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瓦斯矿井煤自然发火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9
/ 2

高瓦斯矿井煤自然发火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何玉宝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通风区,河北 唐山 063109

摘要:中国是世界领先的煤炭开采消费大国,占国内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85%。但是,我国煤炭自燃是安全生产和发展高产矿井的严重障碍。这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生命和财产损失。煤炭开采和自燃是煤矿自身面临的两大灾害,对矿井的生产力和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高瓦斯矿井回采期间,大量气体从工作区和施工区排出。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必须增加向工作表面排放的风量。与此同时,由于瓦斯在尾巷风排和高抽巷负压抽采,采空区漏风增加,采空区氧化区扩大,煤炭自燃风险增加。

关键词:瓦斯抽采;采空区;煤自燃

引言

产生和发展煤自燃是非常复杂的、动态和自动加速的物理过程。这主要是一个缓慢的自动氧、放热、升温和燃烧过程。煤体自燃的主要原因是煤与氧的复合和热量的排放。氧化放热是煤炭自然热的来源,是煤自然燃烧的主要原因,煤与氧的组合反应释放热量。当热量大于周围岩石的热量时,就会引发热量积累,提高煤的温度。温度升高会增加煤的氧污染,最终导致煤的自燃。

1 高瓦斯煤层自然发火的特点

1)一般来说,火灾发生在一定距离的暴露煤体面地方。根据碳水化合物和氧浓度理论,煤的自自燃是煤和氧加热的结果。自自燃控制是放热氧化和散热的发展。如果煤氧化的燃烧速度高散发热量的速度,煤的温度就会升高。当发热量低于热量散发时,煤的温度就会下降。在松散的深部,由于氧浓度低,复合速度煤氧慢,少量释放的热量通过煤体和周围岩石输送和分散,煤的温度没有上升;煤松散面只有在一定的深度,氧气浓度比较高,热量比较慢,煤的温度会升高,会发生自燃。

2)煤自燃过程,当煤炭温度上升,热点总是向逆着风方向移动。煤自燃后,靠近火源的煤岩体温度上升,高温煤体的范围很广。自燃发生时,煤的温度总是很高。由于煤的热容量大,高温下煤的体积大,大量的热量储存在煤和周围的岩石中。在高温下很难冷却如此广大的煤岩。

3)煤氧复合排放热量导致煤的自燃结果。煤的氧浓度只影响其速度。越高温度,越活跃氧化活性,成分越高,产生的热量就越高。由于导热系数差,煤通过导散热的速度很低。因此,总的来说,低氧浓度和煤的反应所引起的热量可以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不会降低煤的温度。所以当气体层燃烧时采用封闭灭火,具有很长的灭火时间,并且在启封火区容易复燃。

4)除了煤的高温之外,自燃也有毒和危险的有机气体。一方面是煤氧气产生有机气体。另一方面,大型煤分子可以在高温下分解,从而产生大量有机气体。危险气体和高温也可以将煤中的小分子挥发并释放到空气中。在密闭空间里,煤会自行燃烧。有害气体容易积聚,使工作人员在井中中毒。

2 高瓦斯煤层自燃规律

现场对高瓦斯矿井调查及观察,综放开采发现自燃规律如下:

1)发火严重的开切眼和停采线。断面大开切眼并导致松散的煤体的易压裂破碎;并且容易与其他采空区沟通,供氧漏风,一般安装设施供风量小,风流温度高。安装时间长,初始工作面积慢,开切眼松散煤氧化升温时间长,温度高。停采前20-30米,工作面放顶煤,较厚遗煤,停采后不及时拆卸和封闭面,增加了自燃的风险。因此,开切眼、停采线附近的采空区容易自燃。

2)工作表面上下风巷的自然火型。由于沿工作面底部修建了自上而下的风巷,煤层厚度大,便于压疏,开挖时容易搭“凉棚”;很容易与相邻的巷道沟通,形成了气流,从而引起了周围的自然火灾。

3)采矿区“三带”动态位移。由散热带、氧化和窒熄带三个区域组成,受到回采率、供风量和推进速度影响。当工作面继续向前移动时,采矿三带面动态移动,当工作面减缓或不再移动时,该面可能非常容易自燃。

4)自燃高温区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隐蔽,大量浮煤逐渐积累起来。一旦自燃,大量热量存储在综放面采空区,导致煤(岩石)环境温度相对较高,中间贮藏温度范围较高。煤自燃烟流跟随气流,高温火点逆着风流,漏风分布复杂,高温迅速发展,很难准确确定高温区域。

3 防治技术研究

1)采空区漏风控制。(1)均压通风。是一种以风治火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分低、灭火效果好等优点。当工作面空气量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时,应尽量减少空气量,进行平均压力通风,改变通风系统的压力分布,缩小漏风通道两端的压力差,减小氧气区宽度,减少漏风。(2)漏风通道堵塞。在对进风隅角隔离墙有助于有效控制漏风,是防止开采区煤炭自燃的有效措施。在风隅角切顶线上,将构筑一面宽度为1-2米、高度为工作平面高度的墙,并用固体泡沫喷筑挡土,每隔30到50米的工作面,隔离墙在进风隅角的切顶线上。这提高了开采区背面的抗风能力。当工作平面上两个巷风的空气压力变化不大时,根据《通风阻力法》,可以减少背面漏风。这将改变采区内漏风的分布,减少氧化区,降低氧气浓度,抑制煤的自燃,抑制采区向工作面的瓦斯排放。

2)粉煤灰灌浆注胶技术。(1)材料性能。粉煤灰灌浆注胶具有下列防火和灭火特性:固水降温。90%以上胶体是水,流通方便的水固结,充分发挥水降温作用;成胶过程是一种吸热反应。煤的温度上升会蒸发胶体里的水,吸收大量热量。渗透率和堵漏性。成胶材料是易于移动的液体。渗入煤层断层后,形成胶体阻挡漏风通道。促凝剂和基质是阻化剂,其反应产生的物质也是阻化剂。胶体具有一般阻化剂的性能,热稳定性。(2)灌浆注胶粉煤灰。系统组成和工艺。由储灰罐、螺旋输送机、胶体制备机、控制系统、输浆及管网和分配网、矿山防灭火注浆等组成,灌浆站必须建在水、电、交通等地方,以满足满足灌浆倍线的需要。系统功能。灌浆注胶主要防灭火功能如下:①灌注稠化胶体。加入稠化悬浮剂JXF1930粉煤灰浆液按比例,均匀搅拌后,形成稠化胶体,灌浆管路输送到地下,从而高浓度粉煤灰的远距离输送(最大灰比为1:2)。装有悬浮物的浆液保水、渗透性、悬浮性和密度。使用时水不离析,流动性好,浆液与管壁之间的阻力摩擦小,便于泵和管的输送。它水性和致密性很好,覆裹煤可以很长时间,稠化胶体成本低,停采线、切眼、采空区主要用于灌浆防灭火。②凝胶灌注。其促凝剂可通过靠近井旁的泥浆位置的ZM-5/1.8G型采矿注浆机添加到灌浆管网内,主要控制液态水玻璃胶体强度。越多添加量,胶体的强度就越大。比例总体从6%(防火)至15%之间。凝固时间促凝剂主要控制。量添加越高,越短成胶时间。比例在2到3%之间。煤顶层火灾、空洞和密封之间的充填堵漏主要用凝胶。

4 结语

如上所述,瓦斯和煤自燃是影响煤炭开采的两大灾害,严重威胁矿工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瓦斯与煤自燃是一场复杂的灾难,增加了风险,使其更难以控制。

参考文献:

[1]邓海亚.高瓦斯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分析[J].煤矿安全,2019,42(2):122~124.

[2]褚春高.高位巷道瓦斯抽采诱导浮煤自燃影响效应[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29(3):421~428.

[3]余志湘.瓦斯抽采对采空区浮煤自燃影响及防治措施[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0(5):505~509.

[4]余世湘.立体瓦斯抽采条件下煤自燃预测预报标志气体的优化选择[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1(1):1~5.

[5]李宝.瓦斯与煤自燃共存研究(I):致灾机理[J].煤炭学报,2019,37(5):84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