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可控温度监护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1

智能化可控温度监护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李晓 林娟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手外一科,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智能化可控温度监护组织血液循环设备。方法 本设备包括:床体、恒温机构温控机构、温控机构三部分。应用该设备时,患者平躺在床上,将保温罩覆盖患肢,通过控制面板启动暖风机并设定好暖风机的输出功率,暖风机将暖风输送到保温罩内,从而调节罩内的温度,直到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下温度达到设定值,保持输出功率不变,从而实现恒温的效果,当医护人员需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观察及操作的时候,可以将侧壁的活动门打开观察。结果 通过临床应用,证实本设备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调节、精准的调控温度及显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结论 本设备设计科学,经济实惠,实用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于手足显微外科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病人也越来越多[1]。伴随着手术医师血管吻合技术的不断提高、经验的不断丰富及手术中医疗耗材、显微镜的不断升级换代,再植成功率进一步提高的突破点落在了术后监控设备的应用上。一方面吻合的细微血管需要在22-25℃的环境中修复,低于22℃易因冷刺激发生血管痉挛,高于25℃则易造成局部细菌生长发生感染或灼伤;另一方面夜间要连续观察再植或再造组织的血液循环情况,需要照明条件[2]。既往临床上均采用60W烤灯持续照射再植组织,照射距离为30-40cm(经验为成年男性前臂长度)。为了实现加温及照明功能,不同学者研制了不同的设备[3-5],但均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监控周围温度并根据设定温度自动调节及不具备自动消杀功能,再植指(肢)体、移植组织为失神经组织,温度调节功能已丧失,容易因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影响组织的血液循环[6]。针对以上问题,我科室研制了一种智能化可控温度监护设备,经临床试用,效果较好,具体如下。

1 材料

床体,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顶部的多个电动伸缩杆、固定在多个电动伸缩杆顶部的底座和安装在底座顶部的平台;恒温机构,恒温机构包括滑接在平台顶部的保温罩和安装在底座内部、并用于对保温罩内升温的升温组件;温控机构,所述温控机构包括安装在挡板上的控制面板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面板与恒温机构相配合。



161a090e8070cf_html_6961151b15a4b0cb.png 底板、2 底座、3 平台、4 电动伸缩杆、5 保温罩、

6 活动门、7 锁扣、8 挡板、9 控制面板、10 活动杆、11 放置板 12进气孔 13 固定筒、14 调节杆

61a090e8070cf_html_f795edb735beb0d1.png







2 方法

患者平躺在床上,将保温罩移动回原处,通过控制面板启动暖风机并设定好暖风机的输出功率,暖风机将暖风输送到保温罩内,从而调节罩内的温度,直到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下温度达到设定值,保持输出功率不变,从而实现恒温的效果,当医护人员需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观察及操作的时候,可以将侧壁的活动门打开。

3 优点

本设备通过恒温机构和温控机构之间的配合,可以方便的对保温罩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控制,摒弃了传统的烤灯照射的恒温方法,使得患者更加的舒适而且医护人员使用起来也更加的方便;可以在床旁对患肢进行观察及有创操作,减少了对创面的污染;可以方便的对输液杆的高度进行调节,而放置板的设置则是方便医护人员放置一些医疗器械和药品。本设备还可以按照临床需求不断升级,添加紫外线消毒灯、红蓝光照射等不同装置。

综上所述,本设备经济实惠,实用性极强,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1] 邹艳,舒适护理在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3):88-89.

[2]王成琪,陈中伟,朱盛修.实用显微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164-165.

[3]田艳,断指再植术后新型烤灯罩的临床应用[J].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5,19(1):56.

[4]于清莲,王淑华,时华静.自制灯罩在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23.

[5]应香云.断指再植术后考灯箱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8):2517.

[6]顾玉东.临床显微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2.、

作者简介:

林娟 烟台山医院教育科 副主任护师

李晓 烟台山医院手外一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