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创作漫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摄影创作漫谈

邓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数码摄影的普及,使摄影的入门门槛变得非常低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加入到了摄影创作的行列,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摄影教育,却有很丰富的拍摄经历的。本文针对他们在创作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析了选择拍摄点、突出主体、控制景深、调整透视、正确曝光等几个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在确定主题及控制影像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摄影创作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摄影创作;主题;景深;透视;正确曝光


摄影创作,是摄影者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摄影的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从而塑造艺术形象,创作摄影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在自动化摄影器材普及的今天,很多没有接受过摄影教育的爱好者加入到了摄影创作的行列。虽然知道创作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制,理想的摄影作品不是按下快门就能得到的,但是,如何才能把自己的社会理想、审美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爱憎评价融入到画面中,却困扰了他们中的不少人。

其实,摄影创作并不神秘,对于有丰富的拍摄经验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只要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就有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1 要有主体意识

随意按快门盲目拍摄,致使画面主体缺失,是摄影创作中常见的问题。

主题是摄影者要表达的思想,好的摄影作品要有明确的主题。在摄影创作中,摄影者要有主题的意识,并且贯穿于创作的始终。按下快门前,摄影者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 确定拍摄点。

一般来说,刚面对纷繁的拍摄场景时是没有拍摄主题的,需要用摄影的眼光去发现。

摄影者从取景器的矩形框观看事物时,所处的方位变化就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其中有美感、很独特、富有意蕴的某个局部才会打动摄影者,引起摄影者对其审视,在有了一定认识后,才会形成拍摄的主题。

观看的方位就是拍摄点,它是由拍摄距离、高度和方向确定的。常言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确定拍摄点在形成主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择拍摄点是一个细致的工作,要经过上、下、左、右、前、后的多次对比、仔细琢磨,才能发现被拍摄对象最美、最具表现力的一面,使构思更加成熟,使创意更加完善。

对确定拍摄点的意义认识不足,不愿意为此多付出精力,是不少摄影者的通病,对创作有深度的作品非常不利。

第二、以恰当的构图形式凸显主体。

摄影作品的主题是通过画面中的多个元素表达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叫做主体,其余的部分叫陪体。在摄影中,要运用镜头的成像特性和造型手段合理地布局画面中的元素,才能使主体突出,使主题更加鲜明。

要让观众从作品中领悟到摄影者对事物的感悟,摄影者一定要站在观众的角度,以观众的眼光思考画面的布局。

人们观看摄影作品时是有一定的视觉规律的,在眼睛对画面的扫视过程中,具有如占有比较大面积、位于画面中央、与背景存在虚实对比、处于黄金分割线和分割点上、被较明显的几何图案型物体框住、在能引导人们视线的线条状结构上、与周围物体颜色和明暗的差别较大等特点的元素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构图时要充分利用拍摄现场的这些结构形态,使主体凸显出来。

说到摄影构图,很多摄影者都能说出九宫格构图、对角线构图、曲线构图、对称式构图、框架式构图、引导线构图等构图形式,但是,不少摄影者对构图形式的理解比较片面,只看到了它们能使画面比较活泼优美的一面,而忽视了对人们视觉的影响。

对于有志于进行摄影创作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学习一点视觉心理的知识,在拍摄中就不会生搬硬套构图形式,避免产生诸如主体位置安排不当,使陪体喧宾夺主,让观众误解摄影者创作意图之类的问题。


2 要增强控制影像的能力

虽然数码摄影器材的自动功能已经很强大了,但是,现在还不具备与摄影者进行交互的能力,不能按照摄影者的所思所想形成影像画面,同时,“自动”不是万能的,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因此,在摄影创作中,摄影者还应该有比较强的影像控制能力。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以下几种能力应该具备。

第一、控制景深的能力。

景深的深浅不同,有时可使主体更加突出,有时会使画面更具有深度感、层次感,为画面增添想象的余地,使画面更具魅力。

受不严谨的书籍和媒体的影响,对景深理解有误的人不少。“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拍摄距离近景深小,拍摄距离远景深大”这一景深规律是有问题的,经不起实验的检验。例如,当相机装上50毫米的镜头,光圈设定为f/16,对焦在相距2米的物体上时的景深,明显比光圈为f/4,对焦在5米处时的景深小,与规律不相符。

景深与镜头的光圈、焦距和拍摄的距离之间存在着以下的近似关系:

61a72108de40e_html_8977f6f4a8e11313.gif

(其中ΔL代表景深,F是光圈系数,δ是与画幅相关的常数,L是拍摄距离,f是焦距值)

虽然这个近似公式不能用来计算景深的实际值,但我们可用它进行定性的分析。

从近似公式我们可以看到,景深与对其有影响的三个因素不是都成正比或反比关系的;景深的大小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某个因素的变化只能使景深有变大或变小的趋势;上面的景深规律必须加上“在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中的另两个因素不变时”的限制语,结论才是正确的。

对景深有了正确的认识,控制景深就有了理论基础,在创作中配合影像回放的功能,就可以通过及时调整参数,使景深符合创意。

  1. 调整镜头透视。

变焦镜头是数码摄影创作中广泛使用的镜头,因其焦距可变,能给摄影创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为了使主体在画面中有恰当的大小,使用变焦镜头时只要转动一下变焦环就可以了,而使用定焦距镜头时,则需要摄影者迈开双脚前后挪动位置。看似只是方法不同,殊不知,画面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主体与周围其他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是一样,即透视关系发生了变化。

透视是非常重要的摄影语言,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氛围,通过调整透视,能使二维平面的照片看上去有立体感、空间感。

镜头透视是使用变焦镜头时要特别重视的问题,两条重要的镜头透视规律必须谨记:

一、焦距不同的镜头,从不同的视点拍摄,在使影像放大率相同的情况下,透视效果悬殊;

二、焦距不同的镜头,在视点位置相同的情况下拍摄同一物体,其影像在透视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有成像大小的不同和拍摄范围的宽窄之分。

因此,在创作时,不要随意通过变焦代替改变拍摄距离,也不要指望不挪动位置,仅通过变焦拍出压缩距离、拉伸空间的画面效果。

第三、正确曝光的能力。

人们习惯将符合摄影者创意的曝光叫正确曝光,将能真实还原景物原貌的曝光叫准确曝光。

自动曝光功能的出现,使众多曾经畏惧手动曝光的人有了迈入摄影门槛的勇气。自动曝光是摄影者使用频率最高,但也是遭摄影者诟病最多的自动功能,因为这一自动功能常常难以准确曝光,更别说正确曝光了。

自动曝光问题出现的症结是测光装置不能识别拍摄对象。不管是点测光、重点测光还是分区测光,测光装置都“认为”测量范围内的物体反光率都是18%,彩色物体如此、黑白物体如此,明亮的物体如此、晦暗的物体如此,若按照它提供的曝光值拍摄,画面上被测量的部分的反光率也是18%,因此,出现雪发灰、煤不黑,鲜艳的花朵黯然失色的问题就在情理之中了。

解决曝光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规律被形象地总结为“白加黑减”,这是进行曝光补偿的基本指导原则。

从取景器看过去,如果景物中处于测光范围内的物体的反光率高于18%,这部分会显得比较“白”,那么,需要进行一定量的正补偿,在测光值的基础上增加曝光,才能使画面接近景物的真实形象,反之则进行负补偿。

自动曝光只有配合补偿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多练习通过对不同物体测光、补偿得到准确曝光的画面,是提高影像控制能力的必经之路。有了准确曝光的基础,进行正确曝光就容易了。


摄影是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创作的艺术,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来说,每天从各种媒体观摩摄影作品就是很好的艺术熏陶,只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弥补一些摄影知识的不足,平时多思考、勤练习,就有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颜志刚.摄影技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

[2]刘宽新.数码影像专业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3]彭国平.大学摄影基础教程[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

[4]徐国兴.摄影技术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钱元凯.摄影光学与镜头[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