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筑师负责制的“形”与“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30
/ 2

香港建筑师负责制的“形”与“神”

杜智妍

景森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50


摘要:文章结合内地和香港不同的发展体制和从业经验,揭示香港建筑师负责制“形制”背后的内涵,及如何将其“移植”到国内,使其真正“活起来”,从而促进制度改革,使中国建筑师终以文化自信跻身世界卓越建筑师行列。

关键词:建筑师负责制 项目决策 可行性调查研究


香港与广东一河之隔,虽体制不同,但民间交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未曾间断。笔者从小成长于斯对此深有体会:1990年便在广州住上由香港建筑师设计的高层电梯洋房;在国企从事建筑设计十余年,取得一级注册建筑师后适逢其会到香港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与香港及世界各国建筑师融汇交流,从中汲取他们宝贵的设计创作经验。2019年返回内地发展,得悉内地拟在若干地区试行以香港建筑师全过程工程咨询为蓝本的建筑师负责制。

笔者敏锐地觉察到:这一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必先弄清其制度“形制”背后本质的内涵,取其“精髓”而非模仿其“形式”,方能使内地建筑师走上真正具中国特色的独立自创之路。而背靠内地、富于实干与开拓精神的香港建筑师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智囊作用。笔者以亲身经历向内地同行剖析,如何将香港建筑师负责制的“灵魂”注入内地的“体制”,发挥其中国特色的作用。

  1. 香港建筑师负责制的发展起源

据记载,香港的建筑制度脱胎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行会制度,建筑师要经营业务,须成为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或注册建筑师。在英殖民管治的影响下,香港建筑师只有两条路:一是经考核进入房屋署、屋宇署两个政府部门,负责设计香港公共住宅和公共、市政建筑;二是自己开业承接私人楼宇、私人地皮开发等项目。经营范围上,前者类似内地的国营设计院,而后者类似民营设计院。

但由于殖民的关系,港英政府部门的职位大多被洋人霸占,华人建筑师想要有所作为,必先从私人事务所做起,并不得不在自由主导的市场经济中和其他洋人建筑师展开激烈竞争。电影《叶问2》所反映的华洋武师之争放到香港其他领域如建筑业,也极能引发共鸣。

建筑师和武师一样,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里,属于以脑力或技艺营生的小手工业者,或称小资产阶级。在上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席卷下,国内部分建筑师因意识形态的分歧在1949年后陆续移民港台,据记载有87人移台,67人移港。这些拥有丰富经验的行业翘楚为战后香港重建带来重要贡献,在建筑市场上亦与洋人建筑师分庭抗礼。

香港建筑师之所以发展成为传说中建筑业界的“全能选手”,全靠他们精明的头脑、实干的精神以及心系社群的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具有比当时的资本家超前的土地投资意识。建筑师凭借其对土地利用的前瞻性以及对整个建造行业超强的组织能力,使当年投资土地的资本家不断扩张成为后来垄断香港地产的几大家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

可见,这是行会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充分的自由竞争下形成的必然结果,华人建筑师凭借勤奋聪慧开拓了一条自主更生的“狮子山”之路。但建筑师的社会地位却应了马克思的预言日益下降,皆因建筑师的智慧结晶被资本家收割后,全方位的意识落后令他们陷入被动的困境,日益沦为地产商的“绘图工”。

香港建筑师这种全程服务负责制的超前智慧将走向何方?笔者大胆预言:这种从个体小作坊逐渐发展为社会化大分工的模式只有进化到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这就是中国引入建筑师负责制的必然趋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项改革将会发挥建筑师团队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前提是我们必须重视并认真学习香港建筑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尤其要取其精髓,将其转为自己的“内功”,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抄作业”。

  1. 香港建筑师全程服务的“形”与“神”

香港建筑师学会内地事务部谭国治副主席把香港建筑师全程服务分为六个阶段,这与曾坚早在1984年提出的“七步走”大同小异。及至2019年由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组织编写的《粤港澳大湾区建筑师负责制指引》征求意见稿则在此基础上扩充为三阶段16小项,包括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其中笔者认为决策阶段的7小项尤为重中之重,可视为负责制的“灵魂之钥”。

笔者先在P公司某设计部负责设计前期工作,包括概念性规划、商业策划、城市设计、交通规划等。香港建筑师对设计前期工作的重视程度令笔者大开眼界,他们往往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做资料搜集及方案比选工作,大至当地人文历史、建筑特色、居民行为习惯、消费水平等,小至地块高程、周边建筑群现状及未来规划、周边道路车流量及车行出入等,事无巨细均做详细调研。新手建筑师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了解地形地貌及各种资讯,董事及主创建筑师更亲临现场,甚至走街串巷感受当地民情民风。然后召集设计团队共同讨论,头脑风暴各种可行方案,以电脑模型甚至一定比例的草模来比选。尤对超高层综合体建筑更为重视,有些方案往往在前期策划概念性设计时就流掉,能论证落实的方案则早已经过千锤百炼才进入正式的方案阶段。

后在L公司某项目部负责项目总建筑师的工作,这一工作难度则更富有挑战,需代表业主每天处理项目中十多个合作单位的设计交接,包括幕墙、建筑、结构、园林、交通、人防、机电设备、施工队、监理、招标、造价等。各设计团队发来的图纸,建筑师皆需仔细核对其中冲突性、结构可行性、综合管线等,并提出合理化修改意见;更需就业主提出多变的运营需求论证后期拆改方案;优化整个建设过程各种环节的统筹搭接,争取最优流程和节时省力。这一切工作在项目规划报建阶段已有条不紊地进行,建筑师的头脑需像一台精密仪器运转一样方可应对这些千头万绪。

笔者由此对香港建筑师负责制的内涵有三点感悟:

  1. 重视实地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出真知,此言非虚,且调查工作十分细致认真,不流于形式。

  2. 注重团队智慧,热衷集思广益论证方案,尊重每一个发言意见。在此氛围带动下,新手建筑师也能逐渐训练成思维敏捷的解决问题高手。

  3. 视觉前瞻性和时间统筹力,环环相扣,决策时就考虑到实施,实施时已顾及到运营,在项目正式开工前已把它建成几十年内可能出现的境况反复演练过千万遍。

  1. 如何将香港的“神”移植到内地的“形”

可见,香港建筑师这套全过程服务负责制是在和洋人的角力下“真刀真枪”实干出来的。他们除了在设计管理上糅合英式以专业划分和美式以阶段分工的优点,更关键的是在同为华人的背景下他们更愿意与施工承建商“抱团合作”,这使他们在实干中更能把设计理念融入具体工程中,并逐渐摸索出一套自有的设计思维体系,小到建筑单体大至城市规划,无论多复杂的项目,皆能万变不离其宗。

而内地建筑师虽拥有良好的体制,接受更为系统专业的教育,较为突出的弊病却集中在实践经验严重不足,设计方案与施工实施有所脱节。建筑师的设计思维长期停留在闭门造车的“画图纸”阶段,总以做更出彩的效果图、更标新立异的造型自居,却漠视工程落地的可行性,更遑论会考虑使用者的体验,对图纸的落实程度欠缺深度思考。与香港建筑师“干出来”相比,内地建筑师则多是“画出来”。

另外,由于内地体制几十年惯性大,养成大部分建筑师习惯了听从领导、听从业主,“唯上不唯实”的思维模式,缺乏对项目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在这种上下联结均不够紧密的前提下,建筑师离真正的行业领袖还有一段距离。

在实行建筑师负责制后,我们更需正视自身以上两个缺点,要坚持建筑师作为行业领袖独立决策这一原则,先决条件之一是从上到下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唯实不唯上”;先决条件之二是不断提升自我,练就过硬的专业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有如此才称得上真正的“建筑师”,不但要服务好业主,更要肩负起对社会对人民安全、健康、福祉的重任。

  1. 结语

建筑师负责制,这套20世纪初由英国率先提出的全过程服务负责制,追本溯源也肇始于我国古代的建筑管理模式,它强调建筑师总揽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决策与执行的独立性。与其说是体制引进和改革,毋如说是正本清源更为准确。笔者通过对内地和香港两地兼有的从业经验的剖析,望使广大内地同行更明确这套制度的内核。就像练功夫一样,形制如“招式”,写在本子上人人能读会说;而实践却如“内功”,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反复试炼,才能练就真正的看家本领。我们务求以实事求是、兢兢业业的精神,在实践中认真领会建筑师负责制的精髓,反复验证,再实践再验证,逐渐掌握一套独立自创的思维体系,使中国建筑师终以文化自信跻身世界卓越建筑行列!

参考文献:

  1. 谭国治.香港的建筑师全程服务负责制简介.建筑知识.2018(9):28-29.

  2. 曾坚.我所了解的香港建筑师.建筑学报.1984(5):71-75

[3]杨晓川;应秉佐;李彬彬.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建筑师负责制解读与思考.南方建筑.2021(3)

[4]阎炜中.内地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思考与分析.工程技术研究.2019(19):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