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编辑的理想成长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论图书编辑的理想成长路径

徐艳

湖北人民出版社综合编辑部 湖北武汉 430070

内容摘要:随着出版行业的发展,图书编辑形成了以案头工作为主的案头编辑、以策划工作为主的策划编辑和二者兼而有之的综合型编辑。编辑应该明确这一点,选择更有利于个人成长的最优路径。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先做好案头工作,夯实职业根基;努力开拓眼界和思路,积极寻求向策划编辑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要抓住转型的黄金期;并向编辑的最高境界——综合型编辑迈进。

关键词:案头编辑 策划编辑 综合型编辑 成长路径


编辑是一份高尚而神圣的职业,然而,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编辑经过较长时间的职业生涯之后能够真切地体验到这种境界。由于经历和修为的不同,每位编辑对职业的领悟也会有不同。有的人认为:编辑就是“为她人做嫁衣裳”,要善于“坐冷板凳”;有的人认为:编辑是“伟大的设计师”;有的人认为:编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种种观念差异的背后,我们也似乎看到了每位编辑存在的社会价值。

我们知道,编辑在成长之路中,会因为学识、性格、追求、努力等等的不同分化成不同的角色,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成长为能够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角色呢?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编辑成长成才的理想路径问题。

随着出版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将编辑划分为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这两种角色,这种模式在国外业界也被广泛采用。在我看来,其实还有一种没有经常被明说但真实存在的“综合型编辑”,只是这种编辑后来很多都走上了领导的工作岗位,而没有参与编辑角色的划分。实践中,出版社很多的重点图书、双效图书均会由综合型编辑来挑大梁,所以,今天我们也要将这种编辑重点提及。

一、做好案头工作,夯实职业根基

从事案头工作是编辑入行必经的过程。它是包括纠错、增删、改写、校订、核红等环节在内的系统工作;是图书编辑日常工作中最基本、最常规的工作;也是编辑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提升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熟悉这项工作对于编辑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通常认为,编辑案头工作就是简单、机械的文字加工,而实际上,案头工作也是一个需要全流程、全方位、多角度严格把关的复杂过程,与图书的出版质量息息相关,非常考验编辑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因此,对于编辑特别是新从业的编辑来说,必须重视案头工作,养成良好的审稿习惯,学会积累和总结,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在审稿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发现书稿中的问题,在出版行业强调“两个底线”的原则下,为保障图书的编校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案头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可能会耗费编辑们的大部分精力。有的编辑经常会深陷其中,时间精力被繁忙的案头工作所挤占而不思转换,久而久之,思维形成定式,行为形成定式,只能长期做案头工作。如果所有的编辑都坚守这种状态,对于编辑的个人成长和价值实现是不利的,对出版社的发展也是不利的。从长远来看,案头工作阶段是编辑生涯的必经阶段但不是最终阶段。编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仅要有综合的知识,还要有综合的能力。身为编辑,既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又要熟悉编辑工作中的技术处理技巧,还要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有时甚至还需要对某种情怀的坚持。作为一名编辑,应该尝试新的挑战,让自己不断晋级,发挥个人更大的价值。

二、努力开拓眼界和思路,向策划编辑转型升级

由于出版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出版物策划创意的竞争,从而使编辑的功能也不仅表现为对作品的选择、搜集、加工和整理上,而且要针对市场的显现或潜在需求,将出版资源转化为社会需要的文化产品。策划编辑就是以对选题进行捕捉,以内容设计和项目运作为主的编辑,它强调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价值发挥。策划编辑是思考型编辑,也是执行型编辑,对编辑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一般要求从事编辑工作两年以上;对行业状况以及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有较准确的把握;拥有丰富的出版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市场调研、策划、设计、公关、谈判及组织管理能力;有经营头脑,具备对成本效益的分析能力,具备对整个出版过程全程策划和监控的能力;善于捕捉市场热点,能够判别来稿的优劣,发现和识别优秀作者资源,思想敏锐;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身为策划编辑,往往需要掌握更多的市场动向、文化动向,并需要对出版活动的具体方案做出设计、决策、监督实施并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出版目标和出版效果一致。从这个角度而言,策划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可能已经超越了“为她人做嫁衣裳”的“幕后服务者”这个定位,并上升到“设计师”的高度,他们的眼光与对选题的把控能力,是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可以赋予作品更多的附加值。从一定意义上说,优秀的策划编辑就是推动文化进程前行的力量,也是一个出版社的灵魂人物。一个编辑,如果不会动脑子、想点子,就不能给读者以更新、更深的东西,更不可能获得作者稳定的支持。对于入行从事一段时间的案头工作之后的编辑而言,应该努力开拓自己的眼界和思路,努力向策划编辑转型。

三、抓住案头编辑向策划编辑转化的黄金期

从前面我们对案头编辑和策划编辑工作的了解来看,案头编辑开始向策划编辑转型的理想时间为从事案头工作两年之后,这段时间,应该是案头编辑开始谋求转型的黄金期。因为经历了两年的案头编辑工作的积累,其对书稿有了一定的把控能力,在与作者打交道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保持着对出版行业的向往和憧憬,这个时候工作起来往往有一股冲劲,是非常便于开展选题策划工作的。如果两年之后还仅仅沉溺于案头工作,不关心市场,不双眼盯着消费者需求和社会需要,不迈出积极主动的一步,形成策划编辑特有的思维方式,不能及时找到选题策划的成就感,就越来越不容易顺利转型了。

此时,编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选题策划工作:第一,迈出市场调研这一关键的一步。市场调研是编辑将目光从案头投向市场、投向选题价值本身的关键一环。考察—比较—分析—思考—总结,让自己的思维和眼界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策划编辑可以历练自己的火眼金睛,培养对选题的敏锐嗅觉。第二,从物色作者开始。作者是某方面的行家里手,是选题的源头,想当好策划编辑就要尽可能地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或者感兴趣的领域,储备更多的作者资源。他/她可能是某本书的作者,也可能是你看中的某篇文章的作者,或者是某方面很有见地的行家。第三,选择自己最关心或者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跟踪或者挖掘。你最关心或者最感兴趣的话题往往是最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点儿,这往往是可以使编辑有激情、有动力并全身心投入书稿打磨和选题打磨的关键。

四、向编辑的最高境界——综合型编辑迈进

案头工作和策划工作都不是编辑职业生涯中的最高境界,实践中,案头编辑和策划编辑两种单向型编辑也是大有人在。有的编辑案头工作做得好,策划能力不行;有的编辑策划工作做得好,案头工作能力存在短板。这些都影响了编辑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两种角色的分离,给实际的编辑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带来了众多的麻烦,既不利于编辑个人成长,又不利于出版社的出版向更高的层级迈进。编辑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二者综而有之,既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深谙案头工作的规则和技巧,对文字有着很好的驾驭和把控能力;又眼界开阔,能够洞察时代呼唤和所需,策划回应时代关切和大众需要的优质选题。对于这两者,他们能拿捏自如。综合型编辑是出版行业里的翘楚,有着极高的人气和威望。一个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往往是靠这样的编辑来支撑的。

综合型编辑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工作积累和执着的个人追求。在成长的过程中,其能力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其间,需要经历很多项目尤其是大型出版项目的历练,在面对挑战时不气馁,主动迎接挑战,并努力达到专家级的水平。熟悉出版运行规律,有着丰富的作者资源积累,能够调动一定的资源来实现项目运作。同时,保有敏锐的选题嗅觉。编辑到了这种境界,职业生涯可以无憾矣!


参考文献:

1.黄沙:《浅谈编辑的案头积累与审稿习惯》,《数码设计》,2020年第18期。

2. 褚蔚:《对图书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分工合作的思考》,《出版参考》,2020年第2期。

3. 王玲玲、莫莉:《浅谈出版过程中策划编辑与文稿编辑工作中的衔接》,《编辑出版》,2014年第2期。

4.康征宇:《论如何提高策划编辑的专业化水平》,《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