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体育培训行业发展前景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2

“双减”下体育培训行业发展前景的研究

张静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摘要:

“双减”政策的下发使学生课余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增加。少年强,则国强,国家要发展,国民身体素质必然要提高,而教育行业的“内卷”会引发恶性循环,注重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才是未来大计。体育对青少年全面协调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体育培训行业将迎来新发展机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了解到“双减”政策下开展体育培训的现状,分析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体育培训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双减;体育;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格局的大调整,教育观念的革新。减负并不意味着放养教学,学生面临作业多、锻炼和娱乐时间被占用的问题要得到根本解决。“双减”工作无疑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协同减负”[1]。“双减”要求全面从严治理、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这对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堪称是影响巨大,教育机构想在此次改革中生存下来,转型无疑是一种选择。在非学科类浩瀚的细分赛道里,以艺术、体育、科技等为代表的素质教育领域,开始成为众企业争先恐后进军登陆的新海域[2]。国家教育方针强调学生的全面综合性发展,为引导全体青少年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将体育考试纳入到中考,这让老师、家长越来越重视,为体育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增长点。


1体育培训行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要举办超过45000场体育赛事,平均每天超过100场赛事,不断增多的赛事体现着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重视。随着中考体育分值的不断增加,给体育培训行业带来了非常多的生源,双减政策将给体育培训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据央视财经的报道数据显示,“双减”发布以来,体育、 艺术类教培机构新增 3.3万余家,比去年同一时段的增长翻了近一倍[3]。减少课外学科培训后,学生家庭用于体育类培训的资金明显增多,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仅靠学校的体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2 体育培训与学校体育课程相比较

2.1 现阶段体育培训行业发展的优势

虽然学校重视体育活动,但课程内容较单一,师资力量有限,对孩子提高运动技能的作用和时间有限,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得不到延续。体育培训机构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结合其身体发育状态,根据个人体育基础水平的不同,合理制定适合孩子们的训练内容,相比体育课程而言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班或一对一教学,在最大程度保证不会发生运动损伤的同时,能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2.2 现阶段体育培训行业发展的弊端

师资在各个体育项目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体育培训机构都是首要必备条件。近几年在整个行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教练员供不应求、进入门槛低是一个普遍现象[4]。相比之下,学校的师资力量虽然薄弱,但能够保证资质。另一方面,体育培训机构一般为预交费用,有家长担心机构会跑路,“在经济发展与教育提升的大环境下,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育培训市场成长迅速,但随着体育培训机构的申请数量逐渐增多,其资格审批与后期的监管却无法与极速发展的机构申请相匹配。[5]”这就对体育培训机构更加规范有序的运营有着更高要求。


3 体育培训行业发展的意义与思考

3.1 学生层面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意识到体育是提高人生命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与保证,体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学生来说,成长最直接、显然的价值,是身体的正常发育以及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适当的体育运动可直接有效地帮助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与机能的协调性、增强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提高各器官功能、预防眼睛近视等问题[6]。运动还能培养青少年多方面的品质,比如坚韧的毅力、自信乐观和团结协作等各种优秀品质,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培训行业的兴起,使学生在学校的体育学习得到了延续,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更加具备选择性,小班教学与一对一教学使师生间交流练习机会更多,学习更高效。


3.2 家长层面

“双减”政策其直接目的不仅减小了中小学生的学科压力,腾出了课余时间,也减轻了家长的压力。“‘双减’政策下,我们要让家庭教育回归本源,回归到亲子陪伴、言传身教和立德树人上去,让好家风好家教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7]”“家长一定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成才观,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理性确定孩子成长目标。[8]”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磨练意志,“双减”的提出也解放了家长的时间,不少家长选择让孩子走进体育培训课程,家长不仅可以选择交通便利的机构,还可以参与其中,实现亲子互动,并非只是“陪练”,不仅孩子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家长的身体素质也提高了。


3.3 学校层面

“双减”下,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正在逐步普及,但在实施过程当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师资和场地问题,目前我国各级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体育教师缺编情况。因地区不同,学校的师资、场地等条件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学校提供的体育类课后服务质量也就差距较大。许多学科类课外培训因“双减”政策被叫停,而非学科类的体育类培训不仅没有受到影响,甚至一些培训项目火爆到需要家长“抢”名额。比如在中小学生体育培训里,游泳是最热的项目之一,相比学校有限的场地条件,校外游泳俱乐部是家长最好的选择。


4 相关建议:

4.1 实现校内外双向结合

学校可以选择与社会力量合作、发掘利用社会资源,让体育培训机构可以有机会和学校合作,实现校内外的双向结合,“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9]”不仅能提高学校现有体育活动的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协助学校克服体育师资短缺的困难,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但学校要成为主阵地,不能把教育任务一味地推到社会培训机构身上。



4.2 加强体育培训机构规范化

从严整治,“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重点从办学资质、教学计划、办学行为、从教人员、收费情况等方面进行排查。[10]”非学科类培训应当规避学科类培训机构收费不合理、无照无证、虚假宣传、提供服务参差不齐、无效教学等问题,并加强机构运营管理规范化。


4.3 切莫重蹈覆辙

目前体育类培训呈现爆发式增长,但非学科类培训切记不要过于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初衷。“双减”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压力,减缓家长焦虑,增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体育类培训,假如一味寻求经济利益,将会重蹈覆辙学科类培训遇到的问题,不仅学费高昂,还给学生和家长制造焦虑情绪,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绝不能把非学科类培训打造成下一个学科培训。






参考文献:


[1]“双减”,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0):6.

[2]谈书. “双减”政策让素质类培训火了[N]. 重庆商报,2021-09-08(004).

[3]树文,王恒志,周畅,朱翃. “双减”后的体育机会:要“蓝海”不要“红海”[N]. 新华每日电讯,2021-10-14(011).

[4]王镜宇. “双减”之后,体育培训行业能否迎来美好时代[N]. 新华每日电讯,2021-08-24(011).

[5]黄彩霞,杨磊明.湖南省体育培训机构审批及监管困境研究[J].田径,2021(03):71-72.

[6]邢嘉哿.浅谈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意义与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7):181+184.

[7]范一斐.做“儿童友好型”家庭里的“智慧型家长”——“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J].杭州,2021(18):66-67.

[8]刘志贤. 教师家长如何落实“双减”?自治区教育厅有话说[N]. 内蒙古日报(汉),2021-09-24(006).

[9]赵子君. 成都“双减”方案正式出炉 聚焦五大方面 减轻学生负担[N]. 成都日报,2021-09-29(005).

[10]李修国.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着力优化育人环境[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0):7-8.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