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应用

朱伟 1 毛欣茹 2

1、广东省工程勘察院 广东广州 510510

2、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集团公司 广东广州 510080

摘要: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维护环保的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在进行相应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过程当中对于各种已有技术和未来技术的探究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计划研究导向。因此,尽管水工环的地质勘测为施工现场的施工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是水工环的地质勘测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相关部门或公司需要采取具体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种影响,并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工环地质勘测需要注意工作条件,需要建立基于其的勘探管理实用机制,并通过系统执行来规范勘探工作。实际上,需要增强对先进技术的使用和控制。特别是,根据被调查的地质条件,应选择一种或多种技术地质调查方法,以提高水力环的调查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应用

引言

从目前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具体情况来看,仍然有一系列问题存在,后续仍然需要进一步重视水工环地质勘测新技术的开发、探索、实践应用,应用新勘测技术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良好作业环境的营造。通过各种先进技术的积极引进,将环保工作做好,促进各种能源资源开发,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1水工环地质概述

工程、水文、环境地质是水工环地质的组成内容,对地质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掌握地质状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地质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在此过程中因为非理性开采,破坏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完整性。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期间,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工作必须改变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研究工程地段的地质形式,对地质状况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完成地质状况的判断,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通过掌握的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另外,通过提前干预,还可以将地质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2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工作现状

2.1自然环境的改变,地质勘察工作要求提升

我国的地质环境较为复杂,自然环境的改变使得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负担越来越大,在此过程当中对于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相应要求也有所提升。由于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在不同的工作团队间对于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有所不同。在无法形成统一标准与统一要求的地质勘察工作当中,对于相应的计划就要进行因时、因地制宜的设计。从目前国内的地质勘察工作团队进行分析,大部分团队没办法在现实情况基础上基于自身的自然环境改变来进行相应地质勘查工作的革新进步,不从实际出发的地质勘察工作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相应的地质勘察报告与环境治理方面没办法得到正确的数据,根据与调查分析研究。

2.2技术发展与科技应用,地质勘察人才紧缺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应带来的自然是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对于技术与科技应用的扩大化,在传统的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当中,工作人员普遍以比较基础和应用性强的设备与技术使用来进行相应的工作研究。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勘测方式与勘测技术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在此过程当中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但实际上在大部分的地质勘察团队内部的人才是没办法进行与时俱进革新与相应有效性技术学习的。造成的地质勘察人才的紧缺成为相应地质勘查工作进步的主要阻碍。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人才紧缺的同时,所需要的更多的是管理型人才,对于整个地质勘察团队的管理更能够凸显工作进行的有效性,综合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地质勘察工作效率提升的空白,进而推动整个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进行与效率的提升。

3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应用

3.1 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及应用

在开展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时,需重点强调定位精确性,同时要求基准点信号应准确发射和接收。GPS技术应用原理为:地面基准点信号接收设备位置的有效确定可借助4颗卫星进行使用,具体利用信号探测回路来接收并处理卫星定位信号,之后通过无线传输设备来转化所接收的信号,在此基础上再次传输无线信号,从而转换接收到的全部信号回路,对基准点横向和纵向向量进行核算,在进行信号转换时,可以WGS–84坐标系具体参数为主要依据,确保勘测部位具体位置得以科学明确。卫星全球导航系统十分关键,为确保该系统得以有效形成,可应用卫星上的无线电信号发射装置,将GPS技术应用到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主要利用其测距功能,通过测距确保准确节点数据得以有效获取在水工环地质勘测中应用GPS技术,能有效提高地质勘测坐标的精准性,同时还体现在其高效性,适用于生态保护及地质灾害勘测。如野外调查并分析泉点过程应用GPS技术,能全面调查泉点位置及地形地貌等特征,同时在分析水体问题的情况下,确定泉水气味及颜色等参数,借此对地表水和泉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以后续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3.2 RS(遥感)技术及应用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测中,其在针对地物目标电磁辐射信息进行接收时,主要是以人造卫星及飞机等设备为主,借此对地球环境和资源进行判别。在应用遥感技术的过程中,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光谱特性,即物体接收、反射、辐射不同光谱的这一特性。受这一特性影响,即便是存在相同的光谱区,对于不同物体来说,也会有不同反应表现出来,或者说在同一物体面对不同光谱时,往往会有差异化反应。在水工环地质勘测中应用遥感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自然灾害,使灾害发生概率大幅度降低。该技术不断升级,从单一波段探测角度应用的遥感技术,已经逐渐发展为多元遥感探测。在园林建设及环境保护勘测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能将大量数据提供给相关人员,为合理种植树木提供保障,有效保护环境。

3.3 GPR(探地雷达)技术及应用

在应用探地雷达技术的过程中,对宽带高频时域电磁脉冲波提出了较高要求,即该脉冲波达到10~1000MHz时,反射探测目标体,为地质雷达运转提供辅助作用,对地质下表层目标及位置目标等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技术的原理如下:通过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应用,对地下目标进行勘测,如果勘测过程有障碍物,就会反射电磁脉冲波,而在信号接收设备接收该反射信号的情况下,可分析并描绘电磁脉冲波信号,借此对地质层目标具体状态与性质进行明确,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开展勘测工作将探地雷达技术应用到水工环地质勘测过程,能获取近距离数据,同时也能确保高分辨率及高精度画面有效形成。探地雷达技术的显著优势体现在高分辨率及操作简单等方面,因而应用十分广泛,该技术能通过自动化方式来处理各项数据,使数据处理效率及准确性有效提升。

结束语

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不断进步,在此过程当中对于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的应用从初始状态的摸索到后期的完整方案性的实行,既需要人才的注入,也需要相应政策的支持。以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效率的提升来保护自然环境,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恒武.水工环地质勘测新技术应用[J].智能城市,2020,6(20):25–26.

[2]张旭东.水工环的现状及实现水工环地质分析与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17):133–134.

[3]何毛.探讨水工环地质问题及主要防治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20(11):171–172.

[4]阳江华.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运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0,No.554(14):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