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剖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从“心”出发——剖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黎欢

贵州省 毕节金海湖新区响水乡响水小学 551601


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教育工作也由此迎来了变革,在新课改视域下,要求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除了向学生讲授书本知识内容以外,还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以满足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需求,进一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添砖加瓦。为此,唯有小学语文教师拥有创新思维,适时更新教学方法,才能够突破以往教学模式在应用时的局限性,从而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水平。而主动探究式学习法的出现与应用,有效改善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语文知识的情况,帮助学生成为了知识的灵活运用者,并且还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同时,实现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良好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动探究学习;剖析

引言

新课标的提出,对教育教学工作者制定了全新的标准,强调课堂上要尽可能的将学生的主动探究性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实现接收知识、积累知识进而运用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授课情况来看,仍旧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授课中沿用“教师教、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了主动探究意识,乃至有的学生心生了厌学情绪,从而很难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授课成效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改善这样的现状,小学语文教师纷纷选用了主动探究法,以转变过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课堂主体核心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的用时,让学生从以前课堂上的知识接收者角色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唯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学习状态下感知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益处与魅力。

一、创设课程情境,提升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性

在新课改视域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正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核心地位,换言之,在课堂授课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将自身的引导者、辅导者身份充分体现出来,以提升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性,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从而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水平,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升打好基础。然而,基于小学生天性好动,容易被新颖的事物所影响,为此,教师便可利用这一特征,在课堂授课中依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多类多样新颖的课程情境,以活化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语文知识,从而深入理解语文知识。与此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并不成熟,所以学生们在思想意识方面,很难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价值,尤其是感受不到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基于日常生活展开,让学生能够感知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益处与价值。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授《乌鸦喝水》这一文以后,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感,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那么此时教师便可为学生创设这样的课程情境,即课文内容中提到了这只口渴的乌鸦感觉用石子填满瓶子这种方法太慢,然而它属于一只急性子的乌鸦,为了尽快喝到水,它应该这样做呢?是直接打破瓶子喝水呢?还是重新找一个自己嘴能接触到喝的地方呢?通过创色这样的情境,便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从口渴乌鸦的角度来看,它凭借自己的智慧喝到了足量的水,如果乌鸦直接破瓶子可能只能喝到一点水,很难切实缓解乌鸦的口渴问题,可见,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语文知识、解答语文问题,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剖析和理解语文知识,这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方面必然会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巧设问题,活化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以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授课中,过于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而致使学生在学习中,都在紧随教师的授课节奏,倘若长时间如此,不但会桎梏学生的语文思维,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授课观念、授课思路的基础上,一定要正视学生的主体核心地位,为学生提供多多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感知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益处与了全,从而活化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进而将教师“引导者”身份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授《草原》这一文时,教师便可选用设问法在驱动课程进度,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基于本篇课文中蕴含着很多值得思考的细节问题,这是一篇散文,课文内容中记录着作者在在四十多年前到草原观光时的所见所感,教师可以先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再让同学们带着疑问默读文章。比如文中写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作者笔下的草原为什么“并不茫茫”,但在很多古诗词中却用“天苍苍、野茫茫”来描绘草原的景象呢?另外,本篇课文中写到“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一句当中,为什么先写“翠色欲流”后写“流入云际”呢?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们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大家的探索心理,实现自主思考,让学生能够主动结合课文内容探究相应的问题。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还可以合理布置作业,让大家利用各种媒介来搜集草原上的习俗、活动、美食等,在课上与大家一起分享,以此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生活经验。

三、构建良好学习分析,引导学生自由阐述观点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通常学生在自主学习以后,需要在小组和班级范围内,分享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成果,此时,值得教师注意的是,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不论学生表述对或错,教师都不应盲目否定学生,这样才能够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课上和课下,主动探究语文知识,从而感知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益处与价值,为学生语文素养、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助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授《那个星期天》这一文时,基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表达感情的方式,进而让学生体悟作者一天内心情的变化,了解作者文中使用的写作方式。为此,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画出文中表述“我”心情的语句,然后,让学生分享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描写“我”的心理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以及学生的分析过程,在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时,通过教学语言或身体语言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四、加强家校共育,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

主动探究式学习不同于以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选用的授课方法,而是也需要家长的参与,教师和家长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此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自信,从而强化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通过整合分析主动探究式教学应用成果,得知很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积极的配合主动探究是学习的开展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不自信。学生面对课堂角色忽然的转换出现不适应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是由于过往语文课堂上鼓励式教学的缺失所造成的。很多严厉的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打击是教学,对学生们不完美的答案极力否认,而且即使学生给出了完美的答案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鼓励。倘若长时间如此,就会打消学生们的学习自信,致使学生不能主动探究语文知识。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语文课程活动时,教师和家长要互相配合,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鼓励和培养,这样才可以活化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意识,为学生们语文素养的形成做好铺垫。

为了实现家校共育,提升小学生语文主动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给学生们制定以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自我完成,但是对他们而言又带有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当学生们完成之后,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和家长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时候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防止学生在受到鼓励的时候出现膨胀的心态,所以教师和家长切忌在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盲目时的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鼓励。家长和教师在发现学生们在某方面的不足的时候需要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做探究和学习的时候,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结语

总而言之,重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新课标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这一要求的有效达成,不但可以显著强化学生们的语文能力,而且还可以活化学生的文学素养,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作能力,保障学生全方面素质拓展。

参考文献:

[1]陆娟.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Z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