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电力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模式探索

曹晓峰

国网吕梁供电公司 山西吕梁 033000

摘要:供电公司以“提升获得电力水平和客户满意度”为目的,秉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以“共”为共识,以“建”为抓手,依托信息化技术,结合乡镇供电所实际情况,打造新时代供电企业与客户互惠互利共享平台,共建村电服务新模式,将社区、村委管理和供电服务相结合,着力推进党建与客户服务的深度融合,切实保障民生用电,彰显“万家灯火、南网情深”品牌形象。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电力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模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扶贫;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模式

引言

电力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服务质量从某种角度来说,能够直接反映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代表整个国家电网的发展水平,因此强调电力扶贫与乡村振兴十分重要。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电力扶贫与乡村振兴上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重视,提升管理及服务数水平。由此可见,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深入研究电力扶贫与乡村振兴,具有极其深远的指导作用。

1研究背景

为确保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惠民生,供电公司紧密联系和处理好政府、企业、客户之间的关系,建立三方协同服务机制,加快电网项目落地,确保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切实解决农村重过载和局部“卡脖子”等问题,满足区域发展用电需求和经济增长用电,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确保用电客户用好电、好用电。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扶贫工作精准度需要提高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蓝图,电网企业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以来,我公司认真落实省公司工作要求,提前完成贫困村三相动力电全覆盖建设任务;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满足新农村建设及易地扶贫搬迁临时施工及永久用电需求;实施农村电网低电压、“卡脖子”问题治理,有效提升了农村电网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但在一些涉及精准扶贫临时项目用电、电力杆线迁移、电网设备增容改造等方面,由于受国网公司项目管理制度及集约化管理要求限制无法实施或实施进度不能满足政府部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扶贫工作的力度和精准度。

2.2配电网建设改造力度需要加强

由于近年农网改造升级资金大部分用于主网构建等,所以,实际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资金非常有限,且受早期农网改造升级标准低的影响,造成各县域配电网薄弱的问题较为突出,低电压、频繁停电等问题尚未得到全面治理,电网建设改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2.3一体化管理成效不明显

在一体化管理推进实施中,由于县公司对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主动并轨、全面融入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体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各专业业务衔接的顺畅度。

3电力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模式探索

3.1优化所内基础设施,完善规章制度

在乡镇供电所管理及服务过程中,想要实现精益管理及优质服务,还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以及完备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管理及服务的整体水平。基于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优化供电所机构设置,结合供电所的客户规模、设备状况及用工置等具体情况,来进行机构和岗位的重新设置,确保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明确,切实提高各项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益,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多方面内容来重新修订各项管理制度,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3.2科学的人才资源配置

首先应当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人才,为供电所管理及服务工作的创新注入新鲜血液,提升管理成效。其次还需要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也就是根据人员的专业技能情况来合理地进行人员分配,确保每一个职工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中发光发热。此外,还需要定期安排相关的培训工作,以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以及管理水平,促使他们将精益管理与优质服务融入一言一行中,切实提升工作效果。

3.3以优质服务为本

首先,着力推进村网共建。全面推广“村网共建、社网共建”乡村民生服务新模式,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的公共服务要素保障体系,推动政府供用电秩序维护权限下放,通过“网协员+电管家”,打造乡村电力服务政企共同体,支撑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供电服务站党支部与村社党组织结对共建,为乡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其次,着力服务机制创新。做好营业厅优化“后半篇”文章。推广“网上国网”,实现供电服务资源最优配置。

3.4以综合能源为媒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以综合能源为媒,统筹推进农村能源开发,引导乡村用能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能源支撑。优化乡村用能结构。打造农村低碳用能系统,开展乡村电气化示范项目试点,推广打造“全电村”“全电农家乐”。因地制宜制定节能改造方案,让农民结合自身需求和承受能力搭配选择,进一步调动农民利用新能源的积极性。优化充电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布局,完善区域服务网络,推进客运车辆的新能源替代,加大旅游景点、公共服务网点充电桩建设布局,更好地服务绿色出行。优化能源供给。通过对多个地区传统工业进行电能替代集中改造,打造“乡村能源站”,推动乡村用能向“结构更环保、保障更可靠、用能更高效、使用更便捷”的方向发展。

3.5建立数字“村电共建”一体化服务标准

制定服务目标,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战斗力,党支部和党员作用更加凸显;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提升客户满意度;有效解决阻工问题,推动电网建设;防范社会人员触电事件发生;防范基层“微腐败”事件发生。建设线下服务点:在村委或社区按照“一体化”的VI识别要求建设服务点,实现“五有”,既有门牌、有服务牌、有办公设施、有宣传栏、有问题处理公示栏)。设置服务监督:在“线上服务群”设置监督号,监督号进入每个群进行工作监管,各分县局检查客户经理开展工作情况可通过监督号进行抽查对话及宣传记录,市局通过抽查监督号进行管控和评估;在“线下服务点”设置“行风监督员”,由村组组长或业主委员会担当工作联络员,针对行风监督员、工作联络员进行年度评价,建立激励机制,更好地推进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电力扶贫与乡村振兴实施以后,供电所可以通过服务点及时收集和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用电需求,抓住新的电量增长点,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为群众节约资金改善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勇,钟铭,叶波,杜明建.为乡村振兴插上电力“翅膀”[J].农电管理,2019(09):51-52.

[2]谭洪恩.电力在乡村振兴中彰显国企中流砥柱作用[N].中国经济时报,2019-09-02(004).

[3]乡村振兴绿色用能[J].农村电工,2019,29(05):2.

[4]李志萍.服务乡村振兴的电网企业“长效扶贫”助农新模式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04):108-109.

[5]陆一凡.贺州供电局:助力乡村振兴守护寿城幸福[J].广西电业,2019(0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