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左建锋

南通交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传统的预应力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桥梁建设施工需求。在桥梁施工中,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压浆工艺的综合性应用,全面提升了我国桥梁施工技术水平,促进了精细化施工管理,促进整体桥梁结构的施工质量,有效缓解了传统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的缺陷,为构建高效的桥梁施工质量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桥梁施工;应用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桥梁工程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对桥梁施工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压浆施工技术的在桥梁工程施工的合理应用,实现了施工技术的创新和优化,为桥梁施工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强化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提升整体桥梁结构的刚度和抗裂性能,增加其承载力、抗弯曲能力等,对于促进我国桥梁桥梁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贡献巨大。

1传统桥梁预应力张拉压浆施工技术缺陷分析

1.1传统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缺陷

张拉误差较大的原因:(1)主要是对油泵进行手动控制,不确定因素较多,张拉力参数精确性不稳定。(2)没有自动补偿张拉作用,对荷载参数不能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影响施工效果。(3)利用人工的方式对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进行测量,容易影响其时效性和准确性。(4)人工操作下,对顶对称张拉难以实现,不能进行张拉过度缓冲,对夹片造成极大冲击,影响伸长量,导致张拉力和伸长量不能同步。

1.2传统桥梁预应力压浆施工缺陷

压浆空隙较大不密实的原因:(1)预应力管道内存在大量空气杂质,对管道造成腐蚀作用,影响预应力钢筋与浆体的粘结作用;(2)锚头发生应力集中问题,;梁体受力不均衡,不能满足设计标准。智能张拉系统由千斤顶、油泵、主机三部分组成,在计算机的远程控制下,系统可精准管控预应力张拉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要求;智能张拉系统应用于桥梁压浆工程中,可显著提升预应力管道压浆效果,可以规避传统压浆作业存在的弊端,施工效率和质量更高。

2智能预应力张拉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智能预应力张拉系统的主要结构包含3个部分,分别为智能化的操作主机、千斤顶和油泵,当然还包含其他的结构,该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智能化的操作主机在系统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三部分共同协作形成一个智能张拉系统。

619af21a67bc5_html_281e4c1654bcf9b3.png

图1智能预应力张拉系统

在施工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设备对张拉控制力、伸长量误差进行输入,通过主机智能运算,对张拉力、钢绞线伸长量进行明确,为张拉施工中的参数校对工作提供参考。传感器将采集的施工数据进行传输,计算机进行接收后,对其实施分析、处理,并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判断张拉过程中伸长量的动态变化状态。结合这一结果对电机设备参数进行优化,完善张拉补偿效果,实现对油泵电机转速的全面掌控,把张拉预应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此环节中,可以开启主机指令控制功能,实现对张拉过程的全面监控和检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调控。该系统不仅具有重要的漏压补偿作用,还可以对断电后的数据进行记忆,因此,机械故障不会造成张拉数据失效,也不会引起能效损失问题,促进整体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施工技术应用

3.2项目背景概况

南通绕城高速是江苏省“十五射六纵十横”高速公路网重要城市环线的组成部分。本项目起于崇海过江通道北接线,终点止于G15沈海高速与沪通大桥北接线交叉设置的新联枢纽,与已有通锡高速相接。本项目全线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20km/h,路基宽度34.5米。全线设置主线桥梁共56座,总长约18005米,其中特大桥4座,长约7169米,大桥21座,长约8602米,中、小桥31座,长约2234米。

3.2智能张拉施工技术应用

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桥梁出现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预应力施工不标准性和不规范性。例如在以往某大桥的张拉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钢绞线缠绕到一起的现象,于是在张拉过程中就会导致长短不一状况,进而出现断丝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在张拉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然而在其施工完成之后不久,就会出现钢绞线疲劳的问题,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事故。由于这些问题,降低了桥梁施工的安全性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项目全面采用智能张拉系统。在张拉之前,就将桥梁相关的重要参数输人到主机系统中,然后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从而可确定出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需要的各种相关参数,比如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绞线个数等等。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张拉过程中的千斤顶应力、钢绞线应变都会发生变化,此时可以通过实时监控进行观察,从而可以根据其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某些问题,根据观察到的变化曲线从而及时的解除张拉状态,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能够将其延伸误差控制在2%以内。另外,将智能张拉系统的实时数据传输至本工程应用的“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能够让工程建设的多个参与方进行及时的监控,比如监理方、设计方、业主方等。智能张拉系统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突破了空间限制,在远距离的地方就能够对施工进行管理,显著提高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在应用智能张拉系统时,能够自动生成张拉记录表,并且将这些表发送给业主,从而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排除了某些施工单位会将数据进行造假的行为。并且还能够省去工程数据统计工作,从而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

表1即为智能张拉系统与传统的手工张拉的比较,从表中可知直观的看出智能张拉系统的优势更多,应用效果将会更好。


表1智能张技系统与传统手工张拉的比较

比较内容

传统手工张拉

智能张拉系统

张拉力精度/%

±15

±1

自动补张拉

无此功能

自动测量,及时准确,及时校核,与张拉力同步控制,实现真正“双控”

伸长量测量与校核

随意性大,加载过快,持荷时间过短

同步精度达到±2%,计算机控制实现多顶对称同步张拉

对称同步

人工控制,同步精度低,无法实现多顶对称张拉

同步精度达±2%,计算机控制实现多顶对称同步张拉

加载速度与持荷时间随意

意性大,加载过快,持荷时间过短

按程序设定速度加载和持荷,排除人为影响

卸载锚固

瞬时卸载,回缩时对央夹片造成冲击,同缩量大

可缓慢卸载,避免冲击损伤夹片,减少回缩量

回缩量测定

无法准确测定锚同后回缩量

可准确测定实际回缩量

预应力损失

张拉过程预应力损失大

由于张拉过程规范,损失小

张拉记录

人工记录,可信度低

自动记录,真实冉现张拉过程

安全保障

边张拉边测量延伸量,有人身安全隐患

操作人员远离非安全区域,人身安全有保障

质量管理与远程监控

实质量状况难以掌握,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便于质量管理,质量追溯,提高管理水平、质量水平,实现质量远程监控

经济效益

张拉过程需要6人同时作业

只需要2人同时作业,书约人丁费用数万元

结束语

随着预应力张拉技术的推广发展,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使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更加准确、方便、快捷。我国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把工程质量看的最重,首选的也是预应力张拉技术,尽可能提高施工的效率。预应力张拉技术能够加大施工的准确度,改善桥梁的使用功能,大大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对城市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书生.浅述桥梁建设中预应力智能张拉施工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4):61-61,63.

[2]乔晓伟.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智能张拉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926-926.

[3]李占.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上旬刊),2016,(8):96-97.