优美性,以优美的动作和美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做到形式与精神的有机统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正确、向上的审美观的作用,体育教师应主动培育学生的审美观,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满足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骄豪.小学生体育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韦星星.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分析[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3]叶春辉.小学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审美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