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探析

李冬

空军通信士官学校 辽宁 大连 116600

摘要:高职院校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有助于提高育人效果,缓解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真正推动职业教育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本文围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做研究,并提出策略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策略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一、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根本困境与创新探索

我国改革已经多年,在教育领域实施了多项政策,教育强化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思政教育属于最为关键的一环。不过,如今思政教育在高职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而问题的主要因素也集中于教育对象。

目前的思政教育在不断创新,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思想意识变化越发明显,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有自身特殊的认知,而这也给思政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体而言,目前的思政教育与专业学科教学差距较大,思政教学采取灌输式教育,在教学中往往易忽视学生个性化方面的需求,并且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有所脱离,并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也受到了各种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

目前,高职思政教育急需要改革与创新,要想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效渗透思政教育,需要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与方针,积极创新教育手段,更新教学观念,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培养符合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策略

2.1立德树人,积极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对于思政课程的创新,需要积极挖掘各个专业知识的思政元素,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全过程培养,满足学生发展要求,同时,制定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过程管理制度和验收标准,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发展,并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2.2建立“课程思政”的课程改革制度

目前需要严格按照高职育人计划方案实施,要求对思政教学内容进行修订。其中,要求教师应该明确课程在其体系当中的具体定位,既要明确育人计划内容、设置目标、评价标准,更要注重与多学科的有效融合。同时,也需要高职院校成立专门的监督团队,团队需要明确责任义务,注重对思政教育的监督与指导,并把握评价内容,做好评估工作,在工作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全面性发展要求。最后,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教学能力与水平,将课程思政作为重要的评估内容,并且利用课程思政有关案例参与到教学成效的评选当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准。

2.3保持高水准的课程准备建设坚持“思政课程”

高职思政教育的改革应该与学校发展相同步,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的时候,既要不断改革听课以及备课制度,更要严格把关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相关内容。其中,就需要教师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渗透思政教育。如利用学校学生会、党组织等展开多样性的校园活动,举办相应的竞赛活动,并在其中积极渗透各种与思政教育有关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高职教育发展中,也可以在校内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思政专项培训团队,针对教师、学生进行细致化的培训,更好的满足于学生的发展。

2.4构建有效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教体系

要想有效的推进高职思政教学的发展,除了需要构建良好的育人思政机制,更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与配合,强化各个部门的合作,深化思政教育,明确思政教育在学生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如可以把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人才培养等得以全面落实,特别是在学校党务部门当中,可以积极让宣传部以及组织部牵头,在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当中要融入党建与意识形态。另外,在行政部门当中,教务处等部门更要明确思政教育教学要求,在对相关教师的聘请需要严格进行人才的筛选,强化思想素质的考核,满足 最终思政教育教学要求。与此同时,也要增强思政课堂的全面衔接,在二级教育单位当中,制定相应的思政教育小组,在内部应该有书记、副院长以及院长等,这样全面性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将有效推进学生的发展。

2.5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并有效突出思政课堂教育主渠道功能

信息化时代,需要在教育中积极融入信息化教育手段,引入高质量、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并积极尝试对思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形式多样,符合科学化要求,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另外,也需要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中灌注实践教学,除了在校内建立骨干和理论社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品质,还需要通过课外实训、校内实训设置专门的思政实践项目,与专业、文化知识进行紧密的衔接,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发展;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方式,优化课程考核方式与题型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评价体系,使得整个课程更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

2.6积极去更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使得课程更具有深度、广度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对课程进行分析,如对课程类型、选课情况、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受众学生等各项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进行深度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去融合 融合校内外通识类师资资源、课程资源,依托学校优质的教学条件与专门的教学部门,去打造一个符合学校发展的健康教育中心等平台,并在其中构建一批具备鲜明意识属性以及育人功能,又具备时代特征的满足学生需要的通识系列课程。

2.7构建以人为本为基础的育人、创新模式

各专业要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元素,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让“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浸润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专业要为“课程思政”建设制定“任务书”,绘制“线路图”,明确“时间表”,将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修订、教材内容完善、教案撰写、课堂教学传授、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将教书育人的内涵建设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上,让所有专业课程都能突出育人价值。

2.8强化师资队伍的构建

育人功能要得以实施,需要建立一批具备专业化素质的教育团队,其中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政意识与德育教育能力。同时也具备创新、创造能力与能力,能够明确思政育人目标与方向,能跟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差异化、分层次性教育,满足各个年龄、各个专业学生的发展要求,保障学生能够更好的展开学习,并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新时代得以到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协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课程思政”的课程改革制度,坚持“思政课程”的课程建设标准,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高职院校当中渗透思政思想,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杨惠欣,张晔.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03):60-63.

[2]王军梅.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效应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06):227-229.

[3]李小玲,吴晓璐.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解析[J].大学,2021(49):133-135.

[4]张威.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论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