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张娜

黑龙江省第二地质勘查院 黑龙江 157020

摘要:水工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作为一项很普通也很重要的工作,主要包含了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三项。水工环可以加快推动科学技术及经济的发展的步伐,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为了推动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我们搭构完善的循环结构,对地质的勘查工作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所以,在进行矿产勘查环节时必须着重水工环勘察工作环节,为资源的开采利用提供有利的保障。另外在开发过程中还要尽量减少危险因素,保证安全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应用

1 加强水工环地质勘察的现实意义
  根据水工环地质勘查的特征,要提升地质勘查的力度,关注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地质环境的具体情况。在现实的勘察工作中,勘查人员需要结合初步测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体的分析和研究。在初步的测量工作中,应用的精度相对偏低,所以需要将相关数据全面录入到相应的表格中。在初步的设计环节,电算法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地质地貌进行数据的准确分析,从而实现数据的快速分享。在技术设计环节,需要通过数据的详细分析,对该区域的地下水情况进行科学勘察。

2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具体情况

2.1 TEM技术

TEM技术以电磁波的具体变化情况为基础,借助涡流出现时间的长短和电磁波传递时引起涡流现象的平率来全面分析地质勘测情况的一种技术。如今,我国对该技术的使用时间已经十年有余,但是对于该技术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金属矿勘探工作中。由于TEM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发射电磁波,而地下存在电磁场,电磁场在和电磁波进行碰撞的过程中产生烟圈效应,工作人员详细分析烟圈效应以后,发现了磁场变化的潜在规律,为今后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夯实了基础。

2.2 GPS技术

将GPS技术应用到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不仅有效减少了勘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勘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大大增加了所获取信息的精准性。目前,我国GPS技术的发展水平比较先进,彻底的摆脱了过去的工作形式,使转移信号发射点和卫星定位等技术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能够使用三颗以上的卫星来定位地面接收机的坐标和位置,通过定位系统进行测距。

2.3 GPR技术

GPR技术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雷达探测技术,借助高频脉冲波的反射作用完成目标体的探测,应用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该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先将电磁波发射出去,电磁波在遇到地下介质以后,就会产生反射作用,地面接收器在接收到反射信息后,对其实施详细的分析,同时借助电磁反射的辐射和频率来获取相关的各项信息,从而使勘探的目标得以全面的实现。

2.4 PTK技术

PTK技术是降低卫星数据误差和载波相位测量误差的一种先进技术,从PTK技术应用实践过程来看,该技术能够将数据误差降低到厘米级。PTK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位置差分、相位差分以及位距差分。PTK技术主要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及地质灾害勘探等领域中,其对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有着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

2.5 RS技术

RS技术也被称之为是遥感技术,在所有的地质勘察技术中该技术占据着核心位置,借助多维空间来对电磁波信息实施接受,使用信息扫描、摄像和传输处理技术来识别和探测各类现象和物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RS遥感技术逐渐的朝着多源遥感的方向发展,显著的提升了其分辨率和成像质量。

3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GPS勘察技术的应用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在当下越来越具有现代化的特征,GPS勘察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也是当下比较先进的技术,经由GPS勘察技术,所获得的位置信息可以给海陆空提供实时、全天候的导航服务。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GPS技术应用,不仅可以减小外部因素对勘察流程的干扰,更可以实现高效勘察,获得准确的勘察信息。当然,勘察工作进行中,现场的水文分布、环境污染和地质危害均可以被GPS技术所检测到,整个地质勘察工作中的数据传输便捷,且准确度高。

3.2 电法技术的应用

3.2.1 高密电法

电法技术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又可以细分为多种的技术,高密电法作为其中的一种,在具体的勘察工作进行时主要采取的是列阵式勘测方法,经由科学勘测,也就可以对勘察现场的地质地形等基本情况加以勘测,整个勘测操作相对简单。就当下我国的地质勘察的现状来看,利用高密度法开展的地质勘察项目非常多,为提升整体的勘察结果,需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来辅助勘测工作的进行,保持部分勘测工作的自动化进行。

3.2.2 激化法

激化法在应用于地质勘察工作中时,主要是通过对现场岩石和矿石等基本材料的激化,经由岩石和矿石内部结构的变化差异分析来进行现场信息的准确把握,获得准确的勘察结果。现阶段的水工环地质勘察中,激化法更多地用在水资源检测、矿石检测方面,具体的检测过程中,应加强检测流程的科学管理。

3.3 GPR地质雷达

GPR是就是地质雷达技术,在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中,利用106~109Hz区间内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地下介质的具体分布,从而获得地质勘察结果。具体的勘察原理如下: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接收返回到地面的电磁波,根据这一过程来进行电磁波波形、振幅等的精准测算,在这些基础上就可以准确判定地下空间的位置、结构和形态、埋藏深度等基本信息,最终生成数据绘图。现阶段虽然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包含了多种的勘察技术,但GPR地质勘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技术,在一些老城区改造、废旧建筑的地下水探测中,一般更适宜选用这种勘察技术。

3.4 瞬变电磁技术的应用

瞬变电磁技术并不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该技术就已然出现且被应用在航空组织探测中,随后在此基础上,人们逐步意识到了这一勘探技术的优势,逐步将该技术扩展到了金属矿产资源勘探、环境和工程领域。根据瞬变电磁技术的应用原理:在回线协同作用下,向地下发送脉冲电磁波一次,并在该间歇时间段内进行二次涡流场的观测,一旦地下存在有电性不均匀质体的分布,就可以在间歇时间段内及时观测到异常的二次场或者不均匀体所引起的涡流场。一般条件下,地下介质与传播时间等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当传播时间相对较长的情况下,瞬变电磁技术所发出的电磁场也会同步受到影响,使得电磁场向深部扩展,出现倾斜锥面,这一现象就是烟圈效应,为发挥瞬变电磁技术的优势,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应准确应用瞬变电磁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烟圈效应。

3.5 RTK技术的应用

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相应信息的动态化检测,具体的技术应用过程中,需在基准台上进行信号接收装置的布设,但在信息采集和获取的过程中,并非只在基准台上完成,也可以通过流动台来进行信号的接收,这些信号接收可以保障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当接收到了相应的信息以后,专业人员需对基准台和流动台所接收到的数据加以全面对比,掌握二者之间的差值,最后利用无线来完成相应的数据传输,当这些差值信息传输到流动站以后,也就可以得到更为完整、准确的勘察数据和信息。水工环地质勘察中,RTK是一种关键的勘察技术,在利用该技术开展勘察任务时,操作相对简单,且应用效果良好,这些优势使得其在地质勘察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未来将有着更大的应用范围和发展潜力。

结束语
  总之,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工环的地质检测技术以及设备不断发展,提升勘测的效果、速度、准确率。伴随着各新型技术的大力应用,使得在实际地质勘察期间,勘察过程更加的简单化,勘察时间被缩短,为我国各个领域的勘察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孟令辉,李亚冬.基于环境保护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探析策略[J].环境与发展,2018,30(09):73-74.
  [2]伊胜楠.基于环境保护探析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策略[J].环境与发展,2018,30(09):203-204.
  [3]崔媛媛,汪丽.环境保护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30(09):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